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乾燥的冬季,新手媽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育兒挑戰,同時也考驗著小寶寶的耐受力。科學適合的護理是養育寶寶的重要環節,尤其處於後疫情時代,做好家庭護理能更好地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
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新手媽媽可能會有許多疑問和誤區。別慌!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特別邀請到 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護理總監、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胡家穎老師給出專業解答。
Q1 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
A:根據《中國居民飲水指南》和各種文獻的報道,寶寶在1-4歲時, 每日所需的飲水量在1.3升左右,也可以按照 每公斤體重60-80毫升來計算。 當然,總的飲水量是包含了寶寶每日進食奶製品和進食食物裡邊的含水量,不光單純指純粹的水。我們也可以觀察寶寶排大便時是不是通暢,小便是不是清亮的,皮膚是不是有彈性,來間接判斷寶寶是否需要飲水。家長可以選用寶寶自己感興趣的小杯子,讓寶寶跟大人一同飲水。飲水可以 少量分次給寶寶進行,並給予鼓勵。
Q2 哺乳媽媽如何選適合自己的吸奶器?用對了吸奶器能達到追奶效果嗎?
A:很多媽媽在備孕的時候就準備了吸奶器,而吸奶器的型號也不盡相同。吸奶器什麼時候應用?一般來講是媽媽和寶寶分離的時候維持泌乳或者是媽媽要重返工作崗位進行背奶的時候使用。在選擇吸奶器時,我們建議媽媽買的 吸奶器的罩杯要和自己的乳房匹配。在使用的過程中, 乳頭不要與罩杯四周產生摩擦,使用時媽媽要覺得舒適,沒有不適感。 如果我們要去追奶, 使用手擠奶加上吸奶器,確實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Q3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A:寶寶在18-24個月的時候,排便和排尿的肌肉才會逐漸發育健全。這個時候,家長也會發現寶寶有一些排便、排尿的信號發出來,例如把紙尿褲尿濕時會拉扯紙尿褲;也會模仿成人如廁的動作。這時如果給寶寶買了專屬的小便盆,讓寶寶進行如廁,寶寶還不能把便盆和如廁的動作聯繫起來。因此,需要家長 把寶寶帶到小便盆前,做如廁的訓練,讓寶寶看到家長在做這些動作,讓其模仿,也可以用一些 小道具,比如娃娃,來給寶寶進行示範。 訓練要慢慢地來,不要著急,寶寶做對的時候給予鼓勵, 寶寶沒有成功的時候忽略它,有一天就會發現驚喜。
Q4 寶寶幾歲分屋最科學?
A:寶寶什麼時候能跟媽媽分屋呢?要先考慮寶寶是否做好了準備。比如,寶寶畏黑的這種情況,就要避免和媽媽分開睡。
根據寶寶的適應接受能力,心智發育的程度, 差不多2歲以後,可以讓寶寶嘗試著與媽媽分屋睡。在分屋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先嘗試著把寶寶獨自睡覺的屋門打開,這樣寶寶一有情況就會找到媽媽。寶寶分屋,需要家人在背後支持他,慢慢進行,一步一步來完成。
Q5 寶寶頻繁吐奶怎麼辦?
A:寶寶在小的時候,尤其是28天內的新生兒和1歲內的寶寶,會出現溢奶的現象。為什麼呢?跟此時胃的解剖結構有關,小寶寶的胃呈水平位,有別於我們成人,成人的胃接近於垂直,寶寶在吞入乳汁的時候,會伴隨著一些空氣的進入,停留在胃下部的空氣在我們挪動寶寶或寶寶活動的時候,空氣會向上移動,造成溢奶現象的發生。媽媽可以在寶寶進食後讓其趴在胸前、側頭, 手呈空心,自下向上輕輕的拍寶寶的背部,把寶寶的嗝拍出來,這樣溢奶現象發生的幾率就會減少,等寶寶漸漸長大,溢奶現象就會越來越少。
Q6 怎樣幫助嬰兒學會自主入睡?
A:寶寶的入睡問題一直困擾著家長。我們首先要知道,寶寶在早期,白天醒來、夜間入睡的激素還沒有分泌完善、健全,所以就會不分白天黑夜地和媽媽在一起,頻繁地哺乳,也是為了滿足寶寶早期的營養需求。寶寶體內能讓其晝醒夜眠的激素髮育逐漸健全,是要在3個月以後。寶寶的睡眠模式和成人也不一樣, 寶寶的淺睡眠周期比較長,這時,為了助於入睡, 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的時間要長些,等他進入深睡眠(入睡20-30分鐘左右)的時候再放到床上,這樣寶寶醒來的次數就會相對少些。
Q7 抱著喂奶好,還是躺著喂奶好?
A:媽媽在哺乳早期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姿勢,很多時候難以選擇。其實不管採用哪種喂哺姿勢,媽媽首先要做的是要讓自己放鬆,將 腰背部、肩頸部、肘下的受力點進行支撐,側臥時背部也要有支靠,媽媽可以感受下 雙肩是不是自然下垂。放鬆後媽媽與寶寶的皮膚相貼,只要 媽媽舒適了,寶寶舒適了,採取任何一種哺乳姿勢都是可以的。
Q8 秋冬季寶寶常用藥如何準備?
A:冬季到來,好多家長會問這個時候要為寶寶準備什麼樣的藥?因為秋冬季室內外溫差大,也是寶寶容易得一些常見疾病的時候,首先是 退熱藥,像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都可以給寶寶準備。當然也要看藥上面的有效期和劑型,使用過程中,開瓶日期要標註,及時更換,不建議長期服用。
這時候寶寶容易出現一些呼吸道症狀,有的時候會發現寶寶的小鼻子是堵的,要給寶寶準備一些 鼻噴劑。
冬季比較乾燥,寶寶容易出現大便乾燥的情況,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小的 開塞露和乳果糖。如果這個時候寶寶出現腹瀉的情況,當然腹瀉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要保證寶寶的 進食中水量的供應,防止脫水,可以給寶寶補充一些 口服補液鹽。
上面說的這些藥物之外,如果寶寶有一些特殊的疾患,要按醫囑給寶寶準備一些急救藥,比如說寶寶有 哮喘、過敏史,家長要準備一些 激素類的藥物。另外,家長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磕磕碰碰的常規消毒劑(酒精、碘伏)。但不管準備什麼樣的藥物,都 不建議讓寶寶長期使用,要對症處理。寶寶出現了任何的急症或家長處理不了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2020育兒向未來2.0《Parents BEST》
「星」品創作營成團大賞來啦!
業內首個母嬰家庭類「星」品成團創作營
30位+專家天團硬核認證
父母世界Parents攜手京東母嬰、京東金榜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快手母嬰
中嬰網、京東圖書等
12月29日共赴盛宴大賞
胡家穎為 《Parents BEST》助力打Call
編輯/溫欣
編輯、視覺/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