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渾圓樁的站法,李忠軒老說過一句話:好像登山,到了山頂一望遠方美麗的景致,全身的疲憊頓時忘卻。他說:站渾圓樁要用眼神把人帶出去。雙手環抱,眼睛微微上瞥。瞥什麼?
李存義一門不站三體式,功夫都是從五行拳里出來。樁,也只有這個渾圓樁。這裡頭就有個絕大的問題,形意拳到底練的是個什麼?
作為百年之後的習武者,對以前的傳統武術功夫如何認識?如郭雲深的半步崩拳發人於丈外,尚雲祥一個踐步三丈遠,孫祿堂一個人打一百多個,這些神功奇技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那麼以前的這些大師就都是騙子。如果不是,又是怎麼練出來的?我們現如今欠缺的又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練不出那樣的功夫?
其實,就是民國大師輩出的時代,一個師傅門裡也鮮能出來幾個。比如按照李忠軒老所說,李存義門下就出來了唐維祿、尚雲祥、傅劍秋、薛顛,但那幾十年和李存義學武的人不計其數,尤其是在天津的國術館。因此,不是現在人不行,過去也是如此。說明武術並非是想學就能出來,需要極其高明的悟性才行。
自然,除了悟性,能否遇上明師、人家是否願意教你也是很關鍵的因素。除此之外,就是個人能否下這個功夫、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那麼用我們當代的條件對比一下,悟性應該不是問題,現代人比過去人聰明多了。但我們的聰明裡頭欠缺了一點東西,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理解。
武術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沒有傳統文化的功底,是無法理解武術的真正內涵以及拳譜中那些在現代人看來似是而非好像又有點封建迷信的東西的,所以無論下多大功夫終歸是隔靴搔癢。比如古人信道,但是道體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體會其功用,而現代人只相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所以就有了天壤之別。
民國時候一個大師門下也就出幾個人,出不來的是大多數,而這大多數自己並不一定知道,因為在中國,你出不來大約師傅也不會打擊你的自信心,因材施教,能把架子傳下去,使國人強身健體也不錯。那麼就出現一個普遍的狀況,極少數練出來的未必廣泛地教授,因為得一良才美質不易,因此真東西就只好秘傳了。
還有一點就是,大師們自己練出來了,他未必說的出來。如果能說出來,形成理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練不出來了。說不出來,說明這真東西只能是形而上的東西。可體會卻很難描述。內家拳一定要拜師傅,跟師傅好多年,就是耳提面命。如果有理論,一本書也就足矣。就因為沒理論,所以就得師傅看著練。
我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清楚一個道理:武術是有真東西的,之所以如今很難見到,其實是武術自己的特點所決定的。武道一體,內家的心法是形而上的,與西方實驗科學背道而馳,根本不可能同爐。出不來真東西,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驗證,形而上的既沒人信更沒人要,遑論矢志不移地追求了。
那麼,內家拳、比如形意拳的這個心法到底是什麼?我告訴大家,就是「神化」!以神化氣,以氣化血,以血化筋,成就筋骨膜,脫胎換骨,從弱變強。這個「神」如何理解?之前我說過,氣動心不動,心動氣不動。這個「神」形而上是天地宇宙的本體精神,也即如如不動之無極,形而下就是我們這個做主宰的心神。
武道一體,練內家拳就是修行的一種。郭雲深說不要帶一絲血氣在裡頭,這就是練得出來說不出來。什麼叫不帶一絲血氣?就是心神不動。不動,就是破陰陽而歸於太極,由太極而歸於無極。此時與天地宇宙精神同步,也即天地在煉你。這還不是修道嗎?道可道非常道,越是思想簡單的人越能練出來,就是這個原因。
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入嬰兒乎」?老子把修道的功夫點了出來。心不動,身心即變化,呼吸極其微弱,是為體呼吸或丹田呼吸,而如嬰兒。嬰睡覺時的呼吸,極其微弱如同沒有,那是先天體呼吸,然而天地間再也沒有比嬰兒的氣血更旺盛的了,再也沒有比嬰兒的筋骨更強壯的了。如果被嬰兒踹一腳,就能體會這一點。
天地為一大周天,人身為一小周天,天地人三才本就是宇宙本體功能的表現,這三個其實是一個,只是人有思維和慾望,即從先天走入後天,脫離了這個原本的軌道。後天我們只能通過提高運動量或反覆刺激肌肉來增加運動機能,而先天則是直接以神化氣血,把健壯筋骨膜這個人身根本建立起來,從而產生更大功能。
翻看民國的武術歷史以及口口相傳的故事,有兩個共同點,一是童子功的容易練出來,比如孫祿堂;二是沒文化的容易練出來,這個就太多了。你看那些大師級的人物,幾乎都是來自於鄉村地頭的農民。就因為他們思想簡單,做事專一,沒那麼多雜七雜八的想法,跟著師傅就一個心思,練!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