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你可能錯在這裡

2019-11-05     每天好習慣

孩子懂道理嗎?懂,但情況往往是他上一秒聽明白了,並表示會遵守,下一秒又重蹈覆轍。

不是講道理沒用,而是你講道理的方式可能出現問題了。

你看看你的講道理方式是不是這樣的:

1、居高臨下的講道理

回想一下,當孩子犯錯時,你通常是不是指著孩子鼻子說「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

你首先把自己擺在了居高臨下的位置,你覺得自己懂的多,經驗足,所以孩子就必須聽你的,所以語氣和態度就出現了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中指出,當我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感受到心中的愛。對方即使接受批評,做出讓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所以,孩子感覺不到你心中的愛,他就不是心煩情願的。

2、不合時機的講道理

孫儷曾發微博說過,在孩子哭泣時跟她講道理就是暴力,當孩子正在鬧情緒時,你要做的是安靜地等著他發泄完,心情穩定後,再溝通,而不是急一時之快。

比如在吃午飯前,孩子要吃小餅乾,你跟他講道理,不要吃餅乾,馬上就要開飯了,吃零食多麼多麼不好,但孩子往往是聽不進去的,說不定還影響他的胃口,吃不下飯。

因為他情緒發作的時候,你的道理就是噪音,他聽得煩。

所以,等他情緒過後,不用講什麼大道理,他清楚利害就好,自行判斷。

如何正確地講道理

美國暢銷作家凱薩琳·路易斯提過,孩子非常喜歡「規則遊戲」,當家長能夠做到「提前溝通、互相尊重、講道理、培養責任感」時,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例如玩玩具,你提前跟他說好,如果你玩完玩具不收拾,那我就要收走,一個禮拜你都不能玩哦。

等他真的玩完玩具不收拾時,你提醒他說,你不收拾我就拿走了哦,不然下一次可能找不到哦。他一般是同意你的規則,你只要執行就可以了。

他肯定會反抗,但慢慢地他會明白這是規則,是他觸犯了後才有的結果,那他下次就會記住並遵守。

這樣既培養他收拾玩具的習慣,還培養了規則意識。

再例如買東西,在去超市前跟他溝通好「寶貝,這次去超市我不會買玩具和薯片,但我會買水果之類的,你要遵守哦」,他一般會點頭。

所以,等他真的到了超市突然間反悔想要買玩具時,你可以果斷地拒絕他,「我們剛剛不是說好了嗎?這次不買,我們下次等你過生日買好不好?」,溫柔而肯定地拒絕,不會讓他感覺難受,並且給了他一個期限,表明並不是不買,而是沒到時間。

在對孩子溝通時,多注意立好規則,尊重孩子意願,溫柔地拒絕,你會發現他比想像中的好說話,根本不需要你講什麼大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WXwQm4BMH2_cNUgNx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