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情商越低,越喜歡在微信上做這5件事

2019-07-22     海哥說演講




海哥老師說

智商決定一個人的下限,情商決定一個人的上限。

生活中,有些人明明能力不錯,但做事總是處處受阻,很難爬上更高的層次。

究其原因,無外乎就是情商太低,處理問題的方式總將自己置於一個不利的境地。

往往來說,一個人情商越低,越是喜歡在微信上做這五件事,你有做過嗎?

01

喜歡發語音聊天

曾有人開玩笑說,微信語音消息可能是一個「讓發送者激動,讓接收者流淚」的功能。

有些人總是喜歡用語音聊天,因為這樣很方便,畢竟打字沒有語音來得快。

所以他們十分喜歡用語音的方式跟對方聊天。

但是他們在發送語音消息的時候,卻沒有考慮過對方是否方便接收語音消息。

現在有一種說法:隨便在微信上發語音,都是一種特別自私、情商低的行為。

因為只方便了自己,而麻煩了別人。

環境嘈雜,要找耳機;不小心停止了,要重新聽;發現聽不清楚,調高音量再重新聽一遍……

退出了語音,然後重新聽,重新聽……內心其實是崩潰的。

其實說到底,不管是語音還是文字都是一種表達方式。

如果微信語音的發送者和接收者,都覺得溝通下來心情很愉快,效率高,那麼肯定就是好的。

因此在發語音前,一定要和對方確認是否方便,顯示出對對方的尊重。

02

群發消息求點贊

「朋友圈求點贊,謝謝!」

只要你玩微信,基本上都會收到類似信息。

微信中,總有一些人喜歡群發,總是會參加這樣那樣的點贊活動,總會群發「朋友圈幫我點贊」,令人煩不勝煩。

翻開你們的聊天記錄,除了點贊這些之外,毫無交流。

有人曾抱怨道:「你知道我最煩什麼人嗎?我最煩的就是那些幾百年不會聯繫我,一聯繫我就是找我點贊的人。」

你礙於情面,一次兩次地成全他「小小的不情之請」,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凡是有類似的活動,就要把好友列表里的人全部打擾一遍。

一個情商越低的人,越是喜歡打擾別人,從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群發求點贊信息的人,是最不值得你去幫的人。

一個求你幫忙,連你名字都懶得打上去的人,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充其量就是個點贊機器。

03

朋友圈刷屏

朋友圈是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人們會藉助朋友圈記錄自己的生活,曬曬自己日常的有所感悟。

有時候還會刷刷廣告、連結等等。

藉助朋友圈這一載體,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大致了解一個人。

微信里,有這樣一類人存在:

每天都要發十幾條朋友圈,每條朋友圈都要配很多很多圖片,恨不得讓所有好友都知道他一天到晚都乾了什麼事。

一手指滑下去,全部都是他發的內容。

他們覺得,朋友圈就是我的私人空間,我想發什麼、想怎樣發都是我的自由。

的確,怎樣發朋友圈是你的自由。

但是一旦別人對你的刷屏感到不堪其擾,肯定會屏蔽你的朋友圈。

把你屏蔽了之後,想要再讓他們把你移除出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有句話說得好:與人方便就是於己方便。

情商高的人從不會這樣發朋友圈,他會掌握好時間,而且每天發朋友圈的次數不會太多。

這樣的話,既能讓自己有存在感,也不會打擾到別人。

04

群發測試刪好友

「你也清清吧。不用回。試試吧,複製我發的消息,找到微信你的設置,通用,群發助手,全選,粘貼發送就行……」

相信大家的微信上經常會收到這樣的消息。

這似乎已經成了微信好友們慣用的測試刪人方式。

更有甚者,還有人說刪完之後可以節約手機空間。

但這樣的行為,會讓依然是好友的人有一種不被信任的尷尬與怨懟。

在這方面,與其這樣破壞彼此的感情,不如平時多和大家聊天交流,發不出去時就可以直接把對方清除掉。

如果你真的無暇和那麼多人一一聊天,那麼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自己先建一個討論組,把你覺得可能刪除你的好友拉入其中,之後便可以一一刪除了。



05

微信上問你「在嗎」

微信上,總有一些人有事沒事就喜歡問「在嗎」,說完「在嗎」又不說話。

想必很多人都遇到過,也有不少人做過。

對於那種問完「在嗎」,然後就消失了的人,大部分人其實是挺反感的。

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人的態度都是:你先說你有什麼事情,我再決定告訴你我在不在,忙不忙。

這其實就是一種聊天時的防禦心理。

原本有事說事不就挺好的嘛,問句「在嗎」實際上完全沒有意義。

「在嗎」這樣的開場,其實是最令人反感的,情商高的人絕不會這樣做。

情商高的人,一般在說句「你好」後,便會以有事說事的心態,簡短地說清楚自己想說的事情。

這樣,給對方足夠的自由時間,來選擇要不要回覆你,或者是怎樣回覆你,讓對方感到舒服。

微信就是線上版的人際關係交往,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真的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得到。

一個人若是在微信上有以上這五種表現,說明情商真的很低,應該好好反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Q3AX2wBUcHTFCnfir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