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體檢能查出癌症嗎?避開誤區,讓癌症無處遁形!

2020-03-16     中科體檢

近年來,我國的癌症發病率不斷上升,並且癌症的發病年齡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

有不少癌症患者納悶:「為什麼我年年體檢,癌症還是「漏網」了」。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及如何讓癌症無處遁形?

體檢中存在的誤區

誤區一:未發現腫瘤標誌物=健康

40歲以上的體檢人群,大多會選擇腫瘤標誌物檢測。但各種腫瘤標誌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很多癌症發生時,腫瘤標誌物的指標會升高。

比如前列腺癌、肝癌等,但一些特異性不強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腸道腫瘤等,腫瘤標誌物往往顯示正常值,但患者實際上已經患上了癌症。

誤區二:沒有相關症狀無須做胃腸鏡

很多國家將內鏡納入標準體檢套餐。在日本發現的胃癌,40%以上是早期胃癌,而我國發現的胃癌,只有10%為早期胃癌。

做胃腸鏡的患者幾乎都是有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的,主動要求檢查的幾乎沒有。但實際上,早期的大腸癌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即使有些腹瀉的症狀也常被當成是普通腹瀉。

誤區三:X線可查出是否患肺癌

X線拍完胸片沒事,是不是就不會有肺部腫瘤?

肺部腫瘤篩查,還得依靠CT檢查,X線檢查並不準確。很多X線檢查出來的肺癌,實際上已經到了晚期。

誤區四:婦檢合格=未患婦科腫瘤

常規婦科檢查並不是衡量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臨床上碰到不少婦檢正常卻在不久後發現患上婦科腫瘤的例子。

許多婦科病是沒有早期症狀的,例如卵巢腫瘤,它的發病率很高,但在I期、II期的時候沒有症狀,單純依靠普通婦科檢查很難篩查出來。

三大高發癌症

1.上消化道癌:生活習慣是誘因

上消化道癌主要指胃癌、食管癌,通常與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精神緊張有關。食管癌常由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比如喜歡喝熱茶,食管常被燙傷,反覆刺激,容易誘發。

上消化道癌篩查方法: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篩查:胃鏡加指示性活檢病理檢查。

2.乳腺癌:「白骨精」群體發病率最高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首位。它的發病群體主要是「白骨精」,也就是「白領、骨幹、精英」,壓力大、工作節奏緊張、熬夜、不良生活習慣,長期以來內分泌失調都容易誘髮乳腺癌。此外,家族遺傳也是誘發原因之一。

另外,乳腺增生、乳腺囊腫、纖維腺瘤這些乳腺良性病變也不容忽視,要及早干預以免惡化。早期乳腺癌臨床治癒率非常高。通常一期乳腺癌10年生存率90%以上,二期10年生存率也可達80%。所以一定要重視定期體檢,通常20歲以後就可以開始篩查了,檢查方式主要為觸診和乳腺彩超。

乳腺癌篩查方法:40~44歲人群乳腺彩色超聲檢查,45歲以上人群乳腺彩色超聲加鉬靶檢查。

3.肺癌:病人多有吸煙史

吸煙已是公認誘發因素,肺癌病人多有吸煙史。另外,環境空氣污染、裝修材料等也是肺癌誘因。

肺癌早期被發現,腫瘤在2厘米以下的,通常手術後臨床治癒率高。如果已經出現胸痛、咳嗽,腫瘤超過3厘米,通常就需要化療放療了。胸片、螺旋CT都是檢查肺癌的手段。

肺癌篩查方法:低劑量螺旋CT。

癌症的十大危險信號

1.乳房、皮膚、舌部等觸及不消退的腫塊。

2.疣或痣發生明顯變化。

3.持續性消化不良。

4.吞咽時胸骨後不適,食管內感覺異常、輕度哽噎感。

5.耳鳴、聽力減退、鼻塞不通氣、流鼻血、有時伴有頭疼或頸部腫塊。

6.月經期外或絕經後陰道流血,特別是性交後陰道流血。

7.持續性乾咳、痰中帶血絲、聲音嘶啞。

8.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與腹瀉交替、大便帶血變形。

9.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

10.不明原因的消瘦。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lEF73ABrZ4kL1Vi31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