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黏媽媽的寶寶,送你一副「脫粘劑」

2020-06-19     喵姐早教說

原標題:愛黏媽媽的寶寶,送你一副「脫粘劑」

媽媽愛寶寶,寶寶戀媽媽。

這是讓所有人感覺很幸福的親子感情。

不過如果這種依戀過了頭,就會讓彼此都有點吃不消。

有不少寶寶,不願意媽媽離開自己身邊半步。有時哪怕是媽媽洗個澡,上個廁所,都會「嚶嚶嚶」「嗷嗷嗷」,哭著喊著要媽媽。

在小區,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玩著玩著就走到媽媽身邊來,要媽媽抱抱或者過來蹭蹭媽媽,膩歪了一會兒後又屁顛屁顛跑去玩了。

更別提離開媽媽上幼兒園了。

對於這種膠皮糖式寶寶很多媽媽表示心很累。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解釋說:

1~2歲是孩子出現黏人行為的最明顯階段,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求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

事實上孩子出生後,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長期處在媽媽的照料下必然會形成對媽媽的依賴。

所以說,孩子黏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展,是對熟悉的親人逐漸產生依戀情緒的表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

孩子和媽媽之間保持溫暖,親密,適度的依戀(即黏人現象)關係,會使孩子既得到滿足,又心情愉快。

孩子有了這種安全依戀感時,不但能在陌生的環境中克服焦慮和恐懼,還能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並且發展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

雖然咱愛娃,但是不代表我們希望24小時跟娃綁定。好多時候,真希望孩子能獨立一點兒,勇敢一點兒。

今天呢,我就給大家推薦3本繪本, 讓孩子變得更獨立,不再那麼粘媽媽

01

第1本繪本:《我不想離開你》

小袋鼠一天天長大了,袋鼠媽媽的育兒袋越來越沉,就要裝不下他了。

媽媽想讓小袋鼠去外面探索世界。

可是小袋鼠說,我不想離開媽媽,媽媽的懷裡最溫暖了。

袋鼠媽媽想了各種辦法。

她發現花前的蝴蝶特別美,就鼓勵孩子和蝴蝶一起玩。

袋鼠媽媽走到河邊,看到小象在河裡玩水,她就鼓勵小袋鼠和小象一起玩水。

袋鼠媽媽看到樹上的小鳥在唱歌,就鼓勵小袋鼠在小鳥的歌聲中跳舞。

可是小袋鼠就是不願意離開育兒袋,帶著小袋鼠走了一天,袋鼠媽媽累壞了。

就在這時,遠處跑過來一隻袋鼠,小袋鼠瞪大眼睛仔細瞧。

這隻袋鼠長著和自己同樣的鼻子、耳朵、大長腿,還有強壯的尾巴。

當他在小袋鼠身邊停下時,飛揚的塵土撲了小袋鼠一臉。

他對小袋鼠說,嗨,跟我一起玩吧。

小袋鼠痛快地答應了。

他終於離開了媽媽的育兒袋,興奮地跟著夥伴不停地跳啊跳啊。

媽媽很高興,因為她的寶貝終於懂得享受到成長的快樂了。

怎樣克服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和媽媽都會面臨的難題。

故事裡的小袋鼠,因為特別依戀媽媽,所以不願意離開媽媽的育兒袋。

但是,袋鼠媽媽用無限的愛和耐心,不斷鼓勵小袋鼠去探索身邊的世界。

其實,當孩子漸漸長大,需要去接觸更廣闊的世界時。媽媽和孩子都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無論是煩躁不安,還是萬分不舍,你的情緒都會給孩子帶來影響。

只有像袋鼠媽媽那樣,自始至終溫和地微笑,鼓勵,才能讓孩子了解,即使跟媽媽分隔很遠,那份母子之情也一直都會形影相隨。

02

第2本繪本:《魔法親親》

小浣熊奇奇不願意去上學,他難過地對媽媽說,我想和你留在家裡,跟我的朋友玩遊戲,玩我的玩具,看我的書,盪我的鞦韆。

浣熊媽媽抱著奇奇溫柔滴說,有時候,我們都必須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就算那些事剛開始看起來很陌生,又令人害怕。可是只要你去上學,就會愛上學校。你會交到新朋友,玩新的玩具。看新的書,盪新的鞦韆。

浣熊媽媽還告訴奇奇一個很古老的秘密,這個秘密就是魔法親親。

她拉起奇奇的左手,把他的手指全部攤開,然後在奇奇的手掌心親了一下。

奇奇覺得媽媽的親親,從他的手掌心很快地衝上手臂,鑽進心裡。

就連他毛茸茸的黑臉頰,也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溫暖。

浣熊媽媽笑著對奇奇說,當你覺得孤單時,就把手貼在臉上,想著媽媽愛你。這個親親就會跳到你的臉上,讓你覺得溫暖又舒服。

奇奇超級喜歡這個魔法親親,他再也不擔心了。

因為他知道不管自己去哪裡,媽媽的愛都會和他在一起,就算去學校也一樣。

那天晚上,奇奇在準備進學校之前突然轉過身。

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在媽媽的手上印下一個魔法親親。

他對媽媽說,現在你也有魔法親親了。再見,我愛你。

然後就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沒有孩子願意離開媽媽,尤其是即將入園的孩子。

不僅要離開媽媽,還得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實在難以適應。

他們會像小浣熊一樣,會牴觸,會哭泣,會想盡法子,千方百計地賴在媽媽的懷抱。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媽媽不知所措或者直接妥協。

但是,孩子在慢慢長大。你能把他一直留在身邊嗎?你能永遠把他保護得滴水不漏嗎?

孩子要成長,就得學著離開媽媽。

不過,在他學著離開時,你可以為他帶上一樣東西,那就是,一個有魔法的親親。

這個親親就像一種很有愛的分離儀式,能幫助孩子緩解離開媽媽的恐懼,逐漸適應與媽媽的適度分離。同時也讓他們變得更勇敢,更獨立。

03

第3本繪本:《媽媽需要離開你們一天》

周日的早晨,安德森太太沒有被鬧鐘吵醒,也沒有被孩子們的人體炮彈砸醒。因為安德森先生帶著孩子去奶奶家了。

雖然孩子們根本不想離開媽媽一整天。安德森先生說,但是媽媽需要離開你們一整天啊。

安德森太太舒舒服服地在臥室里睡到自然醒。

往常,安德森太太早上像打仗一樣,除了要為4個人準備早餐,還要給安德森先生準備營養午餐。

現在,孩子們不在家,安德森太太只用了5分鐘就給自己準備了一份三明治和一杯香噴噴的紅茶。

不僅如此,她還洗了個泡泡浴,看完了一整份報紙。平時孩子們在家的時候,這都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現在,她的廚房乾乾淨淨的,兩個孩子的臥室也整整齊齊。

安德森太太看著陽光灑在客廳的地板上,她終於有時間剪玫瑰花,修剪草坪,整理鬱金香了。

就連過路的鄰居都稱讚她家的花園真漂亮。

中午的時候,安德森太太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和閨蜜羅斯太太一起吃午飯,開開心心地聊了兩個小時。

然後她們又去商場買衣服。

晚上,當安德森先生帶著孩子們回來的時候,她緊緊擁抱了他們3個。

孩子們說,離開媽媽的這一天裡他們超級想媽媽。

媽媽也由衷地說,她也是。

這是一個以媽媽視角來描寫的故事。

想必安德森太太平時帶娃做家務,早就血槽已空。而孩子們的暫時離開,剛好讓她擁有了一個回血的機會。

自從當了媽,每天從早忙到晚。別說穿漂亮了,想睡個安穩覺都超級難。

如果再加上一個粘人孩子,就更崩潰了。

所以媽媽們就特別需要偶爾停一停,放鬆一下。

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為了休息過後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生活。

當然,這和老公的體貼與支持是分不開的。

故事裡的安德森先生很給力,正因為他了解老婆平時的辛苦。所以才願意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一天,讓老婆有充足的時間恢復元氣。

而整天粘著媽媽的孩子們在讀了這本書後也可以對媽媽多一點兒理解。

畢竟,只有媽媽精力充沛,情緒飽滿,家庭生活才能更加美滿、和諧。

不是嗎?

這次我給大家推薦了3本繪本:《我不想離開你》,《魔法親親》和《媽媽需要離開你們一天》。

粘媽媽,不獨立,是很多孩子在構建安全感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也是成長中很普遍的一個問題。

只有幫孩子建立分離儀式,並且讓他知道:你多麼願意和他在一起,即使分開依然愛他,才能讓他的焦慮慢慢平息,逐漸走向獨立。

等他內心不再惶恐了,不害怕了,自然就敢鬆開我們的雙手去探索新世界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AE1zHIBnkjnB-0zAe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