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社會:馬仔本色

2019-08-14     孟話歷史

史策無名

作者:李菁


「不要相信香港電影里描繪的黑社會,現在成本那麼高,誰還打得起架呢?」



「不要相信香港電影里描繪的黑社會,現在成本那麼高,誰還打得起架呢?」

街頭「曬馬」為賭船

8月7日,香港街頭上演了我們在港台影視作品裡頗為熟悉的一幕——下午4時左右,幾百名身著黑衣的青年集結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他們分成數堆,有人揮動著文著圖案的手臂,後被警方拘捕121人。

香港警署在接受本刊採訪時透露:「初步調查,兩個幫派是前來協商賭船之事。」「被拘捕者年齡從18歲到43歲不等。」警方「成功地阻止了可能發生的衝突」。但「因為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警方現在不便發表更多言論」。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的朱耀光博士介紹說,由於香港沒有合法賭場,在公海里的賭船是惟一的賭博生意。因為帶現金不便,賭船內便有一群專替賭客換籌碼的人。「因為一般賭客都有上百萬、千萬的賭資,所以這些客戶是很大的財源。」「大馬仔每個月賺一萬塊錢是沒有問題的。」其中,「大馬仔」又多以14K和新義安的成員為多,「涉及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所以不通過曬馬壓過對方,自己也就沒活路了」。雖然此間的香港媒體報道,整個事件涉及的關鍵人物是一位叫「萍姐」的14K成員,但香港警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反黑專家告訴記者,「萍姐」並非「高級領導」,只是在船上很長時間罷了。

朱耀光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強調,這個在粵語裡被稱為「曬馬」(showoff force,炫耀武力)的行動並非媒體所渲染的「黑幫火併」——「『曬馬』是在談判時候用的,只是互相炫耀一下自己的勢力,本身並不想打架,所以一般不帶武器。」通常以動員人數的多少、「陣容」是否整齊來作為判定勝負的「江湖標準」。香港警署的一位官員也透露,去年香港約有10~15起「曬馬」事件,但大多以談判為目的,「其中只有一二起試圖武鬥」。

雖然從數字上講,這次逾百人被逮捕的「曬馬」的確算是規模較大的一次,但據警方的這位反黑專家介紹說,其實他們當中真正屬於黑社會組織的人並不多——有的屬「友情出演」,有的則是花錢「招聘」而來。朱耀光博士介紹說,1990年5月,一位黑社會頭目為了壟斷排隊買樓,動員了700人「曬馬」。警方在事後逮捕了119人,發現部分是受僱而來的吸毒者和小販,由於他們來自不同地區,互相不認識,所以那位頭領叫他們在右手戴上一隻白手套以識別自己人。

朱耀光博士強調的是,雖然外界經常為發現這些組織頭領可以動員幾百人而震驚,但「他們所動員的大部分跟隨者是為了金錢而出力」。「真的了解他們,你都會覺得很搞笑。」朱博士說,「香港黑社會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厲害。像南美的大毒梟,不但控制地方政府,而且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相對於那些南美的販毒集團,香港現在的三合會(黑社會組織)可能只是一支童子軍。」

「理性」+「商業性」 的黑社會

「現在沒有人想打架,不過是你嚇唬我、我嚇唬你而已,其實兩個老大都害怕真的打起來。從某種角度來講,他可能還希望警察趕緊過來呢!」

不打架的原因是在現實的經濟條件下「打不起」——一般請一個人至少要一兩百港幣,這個行情還隨著「出場」事件性質不一樣而變化,「重要的場合漲到500元」,其他費用還包括伙食、交通費、醫療費、律師費及安家費。「武鬥一次太貴了,所以現在是能談判就談判了,誰還那麼傻去打架呢!買武器更是一筆很大的投入,所以一般組織根本沒有這個實力。」「打一場架弄不好是要破產的。」

在朱耀光的觀察中,目前香港的黑社會組織也是一個商業性頗強的組織。港、澳、台及大陸等地的黑社會勢力的流動與相互滲透並非為躲避某個政府「強力打擊」的後果,相反卻是一種利益驅動。「現在大陸是最大的市場,他們跟做生意一樣,哪兒能賺錢就去哪兒。」另一個角度分析,香港黑社會成員不少為六七十年代自內地去的香港,所以朱耀光認為並不像人們想像的「有意滲透」,「對廣東沿海一帶是有影響,但把這種影響誇大了」。朱博士也提及,「近年來,香港黑社會在內地也有一些合法投資,有的的確是想做生意賺錢,有的卻是借著這個名義從事一些黃賭毒」。

「十萬黑社會」:傳說與真實

對於一些報道所稱的「香港有十萬黑社會成員」,香港警署的一位反黑專家告訴記者:「目前,警方對此沒有明確的數字。其實就連他們的頭目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人。」這位反黑專家介紹說,香港有50個左右的三合會組織,最活躍的有12~15個,其中就包括外人熟知的「新義安」、「14K」、「和勝和」等組織。「雖然有些活動是有黑社會背景的人組織的,但真正是這個身份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這位警員說,去年一家有14K背景的人開了一家很大的DISCO舞廳,很多人都來捧場,但「調查後發現,只有一小部分人是黑社會成員」。

對媒體「二萬警察難抵十萬黑社會」的報道,朱耀光博士頗不以為然。「香港有2.7萬名警察,他們是組織嚴密的團體,而這些黑社會組織鬆散,不少人是『兼職』做的,即便有10萬甚至18萬,大多也是組織不起來的烏合之眾。」

朱耀光介紹說,香港黑社會問題在六七十年代比較嚴重。以前香港流傳的說法是:警察管黑社會,黑社會管治安。「比如說某個地區發生綁架,警察都找當地黑社會頭目來解決。」「那時候是警察幫黑社會搶地盤,擺平糾紛,只要占住一個地盤,黃賭毒什麼都可以做,所以當時結構穩定,勢力範圍也比較清楚。」情況在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以後發生了根本改變,「現在警察不貪污了,他們的地盤越來越小,界線也越來越模糊,利益沒了,只好什麼都做」。所以近來,「老大都比較忙」,因為「這越來越難了」。近年來,中港澳三地警方聯手反黑,很多頭目都不願意坐上這個被視為「電椅」的「寶座」。有趣的是,某一個黑社會組織每一兩年要進行一次「換屆選舉」,但最近一次竟沒有選出新頭領。「現在沒人願意做老大了」,這一方面是警察盯得比較緊,另一方面,「老大還要養活下面一幫人,給他們找飯吃」。

香港警署的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反黑專家介紹,以前香港的黑社會確實可以達到壟斷某一行業的地步,比如「新義安」曾在1970~1990年壟斷電影業,著名影星劉德華也曾爆出被黑社會分子以槍相逼接拍電影的故事。但現在他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這位反黑專家與黑社會成員接觸的個人感受是:「他們其實都是些普通人,想掙大錢又不想努力工作。所以通過走私、壟斷某行業來非法牟利。」

[資訊]

香港三合會

在香港,大多以「三合會(triad)」來指代當地的黑社會。據朱耀光介紹,香港的三合會(triad)是一個存在歷史頗長的華人秘密會社。傳統三合會是一個反清復明的愛國組織,洪門子弟在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中作過貢獻,近代三合會由於再沒有崇高的政治理想維繫,已逐漸墮落成為一個無惡不作的犯罪集團,從事不同的非法活動以牟取暴利。

香港三合會從來沒有一個教父式的人物,通過一個金字塔的權力結構牢牢控制他的成員從事非法活動。相反,香港三合會是由很多不同的獨立群體聯結而成,雖然他們採用近似的組織結構、人事職級及入會儀式,但不是一個上下統屬的組織。例如「敬義」原來是由「新義安」發展出來的,但「敬義」的會員並不接受「新義安」的指令。

根據香港反三合會專家的觀察,三合會的實際權力是落在地區層面上的,通常由一個三合會職員(一般是紅棍)帶領一群15人左右的核心成員,通過暴力控制某一個地盤。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一個地盤的範圍只有一條街、一座大廈、一個足球場或一個公園。由於三合會組織鬆散,不同地區內同一個堂口的不同組織可能不相統屬。勢力較大的頭領並不一定能對其他頭目發號施令,有時為了利益而互相廝殺。

隨著香港社會的逐漸富裕,香港三合會組織已沒有社會與經濟條件滿足其成員的全面需要而使其為組織全心全意拚命,其中一個結果是現代三合會組織結構已變成相當彈性,由傳統沿用的八個職級普遍減為三個職級(紅棍、四九仔及藍燈籠)。而以往繁雜的入會儀式亦已簡化,現在最流行的是「掛藍燈籠」(俗稱跟大佬)——只是一種口頭協議,而不需要經過正式的入會儀式。另外,組織對個人的控制大為減弱,會員也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發覺他所跟從的大佬或所隸屬的堂口並不能給予他足夠利益,他會轉跟另一個勢力較大的大佬或轉投另一個實力較強的堂口,三合會的所謂忠心義氣,在香港這個工商業社會裡面基本蕩然無存,現在同一字頭的不同組織可為利益廝殺,而以往世仇的不同堂口亦可以一起合作經營生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V0uj2wBvvf6VcSZhp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