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王到漢文帝,代國國都在山西榆次還是平遙?

2020-06-05   獨行客地圖帝

原標題:從代王到漢文帝,代國國都在山西榆次還是平遙?

公元前180年,一代梟雄女主呂雉去世。呂后死前大封諸呂,企圖霸占漢家基業。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全力剷除了呂祿、呂產,將天下還給劉氏。朝野普遍認為劉弘不是惠帝劉盈之子,沒有資格即位。齊王劉襄是高帝劉邦長子劉肥的長子,按說有資格繼位,但有人說劉襄的舅舅駟鈞太猖狂,立劉襄等於再樹呂氏這樣的外戚,於國不利。大家討論半天,最終決定立劉邦在世兒子中最年長的代王劉恆。群臣派人去代國接劉恆來長安當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換句話說,文景之治、漢武帝大破匈奴,漢宣帝打垮匈奴等一系列歷史壯舉,都源於這個名為代國的諸侯國,其歷史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咱們今天的問題是:代國在哪裡?最早的代國在河北省西北部的蔚縣,隸屬於張家口市。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曾設代郡,秦始皇滅六國時期,趙國滅亡後,趙王遷已經被囚禁到房陵,公子趙嘉在北方建立新的趙國政權,雖然趙國的宗室奉趙嘉為趙王,但其領土遠不如原趙國,歷史上稱為代國。深入遼東滅燕國之後,王賁移師西攻代。

代王趙嘉,確實也是個英雄人物,但實力不濟,他也回天乏術。一戰兵敗後,代王趙嘉見祖宗留下的基業蕩然無存,遂自殺。劉邦奪天下後,封其兄劉喜為代王。劉喜名氣不大,但你只要熟悉西漢史,對他的兒子一定不陌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劉濞——七國之亂的叛軍頭子。

蔚縣位於桑乾河的支流壺流河的河谷中,南有雄偉的太行山,是中原地區對北方遊牧部族防禦的軍事重鎮。不過劉恆的代國和河北蔚縣沒什麼關係,《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恆為代王,國都在晉陽(山西太原),《漢書-文帝紀》則記載劉恆代國的國都在中都。

這個中都到底在哪?自然離山西太原不會太遠,一般認為有兩個城市是最有可能的,兩個都大名鼎鼎。先說第一個——榆次。山西省省會太原市主城區東南不遠是山西省另一座省轄市晉中市,而晉中市的主城區全部位於榆次區。根據明末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記載,(當時的)榆次縣東十五里有個中都城,這裡是漢文帝劉恆在當代王時的國都。

第二個有可能是中都城舊址的城市,名氣可能比榆次大一些,就是平遙。平遙之所以出名,自然是因為那座大名鼎鼎的古城,這是平遙最重要的旅遊資源之一。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記載漹水匯入嬰侯之水後經中都縣,也稱中都水,這個地方被後世很多學者考證為就是現在的平遙縣。

我們再來看看榆次和平遙的情況。榆次在平遙以北,兩地相隔有數十公里,但兩地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位於太原盆地。太原盆地以西是呂梁山,以東是太岳山,兩山之間流經作為山西省最重要河流之一的汾河。

圖-平遙古城俯瞰

山西省有很多呈南北走向的河谷盆地,從北往南有大同盆地(桑乾河)、忻州盆地(滹沱河)、太原盆地(汾河)、臨汾盆地(汾河)、運城盆地(西臨黃河)。在這些盆地中,太原盆地正好處在中間的位置。這對於作為南北狹長的山西省來說,這意味著太原盆地不可避免地成為山西省的中心區域。榆次和平遙距離雖然不算遠,但劉恆的代國不可能有兩個國都,榆次和平遙,到底哪一個才是代國國都所在地呢?對於這件事,很多學者看法不一。不過相對來說,支持平遙為代國國都的觀點稍多一些,主要理由還是地理上的原因。

圖-俯瞰平遙古城

漢朝初年,由於上承秦末大亂,生產力大幅下降,綜合實力難以應付北方強大的匈奴。尤其是漢高帝劉邦在白登之圍(山西大同附近)受到了嚴重的驚嚇,這導致漢初的對匈奴策略整體上是防禦性的。山西太原正好處在匈奴與漢朝的中間位置,是西漢防禦匈奴的軍事重鎮。但是匈奴最強大的是其騎兵,來去如風,機動性非常強,讓漢朝防禦者苦不堪言。匈奴騎兵經常進犯太原郡所屬地區,而榆次就在太原東南不遠。也就是說,有支持平遙說的學者認為,如果劉恆的代國國都在榆次,那在戰略上是非常不安全的。匈奴騎兵能殺到太原,雖然不一定能破太原,但如果在太原不得志,匈奴騎兵極有可能去攻防守力量相對薄弱的榆次。一旦代王劉恆被匈奴人擄走,這對漢朝來說絕對是個不好的消息。

圖-俯瞰晉中

有學者認為平遙相比於榆次最大的優勢就是位於榆次以南,周邊山勢相對複雜,比如有狐突山、雀鼠谷、團柏谷、馬嶺、金鎖關等險隘。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防守優勢。另外一點就是平遙相對榆次距離長安更近,一旦太原受到匈奴的進犯,可以就近南逃。當然,出於「天子守國門」的考慮,榆次也依然有可能是代國國都。更多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