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
2019年,有兩部國產片大火,一部是剛剛引爆朋友圈和話題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另一部是大年初一上映,號稱開啟國產科幻片新紀元的《流浪地球》。
這兩部影片都創造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
《哪吒之魔童降世》僅用五天,票房就已經突破10億,超越《大聖歸來》,上映八天,累計票房超過15億,打破《瘋狂動物城》紀錄(15.27億元),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票房最好的動畫片。影片在超120萬人評價基礎上,評分不降反升,豆瓣8.7、淘票票9.6、貓眼9.7,位居2019所有劇情片評分第一名。
《流浪地球》是2019年春節檔最大的票房黑馬,首輪檔期為2月5日—3月5日,後延長2個月,繼續從3月6日至5月5日,累計上映90天,最終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為46.55億人民幣,差不多相當於7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10位,遠超《阿甘正傳》《碟中諜4:幽靈協議》《星際穿越》等好萊塢大片。
今天,我們不來討論這兩部影片的精彩內容,而來看看兩名創作者背後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原名楊宇,出生於1980年,今年39歲,本科專業是醫學。
2001年,大三學習期間,對動畫製作產生了興趣,從此棄醫從影,自學MAYA(三維動畫軟體),入行CG(影視動畫設計)。
2002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動畫廣告公司工作。
2008年,第一部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問世。期間經過父親離世、辭職、資金不足等艱辛歷程。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戰成名,這時候年輕的創作者「餃子」也從當年的22歲,到現在的39歲,整個動畫的製作過程長達19年。
再來看看《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1963年出生,電力專業畢業,並從事相關工作。
1985年參加工作後開始兼職寫作歷程。
1996年,開始創作11年後,首部科幻作品《鯨歌》在《科幻世界》世界發布。
2019年,堅持創作24年後,才憑藉《流浪地球》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科幻作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兩位創作者從開始創作到功成名就,都經歷了漫長的歷程。
「餃子」從開始創作到第一部作品問世歷時7年,劉慈欣從開始創作到第一部作品發表歷時11年;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時,「餃子」的創作年齡已經達到19年;《流浪地球》上映之時,劉慈欣的創作年齡更是達到了24年。
那麼,是什麼讓兩位創作者從名不見經傳到家喻戶曉,身價過億。其實,是他們堅持了一種,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複利思維」。
複利思維其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
比如一張紙的對摺,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結果翻倍;
比如滾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大的雪球又能夠粘上越來越多的雪,如此不斷重複,雪球會大到不可想像。
也有人用形象的曲線表現了這種思維模式:
放到職場上來說,只要你選定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並在這個反向上持續努力,當積累到一定時間的時候,你肯定能夠獲得裂變式的成功。
不懂得「複利思維」會給職場人帶來很多弊端,嚴重的阻礙職場人的成功,具體說來,有下面3個:
第一:害怕目標太遙遠而不敢邁出第一步
職場上,我們經常羨慕別人的好工資、好職位、好的交際能力,但是當有人告訴你通過學習,你也可以得到這些技能的時候,卻感覺自己跟這些好的品質遙不可及而主動放棄。
M在一家公司負責文案工作,工作3年,但是始終在做著一些跑腿打雜的工作,沒有絲毫進步。
其實,並不是M天資不夠,他也是名牌大學畢業,大學期間還多次獲得獎學金。
但是,剛到公司時,看到前輩的文案如此華麗且邏輯清晰,就感到自己肯定達不到前輩的高度,幾次領導安排老員工帶他,都被他以太難為理由婉言拒絕了,所以到現在還幹著邊緣化的工作。
其實,M就是害怕目標太遙遠而不敢邁出第一步的典型例子。
「拿出膽量來」那一吼聲是一切成功之母。——雨果
如果M能夠膽量來邁出第一步,說不定經過3年的努力,自己已經成了單位有名的筆桿子。
第二:做事3分鐘熱度,做一段時間沒有效果就放棄了
很多職場人有各種各樣的目標,有時想學寫作,業餘時間利用寫作賺錢;有時想健身,擁有一個完美的身形;有時又想學習音樂,做個音樂達人。甚至一開始就進行了不菲的投入:買了一大堆書籍、報了寫作班,辦了健身卡、加入健身俱樂部,甚至買了鋼琴等等。
但是在堅持了一段時間看不到效果以後,自尊心受挫,結果往往3分鐘熱度,轟轟烈烈開始,寥寥草草結束,虎頭蛇尾,缺乏堅持到底的決心和毅力。
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貝多芬
「複利」的事情是很需要時間的,而且越是開始的時候,越是收效甚微,比如跑步、健身、寫作等等。
很多人都是敗在這沒有效果的3分鐘里,最終導致自己默默無聞,平庸的度過自己的職場生涯,跟「精英」二字無緣。
第三:不懂「臨界點」效應,在成功的前一天放棄
有些人選定了努力的方向,也確實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是卻在馬上就要收穫,馬上就要看到效果的時候,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放棄了。
也就是說沒有衝破自己的「臨界點」,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過程。
中國有句老話「行百里半九十」,就是說走一百里路,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為很多人堅持到九十里就放棄了。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的,也是最痛苦的,但是為了看到美好的太陽確必須經過這樣的過程。
馬雲曾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很多職場人就是缺乏到達「臨界點」的死撐的力量,最終讓自己在在距離成功最近的位置倒下。
下面,教你3個方法:
第一:運用「SCQA」分析,發現問題,幫助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
SCQA是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通過問題尋找方向的模型。
S是英文Sense的縮寫,意思是場景或主題;
C是英文Conflict的縮寫,意思是衝突;
Q是英文Question的縮寫,意思是解決問題;
A是英文Answer的縮寫,意思是答案。
「SCQA」是利用問題思維,找到努力方向的具體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努力的方向,找到滾雪球的那個最高的山坡,防止出現方向性的問題,導致自己徒勞無功。
具體到職場中,你可以這樣做:
首先Sense,找到你工作的主要場景,也就是你的工作環境,是室內的,還是室外的,有沒有長久的空餘時間等。
第二Conflict,找到你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點。比如,想實現財務自由,但現實是工資比較少;你想擁有好的身材,但現實是你是一個胖子。
第三Question,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解決工資少、身材差的問題,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可能會出現如下選項:我可以靠副業賺錢,也可以跳槽;可以鍛鍊、也可以節食等等。
第四Answer,找到問題的答案。通過分析前面幾個最終確定你的努力方向,比如寫作等。
通過「SCQA」模型,可以精確的尋找到我們優勢和不足,並通過矛盾點的分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二:運用「蘑菇定律」,度過成長開始時的艱難期
「蘑菇定律」最早是由20世界70年代國外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式員總結出來的,原意是指長在陰暗角落裡的蘑菇因為得不到陽光又沒有肥料,經常自生自滅的。只有他長到足夠高壯的時候,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
就像複利曲線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一樣,是長久的、只有微小增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漫長而痛苦。
周星馳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內地移民家庭里,住在九龍窮人區,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家五口擠在一間狹窄的木板房裡,睡的是「上下鋪」的碌架床,把豉油撈飯當作為天下美食。七歲的時候,父母離了婚,他跟著母親,姐姐和妹妹過日子。
為了維持生計,甚至做過幾份工作,比如賣眼鏡、買電器、去酒樓賣點心等。
成名前的周星馳更是做著很多「跑龍套」的工作,在那部著名的《射鵰英雄傳》里演了個沒有一句台詞就讓梅超風一掌劈死的小配角。當時他覺得,導演設計自己被人一掌打死,有點不太真實,於是設計了反抗的動作,反覆跟導演商量,才同意被兩掌打死。
直到1990年《賭聖》在香港上映,才逐漸開始了有人關注的明星生涯。
周星馳說,正是那些成名前的黑暗日子,練就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為以後的電影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職場上的我們,要想獲得最終的成功,就必須經歷漫長的「蘑菇」時期,被放在陰暗的角落裡,做些跑腿打雜的工作,甚至還要向蘑菇的培育一樣被澆上大糞,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和指責。
但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就像一把寶劍,在成為寶劍之前,它肯定也只是一塊普通的鐵塊,只有放到熔爐里燒紅,再用鐵錘猛烈的反覆擊打,最後再經歷淬火的考驗,才能成為一把寶劍。
第三:對無關緊要的事情說不,培養自己高效的執行力
《麥肯錫思維與工作方法》中指出,提高自己執行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對無關緊要的事情說不」。
很多人都想堅持複利思維,但是很多時候,瑣事干擾了自己的注意力,導致自己執行力不斷下降,最終導致任務的完成困難重重,所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執行力至關重要。
你可試著用下面3個方法:
給執行設置「Deadline」,克服拖延
心理學領域,有一個「最後通牒效應」,是專門給不會規劃時間的人準備的名詞。
不少人在緊急任務面前還好,但對於不需要立即完成的任務,就習慣性拖延,總是要在最後期限才能完成。
我們可以利用「最後通牒效應」,通過給自己設定最後時間節點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在完成任務之前,合理制定帶有一定挑戰的目標和計劃,對自身可支配的時間進行管理,設下「Deadline」,強迫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任務完成。
培育創造性的執行力,增加長久堅持的能力
創造發源於專注,因為對某件事的喜愛,在深入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就更容易增加執行力。
創造的過程是為長期的堅持做鋪墊,因為興趣所致,才能把外人看來枯燥的工作堅持下去,比如寫作,過程極其痛苦,但是如果有興趣並沉醉其中,就很容易完成自己的任務。
不給自己找藉口
麥肯錫公司對每一位奮鬥的職場人說「既想要把事情做得好,又要保證省時高效,就不能給自己找任何藉口,留任何後路」。
如果一個人想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功,就必須戒除「藉口」這個毒品。職場人一旦沾染這個毒品,事業上的成功率就會大打折扣。「藉口」是執行的敵人,要想成功就不能給自己找藉口,留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