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在全國25個產煤省份中,8個省份煤炭產量超過1億噸,其中,內蒙古2019年煤炭產量為10.35億噸,同比增長8.5%,是去年我國唯一年產量過10億噸的省份。
另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統計快報數據,2019年我國原煤產量超億噸以上煤炭企業為7家,與上年相同。七家產量合計約為14.6億噸,同比增產約0.5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的38%左右。其中,中煤集團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成為第二個年產量過2億噸煤炭企業。
一、煤炭生產進一步向主產區集中
2019年中國原煤產量約為37.5億噸,同比2018年增長1.8%,為2016年供給側改革後連續第三年保持增長。
中國煤炭資源空間分布呈西多東少、北多南少特點,內蒙古、山西、陝西、新疆、貴州是我國煤炭產量前五大省份,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原煤產量達103523.7萬噸,占全國原煤總產量的28%;山西省原煤產量達97109.4萬噸,占比26%;陝西省原煤產量為63412.4萬噸,占比17%。
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TOP10省市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煤炭生產進一步向主產區集中。25個產煤省份煤炭產量合計雖然同比增長4.2%,但僅有8個產煤省份產量增長,其餘17個產煤省份產量下降。
二、超億噸以上煤炭企業7家
2019年,我國原煤產量超億噸以上煤炭企業分別為國家能源集團、中煤能源集團、同煤集團、陝煤集團、兗礦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和山西焦煤集團,合計約14.6億噸,同比增產3.55%
七大集團2019年原煤產量
從產量變化情況看,7大集團有升有降。國家能源集團產量5.1億噸,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同煤集團增量最多,達到3500萬噸以上;山東能源集團下降幅度最大,超過15%;陝煤集團、兗礦集團、山西焦煤集團產量小幅增長。
三、中煤集團首次突破2億噸
中煤集團2019年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成為中國第二個年產量過2億噸的煤炭企業。
中煤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2006年12月,中煤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截至2018年底,中煤集團資產總額3868億元,煤炭資源儲量600億噸,總產能3億噸/年,從業人員12萬人。
近年來,中煤集團主動退出十座煤礦,核減五座煤礦產能,占央企去產能總量的一半,近三年消化低效資產超過150億元。同時,電力規模迅速壯大,控股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
據中煤能源業績預告,預計其2019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億-59億元,同比增長60.1%-71.8%。
針對業績增長原因,中煤能源稱,2019年公司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進產能進一步釋放,產業布局結構和產品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四、其他煤炭企業
另據初步統計,2019年,陽煤集團、潞安集團、國家電投集團、河南能源集團原煤產量超過8000萬噸;超5000萬噸煤炭企業為18家,比2018年減少1家,總體產能規模較上年變化不大。
其他部分煤炭企業2019年原煤產量
五、2020年煤炭市場展望
2019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運行基本平穩,市場供應相對寬鬆,煤炭供應保障能力穩定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應正逐步顯現,煤炭去產能已由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但煤炭市場階段性、結構性緊張現象依然存在,需要繼續淘汰落後產能,有序釋放先進產能,進一步推動煤炭行業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仍然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疊加碰頭,新舊矛盾相互交織,國際國內因素交叉影響持續深化,我國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2020年,我國煤炭行業將延續2019年的行情,以「穩」為基調,呈現「穩中微變」的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