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虛假論點,就是表面看起來這些論點是正確的,但經過論證,就會在深層次中發現這些論點是虛假的,是不正確的。那麼,如何揭穿對手的偽裝,駁倒其虛假論點?
迂迴分析
某地在扶貧工作中,開發項目資金緊張,大家對「要不要建設文化禮堂問題」展開辯論。正方:「目前,開發扶貧中的茶葉加工項目總共才100萬元,卻要節外生枝,先拿出20萬元建設文化禮堂,搞道德志向教育。扶貧資金本就僧多粥少,建文化禮堂還要擠進來分一杯羹,這不是雪上加霜嗎?」反方:「這些疑慮,聽起來道理鏗鏘,但是仔細分析起來,未必能立得住腳。扶貧先扶志,扶貧先扶腦,這是根本。因為,只有志氣、道德、思路,才能讓人思想活躍、眼界開闊,扶貧才扶到了根本上。如果只是就事論事地拿錢補窟窿,只能是治標不治本,暫時補上了,但不久就會出漏洞。只有把人的思想引導正了、指導開了,扶貧才扶到了點上,而建文化禮堂就是這個目的。要說錢的問題,當初校車問題、營養餐問題、環保問題,都曾缺錢,但思想認識上去了,問題反倒解決了。」
正方的論點看起來很符合大眾價值取向,但其中的虛假性就是沒論到根本上;而反方另闢蹊徑,通過迂迴分析,不但論到了根本上,而且把論點建立在高瞻遠矚上、建立在深刻處。這樣分析,聯繫實際、縱橫推敲、論證深刻、論在點上,對方的虛假論點瞬間瓦解。
細化闡述
在一場《自我成長中,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的辯論中,反方:「人們看問題越來越實際,人們做事看重的是結果。經商的賺到了錢、唱歌的出了名、做學問的成了學者,就是成功。所以,取得成功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正方:「結果是過程的結局和目的,但是過程所蘊含的質量卻令人關注。首先,人生目標的調整是在過程中完成的,在過程中我們能夠優化和選擇最好的目標;其次,實現目標所採用的方法、社會的善惡評判存在於過程。比如,是光明正大、扎紮實實,還是投機鑽營、虛假撞騙;最後,人的潛能挖掘,蘊藏於過程。因為,要實現結果的成功,就需要發掘最大潛能。所以,過程的各大要素決定著成功和結果的光彩和生命力,說明過程比結果重要。」
結果先行,符合一般人的思維定勢。反方把這種普遍思維作為強悍論點。但是,通過正方的細化闡述,卻揭穿了對手論點的虛假。這樣論證,條分縷析,找出了論點的依據;高屋建瓴,在人們的固化思維中找到了論點的新亮點、新高度,辯倒了對手。
假設情境
在《景觀建設中,應以人為本還是以景為本》的辯論中,正方:「當前各地都在建設景觀,景觀就是戰鬥之本,以景為本不會有錯。」反方:「人建景觀,以景為本,好像正確,其實有謬。我們要論的『本』,必須在人和自然出現不可避免的矛盾,我們看重誰,才知道誰為本。比如土地,過去每公頃土地只要養活3個人,可現在要養活10個人,如果以景為本的觀念推論,你讓多出來的人何去何從?還有糧食問題,聯合國統計表明,每天有2500人死於饑荒,這些人飯都吃不飽,何談建景觀?還有從人類價值角度去看,如果在野外發現獅子襲擊人,難道我們要以景觀為本而犧牲人類生命嗎?所以,對方論點不能成立,而以人為本建設景觀才是正確的。」
人建景觀,以景觀為本,好像正確,可是經反方以「土地養人」、「糧食問題」和「獅子襲人」等假設情境、在矛盾中重「本」為「本」的論證推演,得出了自身的論點。這樣推演,層層抽絲,剝出了繭子;情境假設,雖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理在其中。所以,它所立起的論點理正辭嚴,使對手的虛假論點不攻自破。
在論辯中,對手的虛假論點有很強的欺騙性和障眼法,稍有不慎就會深陷其設置的泥淖。而上述方式揭穿偽裝、立起論點,值得探究運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