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注意,明年實行新的土地管理法,征地補償更豐厚了

2019-08-28   京尚拆遷律師

想必大家已經知道,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已通過表決,最新的土地管理法,將在2020年1月1日實行。這一次修法意味著,2020年征地補償要執行新的標準了。新土地管理法棄用了土地年產值倍數的征地補償計算方法,改為使用片區綜合地價作為土地徵收補償的主要參考。肯定很多農民朋友要問了,按照綜合地價進行征地補償,農民朋友是不是可以拿的更多?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京尚拆遷律師就這兩個問題具體來為大家科普分析。

此前按年產值倍數法計算征地補償,標準偏低,大家早有意見了

現行土地管理法一直採取按土地年產值倍數法計算征地補償。一是要考慮土地類型,農用地的種類也很多,耕地、林地、基本農田的補償都會有一定差距,其中基本農田能得到最高的賠償係數。二是要考慮土地分級(按照土地肥力分級,肥力越好,補償越高),三是要考慮地上農作物的價值及數量。這三塊疊加到一起,考察三年的平均產值,基本上就是計算該地塊的土地年產值的主要標準。

現行《土地管理法》,採用的是土地年產值乘以一定倍數來進行計算征地補償費。

主要參考的是《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同時,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各地征地補償通常是給了20多倍的補償係數,甚至30倍。單從賠償係數來看,給的確實不低,但是這個係數從根本上還要受土地年產值的影響。

從當前的農民的種植情況來看,種植糧食依舊是主流,這也決定了土地年產值高不了。在征地實踐中,很多地方給出的土地年產值標準通常為1500元-1800元/畝左右,如果乘以20倍,一畝土地的補償費只有3-3.6萬元;即便按最高係數的30倍計算也才4.5-5.2萬元/畝左右的征地補償費。這是比較常見的補償水平。

舉個例子,農民小張家3口人擁有3畝土地,按照上述標準,那麼其拿到的征地補償費也就10多萬。而附近鄉鎮的房價可能是3000-4000/平(這算比較低的了),一套60平的房屋也得18萬到24萬,是買不上房的。失去土地之後,沒法自己種糧食吃,農民的生活開支也會增大,什麼都要靠錢買,考慮到物價水平不低,生活成本是極高的,10多萬的征地補償費其實很難保障農民的長遠生計。

明年開始用區片綜合地價計算征地補償,農民拿的補償更多了

從明年開始,征地補償標準發生重大變化,將執行區片綜合地價的補償方式。那麼,什麼是區片綜合地價呢?

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是征地綜合補償標準,制訂時要考慮地類、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係、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測算。並且片區綜合地價3-5年必須更新一次。

經過一對比,其實咱們也能看明白,區片綜合地價的考核體系更加完善科學。在上述年產值的基礎上,還考慮到了土地供求關係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生活保障,估值更準確,補償也更人性化和市場化。

因此,相較於單一的土地年產值乘以一定倍數的征地補償計算方法,片區綜合地價,相對地補償水平會更高更全面。農民朋友在征地時拿到的補償確實更多了。

據京尚拆遷律師了解到的情況,早在2005年,國土資源部就要求各省制定當地的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截至目前,基本上大部分地區都有了自己的區片綜合地價。大家可以上全國征地信息共享平台查詢。

新法規定:土地徵收必須「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新土地管理法還首次明確提出,徵收補償的基本原則是"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簡單說就是,農民在征地前是什麼樣的生活水平,在征地後,至少應當維持這種生活水平或有所改善提高。否則,越拆越窮,那就違背了這一補償原則。如果給出的征地補償標準確實不合理,咱們是可以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

看完了京尚拆遷律師為大家做的關於2020年征地補償新規的科普解讀,相信大家對於新舊土地管理法在征地補償方面的巨大變化,一定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如果您還有徵地拆遷方面的疑問,可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京尚拆遷律師,發私信諮詢。也可以直接點擊文章末尾下方的藍字 了解更多,獲取律師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