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因為伺候老人,而拖垮了自己

2019-09-09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一方面,很多人難以承擔昂貴的護工費用,不得不親力親為的照顧自家老人;另一方面,由於大量存在的保姆傷害老人的負面事件,子女也不放心將父母交給外人來照顧。

雖然「盡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法律道德的要求,但對於那些有工作、有自己的家庭的子女來說,照顧老人無疑給他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特別是80、90後這一代人,大多數人為獨生子女,想要憑一己之力照顧夫妻雙方的老人是很困難的。有的人為了照顧父母。幾乎拖垮了自己的家庭,對此有人提出,因為伺候老人而拖垮了自己是不值得的。

「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在心理學領域,「核心家庭」指的是由父母雙方與孩子共同構成的小家庭,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緊密聯繫,共同生活與成長。而有的家長為了照顧老人,忽略了自己小家庭的經營,無暇去顧及自己的孩子、陪伴家人。

然而,發展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踐與調查發現,核心家庭的氛圍會極大程度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這種影響甚至能延續到他們成年之後。例如,性格形成、為人處事的方式、親密關係的建立等方面,也會影響到夫妻間感情的穩固,家庭的和諧發展。

比如,如果大人把大多數時間花在工作與伺候老人身上,而不去關心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很可能由於長期受到忽視,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在學校里很難與人正常交往。

有的孩子甚至會沉迷於網絡,每天靠著遊戲度日,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嚴重影響了他們未來的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舉動,容易因為伺候老人而忽略的孩子健康成長,會讓家長在未來更加操心,製造出很多可能的麻煩,是不值得的。

另外,由於子女在伺候老人的同時,往往還要兼顧自己的工作,這種過於繁忙的日程安排,會給人帶來巨大心理壓力。而心理壓力又是導致身心疾病的主要誘因,會造成體內激素問題,產生腸道消化問題或心臟負荷。在心理層面可體現為失眠、焦慮,產生大量抑鬱情緒。

特別是對於某些獨生子女而言,這種照顧自家老人的壓力無法與人分擔,只能自己硬扛著,很容易誘發情緒崩潰。試下,如果連自己都崩潰了,或者身體出現了問題,何來精力去照顧老人。

學會「斷舍離」

除此之外,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緊張、繁忙狀態,很容易感到恍惚,容易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出岔子,反而影響了自身工作效率,進一步產生職場方面的心理壓力。畢竟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某一環脫節,很容易引發自己生活的連鎖性問題,最終造成惡性循環、自我崩潰。

由此可見,要想合理調節自己的生活節奏,就要學會「斷舍離」,放下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工作,比如,伺候老人。這並不是否認照顧、陪伴與關心的必要性,只是提醒子女們在付出的時候要有個度,不要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否則會得不償失。

另外,要學會通過一些科學合理的方法,為老人盡孝心。例如,可以多鼓勵老人出門參與社交活動,結識他們的老年朋友,這能有效為他們提供社會支持,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利。在平常工作不太忙的時候,多抽時間帶著孩子去陪伴老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社會心理學》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pXJF20BJleJMoPMnn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