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風趣幽默,而你就不行?3個實用錦囊,人見人愛

2019-06-11     職場逗伴匠

文/職場逗伴匠



01

有次放假,在家休息。

我和孩子在客廳里看電視,突然想吃吐司麵包,就拿來兩個片一人一片,一邊吃著,一邊看電視節目。

突然,孩子盯著自己的吐司麵包,在身旁自顧自的笑了起來。我奇怪地問:「軒軒,你在笑什麼呀?」他說:「爸爸,你看麵包在對著我笑。」我定睛一看,原來他給吐司麵包咬出了一張笑臉的形狀,乍一看確實像是在對著人微笑。

同一個時間地點,我們在吃一片相同的吐司麵包。

看似平淡無奇,孩子卻能找到別樣的世界,發掘非凡的樂趣。

這是一種什麼能力呢?

02

幽默趣味多一點,用心發現是關鍵。

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樣,在孩子的眼中,一切皆可有趣,玩得不亦樂乎。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是否在每天的奔波忙碌里丟失了什麼?

人們外在的行為,源自內心的真實投射。即便面臨工作生活的繁瑣太多,我們依舊可以更好的前行,要做的無非是由內而外,讓自己多些體驗,增添趣味。會幽默的人,似乎更懂人生。

職場百般滋味,幽默需要品味。

從工作的角度來看,大多數職場人,恰恰欠缺的就是在平常工作里,去進行幽默內容的塑造。

例如,在下班高峰期,我曾留心觀察過身邊的職場人,大家所表現出的狀態是五花八門:

有的人左手右手分別拿著一個手機,來回切換,忙個不停。有的人目不轉睛盯著手機,神遊一般。有的人背著雙肩包,連走帶跑,右手還拿著手機在溝通工作中的事。

有的人三五同行,有說有笑,邊走邊聊,時不時傳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有的人緊鎖眉頭,走起路來搖頭晃腦,表情呆滯,似乎很不容易結束了這無趣的一天。

有的人騎著單車,戴著耳機哼著小曲。有的人邊走邊追劇,生怕會錯過精彩的劇情,不捨得浪費一丁點時間。

如果說每天的工作內容已索然無味,甚至占據了生活,可以的話,為何不輕鬆愉快點,好好去過?給自己多一點笑容,跟同事多一點愉悅,讓上司多一份輕鬆。

做智慧的職場人,以幽默的方式活得認真。

王蒙說:「幽默是一種酸甜苦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沒有痛苦和狂歡強烈,但應該比痛苦和狂歡還耐嚼。」

從自己的身邊開始去努力,你會慢慢發現,自己工作的節奏井然有序,同事和你的相處越來越融洽,領導對你的印象大有改觀。身邊的一切,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著。

03

幽默是一門化枯燥為生動的表達藝術

有專業機構調查,對1000人進行隨機採訪:「哪些因素能感受到其他人的吸引力?」

回答排名前十項依次如下:幽默感、智慧、甜美的笑容、外在吸引力、人格魅力、善良有愛心、誠實、禮貌、健談、熱情。值得一提的是,排在首位的是幽默感。

法國演講家雷曼麥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易讓人接受。」

身在職場的我們要知道,幽默用得好,職場沒煩惱。

教欲善其事,必有趣其言。



前不久到幼兒園,參加親子手工課的交流活動。

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班主任傑西老師,整個手工課的進展十分順暢,家長和孩子的配合密切,熱情參與,獲得了家長們的一致誇讚。 事後,我總結了傑西老師的教學表達的三大特點。

特點一:懂幽默,表情神態與孩子們同頻,完全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常常與家長進行肢體語言模擬,便於大家理解相應的信息點。

特點二:有結構,進教室後,程序清晰,分區落座(家長帶孩子按小組劃分)、觀看視頻(一個完整的手工作品的製作流程)、明確教具、材料分類、歸檔規範等等,有序進行。

特點三:會表達,程式化表達。說明白(完成的手工模型)、分器具(工具展示,小剪刀、紙、彩筆、固體膠、卡紙等等)、做演示(老師親自示範,一步步引導教學)、共行動(確認大家都沒有問題後,開始按步驟一步步操作),發現問題,會及時答疑糾偏。

看上去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親自手工課,對我而言,這卻是一堂生動有趣的表達呈現課,從教學反饋來看,無疑是高品質的。

真正的幽默能力,考驗的是背後的紮實功底。

課程中傑西老師的幽默感完全綻放,全程引領大家有節奏往前走,統一認知、統一工具、統一執行,最終保證了高品質的結果。沒有紮實的功底,實在難以為繼。

展現幽默能力的三化法

將抽象的信息具象化

將單調的直敘生動化

將尷尬的局面活躍化



就像傑西老師的表達,包含了教學知識內容、幽默呈現技巧、學習興趣激發等關鍵點的把控。

很多時候,看似簡單的說笑,其實是個人長時間的經驗沉澱,集中外化後的幽默呈現。

問問自己,我足夠幽默嗎?

幽默的能力非一朝一夕,我們應該如何練習?

04

懂這三招,讓你成為幽默高手

你的幽默感從何而來? 第一招: 搭建觸點。

有一項眾所周知的極限運動叫做攀岩,作為一名挑戰者,怎樣才能自下而上,有序高效的攀登至頂峰呢?除了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外,尤為關鍵的是什麼?接觸點。

挑戰者自下而上的攀登,都會沿著某個行動的軌跡路線,在路線上由一個又一個的觸點組成,挑戰者需要選對接觸點,再藉助這些觸點進行發力向前,只有選擇最佳觸點,才能保證方向不偏,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抵達目的地。

在這項運動中,接觸點是核心要素。溝通表達中的幽默感,也具有相似性,需要一個又一個的觸點搭建,層層遞進,讓自己大受歡迎。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幽默力,好好想想,你為此搭建了哪些觸點?

哪有什麼望塵莫及,只有你不知如何努力。

沒有人天生懂幽默,左右逢源,人見人愛。這都是在一次次表達中,自我磨鍊而來。如何有效搭建自己的幽默觸點呢?請記住,幽默在於素材,素材源自生活。

想成為幽默高手,務必多留心,全方位進行目標資料的儲備。



A.俗語格言 B.寓言故事 C.笑話段子

D.打油詩 E.繞口令 F.歇後語

G.謎語 H.歷史典故 I.詩詞歌賦 J.工作生活中的各類奇聞趣事

想成為幽默高手,先讓自己成為「多面手」。養成日常記錄與分類的習慣,當你的積累量足夠大時,功力所成無非時日。

明末清初戲曲家李漁說:「妙在水到渠成,天機自露,我本無心說笑話,誰知笑話逼人來。」

好好搭建你的觸點,能發現、巧積累、善運用,必有所成。

05

懂這三招,讓你成為幽默高手

你的幽默感是如何消失的?第二招:拿捏分寸。

有位少年問智者:「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個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智者說:「有四種境界。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人際交往之間,需要拿捏分寸。學會用敏銳的眼光,去解讀與發現,從獨特的視角,發現工作生活中不一樣的的美妙。

在公司的內部總結分享會上,不同的人有著各自的表達分寸。

張sir 幽默星級

同事張sir,首位上台分享,自始至終整個人一直躲在講台後面,就是不走出來。

全程對著PPT複述著,內容枯燥,沒互動缺乏眼神交流,表達語速偏快。台下的同事,有的玩轉手中的原子筆、有的翹著二郎腿、有的打哈欠、有的看上去像發獃。

突然發現氛圍不對,為了幽默而幽默,去講個調節氛圍的笑話,其實大家都不太喜歡。

威哥 幽默星級

同事威哥,上台後整個人的狀態就來了,始終笑容滿面。

在表達的過程中,不只是講述工作里的內容點,對於台下同事的心理預期,痛點興奮點,分寸拿捏十分精準,時不時同事就自發給予了熱烈的掌聲。

難免談起專業上的信息,一旦發現下面的人,似乎跟不上節奏,略顯吃力的模樣,他會瞬間減速進行簡化確認,增加某個具體的情景,形成一定的代入感。有時候談起某個枯燥的話題,跟聊家常一般,閒談嘮嗑,通俗易懂。

同樣是在進行職場分享,懂得幽默的力量,瞬間給人感覺不一樣。

職場幽默必知的五大分寸



熟知背景

了解在座人的崗位與背景,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場合需要

幽默需要一定的環境,並非任何工作場合皆可。尤其是,記得換位思考,幽默的時候,別光顧著逗樂大家,參與者的內心活動要精準把握,否則容易場面失控。

因人而異

千人千面,閒聊趣逗之間的幽默,請明確大家的性格特點。

鬼谷子說:「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事;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戰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

不是每個人都接受你所謂的風趣,提前做好預備方案,有序應對。

切勿刻意

千萬別為了幽默而幽默,最終適得其反,自然而然是幽默的最高水準。

注意頻次

內容才是王道,幽默只是錦上添花,別顛倒主次,沒完沒了。 掌握上述五點分寸,有意識地訓練,幽默離你就不會太遠。

06

懂這三招,讓你成為幽默高手

如何才能成為幽默達人?第三招:導向思維。

這裡的導向思維,即從問題的來龍去脈進行思考,將其當成一種探索的過程。

有次看電視節目,講的是關於養蜂人的那些事兒。

一個養蜂人剛在山腳下安營紮寨,突然發現一個蜂箱裡死了很多蜜蜂,憑藉他的經驗再結合現場的查看,初步判斷為有馬蜂入侵蜂箱。又過了幾天,其他箱子裡的蜜蜂持續死傷,他自己已無法解決這棘手的問題,幾經周折找了一個更厲害的養蜂人,對方過來一看就發現有馬蜂,只用了一個辦法,很快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請來的養蜂高手,在一根長竹竿的前端系了一塊新鮮的肉,據說是馬蜂很喜歡吃的那種。果然,沒多久,就來了兩隻馬蜂,它們享受這這頓盛宴的同時,養蜂高手用一根短繩上面還系了一根長長的白紙條,憑藉嫻熟的手法在馬蜂用餐時,瞬間就將繩子套在了馬蜂身上。後來,重複按照這個方法,系了十幾隻馬蜂。

開始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做,養蜂高手說:「像這類過來覓食的馬蜂,蜂窩一般都在500米左右,不會太遠,等下馬蜂飛起來你就明白了。」

沒多久,那些馬蜂吃完飛了起來,大家才恍然大悟。只見空中十幾張白色的紙條,一路飛飄蕩。此刻,養蜂高手開著早已準備好的摩托車,一路跟著,順利找到了馬蜂的大本營,最終把這個隱患就解決了。

沒有經驗沒有技巧,這個問題或許會一直存在。

如上述的蜂箱裡的困境,養蜂高手的問題解決思考路徑是怎樣的?

找到馬蜂窩如何跟蹤馬蜂交通工具記號標示方法如何吸引馬蜂馬蜂導致蜂箱死了大量蜜蜂

以終為始,學會以導向思維看待周圍的世界,很多眼前的麻煩就輕鬆迎刃而解。

有效提升幽默能力的三個錦囊



博聞強記,持續練習

以學為本:定期更新自己的資訊,拓展知識面,打開職業視野。一字一句累積,萬丈高樓平地起,基本功務必紮實,脫口出口只是時間的問題。

確立標杆,模仿升級

以藝服人:尋找自己喜歡的人物標杆,從言行舉止上深度研究。解讀每一個細節,剖析每一個動作,假如是你,該如何展現?憑什麼演繹更出彩?

出口成章,駕輕就熟

以情動人:這個階段已經習慣成自然,很多時候無需刻意也能動人心弦,狀態完全放開。切勿油腔滑調,真情感就是好文章,趣味與逗樂信手拈來。



沒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幽默的人,不希望自己千篇一律,就想方設法過得有趣。

07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make things or make things happy。」

一件事情的有趣與否,全然在於自己。與其終日悶悶不樂,不妨努力給生活一個微笑。某個瞬間你會發現,這種感覺,真好。

因為那是發自內心的有趣,不深不淺,一切剛剛好。


-END-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堅持碼字,這是我熱愛的事。對你有幫助,才是一種價值。

【作者簡介】職場逗伴匠,「我是好講師大賽」全國50強 / 美國ACI認證職業講師 / 今日頭條&悟空問答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 青雲計劃獲獎者 / 生涯規劃師 / 自我效能管理達人/ 專欄原創作家 / 5:00早起倡導者 / 馬拉松跑手 / 讀書控 / 旅行生活踐行者 / 視覺手繪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fKQ32wBJleJMoPMez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