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網2020年5月6日報道了劍橋大學的最新調查結果,在歐洲、北美、東亞、澳洲的10個國家中,英國人對當前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最擔心、恐懼。
劍橋大學負責風險與實證傳播的溫頓中心(Winton Centre for Risk and Evidence Communication)從3月中旬到4月中旬對包括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典、美國、墨西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在內的10個國家的近7000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發現英國人對疫情最焦慮,而且似乎有些過度焦慮。
一位定居英國的老朋友在音頻通話中證實,她看到的英國人遵守政府的「禁足令」,重視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她描述的左鄰右舍的老人都遵守英國政府有關70歲以上人員不得外出的規定,有一位老太太還曾對她說,「我下周就要70歲了,現在不知道能否出門,請幫我買些菜好嗎?」
即使在空間巨大的英國超市,只允許十幾個人同時在其中購物。為了保證人與人之間2米以上的社交距離,等在超市外面的購物者排起長龍,一直延伸到馬路上,進入超市就需要1個半小時。
購物者身邊還有幾乎同樣數量的維持秩序的志願者,這是另一條長龍。
這位朋友感到很不方便,按規定,每人每天的購物量不超過5件。她為鄰居老太太買好東西後,又返回超市給自己買東西,竟被收銀台的人認出,不與結帳,答覆是當天的購物量已滿。
即便在說明了替別人購物、做好事的理由之後,這位朋友的新增購物依然被拒絕了,還被告知,「下次給自己買3件、替別人帶2件」。
不過,還有不少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並不認可英國人的焦慮和自覺性。
他們抱怨公寓的英國室友(同住一個flat,各自有臥室,公用廚房、起居室)在疫情高發時期仍然組織「廚房派對」,還折騰到深夜兩三點。
4月30日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已經呼籲英國民眾在公共場合實施面部防護(face covering),認為戴口罩是「有用的」、「給人以信心」。
英國政府在疫情初期為了保證醫務人員的口罩供給,不主張一般人戴口罩。按照英國人的基本觀念,醫務工作者和患病者才需要戴口罩。
這種微小的變化對英國人來說已經是「大動作」了,而實際生活中,戴口罩的英國人並不多。
從疫情數據上看,截至英國時間2020年5月5日,英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累計194990例,死亡29427例。
英國已經尷尬地成為歐洲死亡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沒有之一)。在世界範圍內,英國的死亡人數也已經排在了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這能說明英國人害怕新冠肺炎病毒嗎?
劍橋大學的調查結果還顯示,除了英國人外,西班牙人和美國人對新冠肺炎疫情也很焦慮。而死亡人數歐洲第二、世界第三的義大利,在10個國家的「焦慮榜」上僅排在第8位。韓國人是最不焦慮的。
作者簡介:
老趙(Andrew)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常年擔任英國大學中國區/東亞區總監。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特約留學培訓師,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資深教育自媒體人,平台閱讀量超過1億次,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