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肖肖
編輯:木子
定稿:蘇子後
孩子的智力永遠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很多家長只能通過孩子上小學時的成績來判斷他們是否聰明。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但是到了小學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已經過了最黃金的發育時期,智力方面可能已經定型,家長和老師只有通過良好的教育方式,正確地培養他們,才可能讓一些智商不那麼高的孩子取得優秀的成就。
而在孩子 6歲前就能判斷出他們是否擁有很高的智商,並且進行維持和改善的的家長,可能可以得到更優秀的寶寶。
為什麼6歲這個時間很重要呢?
孩子大腦的發育
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有規律的,在6 個月大的時候,可以發育完成 60%; 3歲左右的時候,大腦發育了 90%;到了 6歲的時候,大腦的發育基本就達到了 成人的水平。
家長的心理時間
6歲是很多孩子上小學的時間,一些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在6歲之後對孩子進行培養就可以了,其實孩子智力的差距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
美國波士頓學院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也在自己的著作《天才兒童——科學培育兒童指南》中提到過,高智商的孩子,在6歲之前就有不一般的表現。
如果孩子在6歲之前有了這3種表現,那麼他長大後很可能是高智商。
很強的專注力
孩子兩三歲的家長都知道,小孩子的注意力真的很差,能自己玩個十幾分鐘就很不錯了。
研究也表明,2歲以下的孩子是沒有注意力的,他們的專注力還在慢慢發展中,而2歲的孩子平均可以專注7分鐘左右,3歲的孩子,專注力為9分鐘,4~6歲的孩子,專注力為10~15分鐘。
而天才小孩,在他們三歲的時候,就能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
比如郎朗不久前就在節目中提到過,他從三歲的時候,每天就可以專注幾個小時的時間練琴。 《了不起的孩子》中的謝宛彤,才4歲就可以花7小時專注玩拼圖。
專家也研究發現,有超強專注力的孩子,大腦的前額葉都發育得特別好,而這個部位的體積越大,也會使孩子的記憶力越強,智商越高。
能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觀點
很多孩子因為詞彙少,不能清晰地與大人表達情緒,總是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有一部分孩子,卻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寶寶也更聰明。
因為 語言表達能力與大腦的發育有很直接的關係,兩者之間有相互促進的作用,當家長被自家娃的囉嗦弄得不耐煩時,也不用總是批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大腦的發育。
整天充滿活力
不過是大人和小孩,晚上沒有睡到足夠長的時間都會覺得很困,沒有精神。但是一些高智商的孩子,即使有時候睡眠的時間比較短,白天依然精神抖擻,幹什麼都興致勃勃。
這些孩子的大腦要比一般孩子的 活躍,反應能力也很強。
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的這些能力,讓他們的智力也發育得更好呢?
如何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是由大腦決定的,如果他們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不能堅持很長時間,家長也不要強求,給寶寶設定的目標,每次增加一點點就行。
更重要的一點是,家長千萬不能 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的注意力長期被打斷時,他們的大腦形成習慣,長大後也很難在一件上集中自己的意志力。
比如寶寶一個人發獃的時候,家長不能因為害怕無聊,而過去陪他們一起玩。
如何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想要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就需要多多 與孩子講話。
即使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可能聽不懂或不會講話,父母也要多和他們交流,告訴孩子,自己現在在做什麼。談話的時候也儘可能地將事情講長,給寶寶提供豐富的詞彙量。
這些語言可以刺激孩子大腦中的神經連接,讓孩子在長大後有比其他人更優秀的處理信息能力。
如何保持孩子每天的活力?
一個人所需睡眠時間的長短是由基因決定的,不管孩子需要長時間或短時間的休息時間,家長都不用過多地干擾他們。
比起壓縮睡眠時間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的效率,給自己擠出更多的休息時間,保持每天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