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讓徐州,是今天的哪兒?

2020-06-03   獨行客地圖帝

原標題:劉備三讓徐州,是今天的哪兒?

大家對江蘇徐州並不陌生,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帝王之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家對今屬江蘇省連雲港市的東海縣也不算很陌生,著名的水晶之鄉。幾十年前存在一個徐州地區,東海縣就隸屬於徐州地區。你如果穿越到東漢末年,揪住一個人說:「請帶我去徐州東海。」這個人非常客氣,請你上他的馬車,然後一路奔馳,到了徐州東海。你拿出現代的地圖一看,卻到了山東省臨沂市的郯城縣。確實沒說錯,在東漢徐州東海就在現在的郯城。

郯城在哪呢?山東省與江蘇省交界處的中間部分一個巨大的凸出區域,這裡就是郯城。郯城西鄰江蘇徐州的邳州市,南鄰江蘇徐州的新沂市,東鄰江蘇連雲港的東海縣。郯城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西周時就有一個郯國,國都就在今郯城縣城附近。公元前418年,郯國被北上的越國滅掉,後成為楚地。

說到郯城,有一件在歷史極著名的事件需要說一下,就是你肯定知道的三讓徐州。《三國演義》對此事濃墨重彩,原因並不複雜,起自曹操要找徐州牧陶謙報父仇。曹操的父親曹嵩北上找威震山東的曹操,路過徐州,陶謙本想巴結曹嵩,沒想到部將張闓貪圖曹家錢財,把曹嵩一家殺了,掠財而去。曹操大怒,提大兵來徐州找陶謙報仇,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徐州別駕從事糜竺主動北上找北海太守孔融求救,孔融推薦了劉備。

劉備向好友公孫瓚處借來幾千兵馬,連夜南下趕赴徐州救陶謙。63歲的陶謙見劉備儀表非凡,又自思兩個兒子不成器,就決定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以仁義行走江湖,當然不接受,三辭三讓不可得,最終「無奈」領了徐州,把曹操氣個半死。這事還真不是羅貫中虛構的,史有其事,陶謙確實讓徐州給劉備,但不是三次,就一次。陶謙死後,劉備還不同意,還是陳登等人苦勸,劉備才收了徐州。之後群雄混戰爭奪徐州,廣義上的徐州是指省級的徐州區域,狹義上的徐州就是單指郯城。

經常有人認為三讓徐州的發生地就在現在的江蘇徐州市區,其實這事和徐州市區沒關係,此事就發生在郯城。原因很簡單,東漢時的徐州是省級行政區,「省會」就在東海郡,而東海郡的駐地就在山東郯城。今之徐州在東漢時只是隸屬於省級的徐州,一般將今之徐州稱為彭城。從某種意義上,省級行政區的駐地在哪,這裡就可以稱為「某州」,所以郯城其實也是可以稱為徐州的。只不過後來由於行政區劃的巨大變化,彭城成為徐州的治所,後來乾脆就稱為徐州,彭城反而不為人所熟知了。

在當時的省級徐州中,彭城是州內各郡實力最強、名氣最大,又是漢朝皇帝的祖籍,為何徐州治所卻放在郯城?東漢時的徐州轄區約包括山東省臨沂市、青島市、棗莊市,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不包括豐沛二縣)。彭城是很重要,但畢竟這裡是漢朝皇帝的根基所在,所以一直設楚國,楚國國都放在了彭城。再者,彭城位於省級徐州的最西端,出城不遠就到了沛郡,對於管理一州之地相對不便。郯城在州內相對偏中的地理位置就比較合適作為「省會」,畢竟郯城向北至琅琊郡,向西至楚國(今之徐州),向南至臨淮郡(江蘇省宿遷、淮安市、鹽城市)和廣陵國(今之揚州)都不算太遠。

圖-徐州大龍口水庫航拍

從地理上看,彭城(徐州)周邊皆通途,無險可守,易攻難守,可以作為軍事重鎮,但不合適做行政管理中心。郯城的規模可能不如彭城,但作為大郡東海郡的治所,綜合實力並不比彭城弱多少,所以作行政中心是合適的。郯城北有山東丘陵地帶(也稱魯中南山地丘陵,包括泰山、魯山、沂山、蒙山等著名山地),北線有險可守,西有彭城這樣的軍事重鎮,西南有葛嶧山,東有羽山,四周皆險。另外,古代兩條著名的河流——沂水、沐水流經郯城,沂水經其西,沐水經其東。從郯城北上琅琊,西去彭城,南去臨淮,走水路是非常方便的。

圖-郯城航拍

這種情況頗類似於現在的河南省。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在河南形成了一個鋼鐵十字架格局,河南省大多數地級市的市區都位於這兩條鐵路旁邊,這樣一來,各地去當時的省會開封就有些麻煩。所以處在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點的鄭州就擁有了巨大優勢,最終成為省會。古人在定郯城為省級徐州的治所時,也應該有這種考慮。更多山東江蘇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