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初,我膠東八路軍5旅14團得到情報,有一小隊約30多名日軍盤踞在掖縣(今萊州市)境內驛道鎮內,並建立了一個比較堅固的據點,配備有1挺92式重機槍。因其守衛兵力不多且相對孤立,有奪取的條件,為此報請旅首長決定以奇襲的手段,奪取日寇的重機槍。
日軍92式重機槍
這據點在驛道鎮東南角離鎮子約100多米的地方,據點外圍是8米多高的圍牆,圍牆四角都有碉堡,主碉堡有三層高。日軍重機槍就架在這座碉堡的最上層,火力可直接控制村外的大道。圍牆外還有2.5米寬、2米深的護牆溝,出入只能通過吊橋。溝外還有鐵絲網、鹿砦等防禦工事,防禦相當嚴密
日軍據點往往高大堅固,對沒有重武器和炸藥的八路軍來說很難攻擊
而我14團是一無炸藥、二無大炮,重機槍也只有1挺,甚至子彈也很少,因此只能智取。14團派出參謀長卜才帶領1營副營長化裝成平民親自前往驛道鎮,在那裡秘密偵察了3天。通過地下黨同志的介紹和實地觀察,弄清了據點內鬼子的防禦情況、崗哨的位置和換防時間、重機槍的位置、鬼子的活動規律以及工事等等。
八路軍戰前在研究攻打日軍據點的方法
經過研究敵情,他們認為奪取敵人的重機槍,有一二十個精明強幹的便衣就夠了,人多目標太大,反而容易暴露。團首長完全同意他們的意見,決定挑選精明強幹的幹部戰士組成小分隊,化裝潛入,奪取重機槍。12月17日凌晨當部隊進入鎮子的時候,天還沒有亮。據點內的鬼子絲毫沒有察覺,他們仍按常規進行活動,夜間分頭守衛4座碉堡,戒備嚴密。天一亮人就從碉堡上撤下來休息,只在大門口設了個單崗,重機槍在白天通常是無人值守的,當天也一樣。天剛剛亮,有一個鬼子站在圍牆上朝偽區公所"嘰里哇啦"不知喊了幾句什麼。我方打入偽區公所的內線聽見了,就對小分隊指揮員說:"這是鬼子伙夫,跟我要蘿蔔吃。"內線拿了3個蘿蔔走到壕溝邊向圍牆上扔去。第一個蘿蔔鬼子伙夫接著了,第二個蘿蔔他故意扔的不准,掉進護牆溝里,第三個蘿蔔鬼子又接住了,鬼子伙夫拿到了蘿蔔,走下圍牆。內線故意提高了嗓門大喊了一聲:"趕快出來幾個人,下溝把蘿蔔給太君撿起來!"於是小分隊走了出來,按預先規定,20個人分兩組行動。
有條件的日軍還會在據點外圍挖護溝,加強防禦
第一組10個人,由一個排長率領,任務是除掉大門的日軍崗哨。排長走在最前面,他滿臉堆笑,手裡拿著一份《平安報告》,轉過西北角碉堡,接近日軍哨兵的時候,排長喊道:"太君,我是送報告來的。"日軍哨兵於是不加懷疑地讓他接近,這時他突然扼住哨兵的喉嚨,用匕首將其刺死,據點內的日軍沒有被驚動。與此同時,第二組的10人由隊長直接指揮,他們偽裝去撿蘿蔔,迅速跳下壕溝,撲向西北角碉堡底層的小門,他們三兩腳把門踹開,10名戰士鑽了進去。當除掉門崗後,沖入據點的戰士迅速把大門外壕的吊橋放了下來。我軍埋伏在外圍的1營2、3連部隊立即衝進了據點。直到此時正在吃早飯的日軍這時才發覺八路軍攻進來了,頓時亂成了一團。
這時激戰後的日軍據點,炮樓上的爆炸後的形成的洞清晰可見
雙方隨即展開混戰,日軍大部被擊斃,僅三四人逃入東南角碉堡頑抗。架在主碉堡上的92式重機槍,已經被小分隊繳獲,連同許多子彈都完整無損地扛了下來。困守在碉堡里的日軍丟出了數枚毒氣彈。我軍有幾個戰士因為呼吸困難,被熏倒在地上,失去了戰鬥力。我指揮員見敵人拚死抵抗,我軍又缺乏重武器攻不破碉堡,果斷命令部隊立即撤出戰鬥,不做無謂犧牲。戰鬥中犧牲了1個小分隊隊員和3名戰士,有5人負傷。這場戰鬥僅用了20分鐘時間,雖未能攻克鬼子據點,但繳獲了92式重機槍一挺,主要任務已經完成。
八路軍戰士在使用92式重機槍射擊敵人
參考資料
《八路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