2002年,在方便麵並非主流快餐飲食之地的美國,誕生了一位名叫HansLienesch 的泡麵之王,迄今為止,號稱已經嘗試過超過 3000 種不同口味泡麵的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評測會火在東方。
在中國,這個全世界方便麵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方便麵行業卻剛剛經歷了一場寒冬,從2013年開始連續3年的下滑,一度讓人覺得方便麵的時代即將終結。
但正如泡麵之王沒有預料到的,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的泡麵評測網站點擊量呈現爆髮式增長,受到了來自東方消費者的大量關注。
在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一場泡麵的升級行動,正在啟動,泡麵文化正逐漸萌芽,方便麵行業正在被一種新的消費勢力推動著,慢慢開啟回升之路。
數據回暖
世界方便麵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方便麵市場銷售量在經過3年下跌後,於2018年起又出現明顯回升,預測2019年中國方便麵銷量有望維持在400億份以上。
中國方便食品大會新聞發布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方便麵行業經過轉型升級,呈現出積極、穩健的增長態勢,方便麵銷量占全球近四成。22家主要方便麵企業賣出402.5億份、銷售額515億元,增速3.2%。
根據品牌方近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康師傅2019年上半年方便麵業務營收達到115.41億元,其中方便麵營收同比增長3.7%。另一方便麵巨頭統一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方便麵業務收入為42.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
增長真相
外賣的降維打擊,曾經是被輿論拿來解釋方便麵市場下滑的最合理解釋。
如今方便麵市場連續3年的回升,被解釋為外賣市場競爭者市場補貼的逐年遞減。
確實,隨著美團外賣、餓了麼雙寡頭格局穩定,外賣補貼消失,平台抽點逐步增加到 20%左右,導致外賣價格整體上漲。這為方便麵創造了極佳的反攻機會。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2016年,全國外出農民工增速從 3.4% 下降至 0.1% 。然而,興業證券數據顯示,2017年又回升至 2%。外來務工人員流動增加,給方便麵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
因此方便麵品牌們也抓緊著調整著自己的戰略布局,康師傅、統一們都選擇了跟隨消費升級,主推「高端面」。
康師傅近幾年陸續問世了「黑白鬍椒」、「金湯」、「匠湯」、「愛鮮大餐升級版」、「湯大師」等系列產品,並推出 express 速達麵館系列,成為去年雙十一的網紅爆款,人氣頗高。統一也推出價格20元以上的滿漢大餐及「湯達人」系列,主打豚骨湯麵。
方便麵品牌們正經歷一個撕標籤的過程,從「低端、不健康」的「應急食品」,向「正餐」、「休閒食品」轉型,強調口味而非飽腹。
一方面,漲價後的外賣已經很難看到10元以下的套餐了,促使一部分白領、外來務工者又回到方便麵消費大軍,5元面成為主流消費價格帶;另一方面,部分消費者,對方便麵懷舊以及升級後的高階方便麵帶有一定的嘗鮮和體驗的需求,推高了高價方便麵的數據。
撕標籤
方便麵最初的幾年下滑,和品牌老化,創新不足有一定的關係,但影響最大的還是關於方便麵的謠言,這些隨意編撰毫無科學道理的謠言讓方便麵貼上不健康的標籤。
9月20日,筆者有幸參與了在西藏拉薩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的「航天科普暨康師傅食品安全公益活動拉薩站」的活動。
在活動開幕的首日,來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特別吸引了很多中小學生組團前來,這些孩子興奮地流連於場館內,好奇心十足地進行互動體驗。
用接地氣的食品科學解鎖高大上的航天知識仍然是此次科普活動的一大亮點,現場參觀的一名小學生興奮地指著航天技術應用展區的FD食品說:「方便麵原來還用了航天科技啊!」
在活動現場,「康博士」一遍遍的向同學們介紹康師傅方便麵的工藝過程,以及方便麵中根本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劑的科學道理。
嗯,真香
而這已經是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的第八站。當然康師傅的努力還不止這些,除了藉助航天食品安全的背書,康師傅還與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簽署協議,為冰雪項目國家隊定製營養膳食。
種種的努力就是在告訴大家,方便麵是安全的、營養的、健康的,連國家運動員都在吃,請放心。
慢慢的,消費者開始理性對待方便麵,沒有了當初那種敵意和絕對迴避,方便麵撕下不健康的標籤,銷售也開始逐漸回升。
而這樣的耗費巨大財力、物力、人力的事兒,只有康師傅一家在做,但受益的確是整個方便麵行業。
良性競爭
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榮隆在公開演講中這樣說:
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關注競爭對手,但較少花時間關注消費者。同質化的競爭弱化了創新能力,而替代性的創新產品,並不能被收入增加了的消費者所認可。
侯榮隆之所以有此番感慨,是因近年來,康師傅在為撕掉方便麵不健康標籤而埋頭苦幹時,卻經受了太多的風風雨雨。
但康師傅認為,這些「風雨」只會讓他們更加堅信,只有真正的創新才能贏得消費者的掌聲。
說到創新,康師傅對「非油炸」這一「創新」,有著自己的見解。
方便麵的主要工藝流程為:和面熟化壓延切絲成型蒸煮油炸(或其他乾燥方式)包裝。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麵的區別就在於乾燥階段。
目前的技術來講,方便麵的乾燥無非就是三種,一種是真空低溫油浴乾燥法(就是大家說的油炸),第二種是熱風及變溫壓差膨化乾燥工藝,第三種就是,真空冷凍乾燥,俗稱FD凍干法。
相對於前兩種工藝來說,FD凍干法能耗太高,一般只用於蔬菜、肉類脫水處理,凍乾麵目前尚未普及。康師傅在2015年就建了全球最大的FD凍干工廠,康師傅食品安全博士羅之綱介紹說。
而目前主流的非油炸採取的就是第二種技術,五穀道場和今麥郎的非油炸都是用的風乾工藝。
風乾工藝和油炸工藝最大的區別就是從脂肪含量這個角度上來比較,非油炸方便麵確實有一定的優勢。而方便麵經過油炸會比較香,復水性會比較好,且風味更多。
實際上,對食用方便麵的群體來講,味道才是第一,另外,油脂所帶來更多的能量,對於體力勞動和運動消耗的族群來說更加對路。
售價25元的康師傅的高端面Express速達麵館,用的就是油炸面工藝,但是它能吃出現煮麵的口感。
康師傅在技術儲備上絕對領先同行一大截,只不過技術的使用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而不是盲目的喊口號式的「創新」。
方便麵的主流消費者在意的是價格、口味、食品安全;方便麵的高階消費者,在意的是口感、文化和儀式感。
用油炸和非油炸來做競品區隔是很低端的做法,衛龍辣條也能將傳統的所謂「非健康」食品做到時尚潮流的前沿,並收穫消費者的青睞,這才是行業里該好好學習的。
方便麵的創新應該跳出行業本身,尋求跨界的合作,比如方便麵+周黑鴨,又比如方便麵+辣條、方便麵+老乾媽。這樣的跨界文化與產品的碰撞才能更加激活沉睡多年的方便麵消費市場。
方便麵市場正在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高端市場更講究,大眾市場更實惠。針對市場趨勢如何採取相對應的營銷策略才是當務之急,不要行情稍微好轉,就開始新一輪的內部鬥爭。
總的來說,方便麵的日子又好過了起來,但整個行業都應該看到的是,康師傅的第一,除了銷量,還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