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心態,分析遇到的問題,不斷改進,盡心回饋,身邊無私的幫助

2019-07-24   小胖的讀書筆記

讀完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第23章 『努力養成採納外部意見的決策習慣』,有很多感想。這章最重要的感謝是,放下心態,反思問題,努力更好的解決問題。

01

丹尼爾·卡尼曼第一次編教材的經歷

雖然本書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是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而且功成名就是在美國。但作為他從出生到本科畢業的故鄉,以色列仍然以他為榮,所以讓丹尼爾·卡尼曼有了和高層接觸的機會。

利用這種機會,丹尼爾·卡尼曼說服了以色列教育部,在高中開一門關於決策和判斷的課程,並且承諾教育部的官員,將在今後的兩年之內,完成教材的編寫。

在計劃得到批准之後,丹尼爾·卡尼曼邀請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育學院的院長,希莫·福克斯作為合作者,並且組建了學術團隊,開始編寫教材。

典型的以色列學者,不是文中希莫院長

02

盛名之下,對經驗之談的忽視

希莫在團隊中,不是學術專家,而是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院長,協調工作進度。

一次丹尼爾·卡尼曼問起有沒有接觸過其他編寫教材的團隊,

希莫院長回答:「接觸過。」

丹尼爾·卡尼曼又問:「他們編寫一部教材需要多久?」

「最快7年,最慢有到10年的」 希莫院長回答,

接著又補充說明:

「這還是最終完成任務的,有40%的團隊最終也沒完成。

此時,丹尼爾·卡尼曼應該靜下心反思,或者立刻終止計劃,或者和希莫院長認真探討一下,如何改變編寫教材的模式。

因為剛剛過去第一年,大綱已經編出來了,此時團隊狀態良好。這時,就應該直接找個試點高中,將課程作為選修課或者興趣小組,由團隊拿著教材試講,藉此不斷打磨課程。同時向教育部的官員展示,開設這門課,對學生能力確實有提高。

但丹尼爾·卡尼曼什麼也沒做,他堅信自己的團隊夠優秀,兩年肯定能編寫出來。結果不出希莫院長所料,之後不斷出現問題。

失望的丹尼爾·卡尼曼,離開了團隊回到美國。留在以色列的希莫院長盡忠職守,8年之後,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把教材編完了。

但8年時間等待,也讓以色列教育部已經耐心耗盡,取消了在高中設立決策和判斷的課程的計劃,這套辛苦編寫的教材自然從來沒有被使用。

03

反省自身,對教訓做深入分析

作者後來承認,由於整個團隊都是心理學家,所以太相信團隊成員的理性思維能力。認為自己不是那些其他那些團隊,因為這些團隊是編寫其他教材的,團隊中也許沒有心理學家。

但如今作者不會如此認為,雖然具體工作類型不同,類似的組織形式和工作狀態一定存在。多參考一下類似的經驗,對可能消耗的時間和經歷,有一個更符合實際的判斷,這次編寫課程出現的問題,被可以察覺甚至避免。

丹尼爾·卡尼曼也承認,他取得的學術地位和社會聲望,在這次經歷中幫了倒忙。希莫院長的經驗閱歷,足夠成為他的人生導師。然而盛名之下的丹尼爾·卡尼曼,相信自己優秀到,可以無視經驗之談,對希莫院長的建議當做耳旁風。

反而是希莫院長有始有終,8年堅守職責,完成了教材,堪稱人生榜樣,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04

參與頭條圖文創作,受益良多的我

剛開始參與頭條圖文的寫作時,我被青雲獎帶來的榮耀和獎金激勵鼓動,只記住了2500字的要求,開始悶頭寫。因為不熟悉頭條寫作要求的,效率低,成績也不好。

最快完成一篇,也要三天時間,而且因為內容解構安排的不對,推薦量忽高忽低。一起參加頭條寫作的朋友,看出我狀態不對,推薦我先看已經上了青雲榜的作品,學習今日頭條稿件的規律。

我平和下心情,耐心學習,才知道,成為一篇被青雲榜入選的作品,不只是2500字那麼簡單,需要在其他方面,有紮實的基礎。

對於人們普遍希望了解的知識,優秀的頭條創作者,能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娓娓道來,2500字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缺乏專業背景的我,選擇向讀者講評,丹尼爾·卡尼曼的名著《思考,快與慢》。雖然我的能力,未必能理解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深入的思考。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我之前沒想到思考方向,很值得讀。

我能做的就是,從積極正面的方向,體會這本書,盡力用自己的語言發揮出來。把書里中例子,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其中的積極因素。例如今天這篇,丹尼爾·卡尼曼沒有沉浸在懊悔中無法自拔,而是分析原因,避免下次犯類似的錯誤。這個方向思考,是現階段我能得到的啟示。

04

心懷感恩,努力分享

感謝一起參加寫作的朋友,一起幫助我,容忍我的情緒化,一直積極鼓勵我。就像寫作夥伴直接,經常互相鼓勵的話,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感謝今日頭條提供了公開課,讓我逐步理解了寫作的規範和要求,儘量避免走彎路。而頭條系統的快速反應,讓我從推薦量上可以及時總結自己,真正感受到科技輔助的強大。

為了回饋這些幫助,我會繼續踏實心情,避免情緒化,不斷學習思考,保持穩定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