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為什麼能使一些人更強大?

2020-05-29     第一心理

原標題:挫折,為什麼能使一些人更強大?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水在碰到牴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歌德

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鍊。——夏衍

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泰戈爾

前人們對於挫折的看法大同小異,認為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

從心理學上看,這是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必然的情緒反應,會給人帶來實質性傷害,表現為失望、痛苦、沮喪、不安等,挫折易使人消極妥協。

為什麼挫折能使有的人變得更加強大?

一個人一旦遭受挫折,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心理應對,也就是受個體容忍力強弱的影響。在遭受挫折時會表現出對挫折不同程度和不同反應形式的感受。

心理應對是在個體社會化和人格形成過程中逐步獲得的,並隨著社會閱歷的加深而不斷豐富。

面對同樣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同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下,對同樣的生活事件也可能採取不同的應對,所以,心理應對具有較明顯的個性特徵。

因個體及情境上存在著差異,遭受挫折時的心理應對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可將其分為積極性的心理應對和消極性的心理應對兩大類:

1、積極性的心理應對

積極心理是保證心理平衡、維護心身健康的重要措施,比如,通過從事其他有益的活動來補償、轉移因遭受挫折而帶來的消極情緒。通過提高認識,將情感升華並導向至比較崇高的方向等。

2、消極性心理應對

消極心理由於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暫時維持心理平衡,不使人精神崩潰,並可獲得某種轉機,因而具有積極的作用。

但若運用過度或運用失當,也可能導致心理病態的形成。如在虛幻中追求滿足,否認已發生的不愉快或失敗事件,相信命運的迷信思想等。

例如,在德國,有一個造紙工人在生產紙時,不小心弄錯了配方,生產出了一批不能書寫的廢紙。因此,他被老闆解僱。

正當他灰心喪氣、愁眉不展時,他的一位朋友勸他: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你不妨變換一種思路看看,也許從錯誤中找到有用的東西來。」

於是,他發現,這批紙的吸水性能相當好,可以吸幹家庭器具上的水分。

接著,他把紙切成小份,取名「吸水紙」,拿到市場去賣,竟然十分暢銷。後來,他申請了專利,獨家生產吸水紙發了大財。

正是因為他及時轉變思路積極的看待這個問題,最終不僅沒有鑄成大禍,反而十分暢銷。

如果他沒有及時轉變思路,而是繼續自暴自棄,那麼在他今後的生活中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失誤。

怎樣可以在挫折中變得更強大?

1、進行自我良好心態的訓練

學會凡事往好處想,成功失敗都有收穫,酸甜苦辣都有營養。人生中有很多名言可以引導人們的認知,給人們良好的建議,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等。

2、意志力的訓練

意志力薄弱的人,自我控制力和約束能力比較差,面對挫折,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容易逃避現實。

此時可以採取消極的應對策略,通過勵志教育,激發和喚醒人內在動力,使他們從「被成長」中用自己的力量成長。

3、學會傾訴

傾訴是釋放心理壓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在心理學上,傾訴被視為一種主動的心理調節策略,是直接的情感發泄的方法。

人們獨立意識強,有些心理問題不願意說出來,把心事藏在心裡不吐露,獨自忍受,對外往往報喜不報憂。

當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一定要學會傾訴,及時尋求家人、朋友以及心理諮詢師的意見。挫折顯然是每個人所必經的一種磨練,然而有人抱怨,有人卻感謝它。

我們所應該做的,僅僅是接受它,然後慢慢體會它所給我們帶來的堅強。

就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所寫的,舜,傅樂,膠鬲,管夷吾,孫叔敖或是百里奚,他們這些古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只有經歷了挫折,我們才懂得如何變得更強大。

然而,我們也必須經歷無數的挫折,或小或大,我們都應該從積極的方面來正確地看待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細細品味出它的甘甜。

- The End -

作者 | 翩鴻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dDUX3IBfGB4SiUwl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