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
靜藤這款輪組我拿到已經有兩個多月了,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文章寫的也是修修補補。既然廠家讓給建議,車友也對這個價位的輪組有所需求,所以真實的感受不論對於誰都是有好處的。如果您正有打算更換一套碳纖維輪組,又對琳琅滿目的品牌無從下手,那麼我建議您可以認真看一下,即使不買,也可以對輪組的評判有所幫助。
輪組箱讓人印象深刻,配件豐富
不同於常見的工業包裝的輪組箱子,靜藤的輪組箱還是做了精心設計的,簡潔的設計配上黢黑的顏色,十分簡約,右上角僅有簡單的一個名稱和產地,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
不過內部的配件可一點都不含糊,鈦合金快拆杆,卡夫拉剎車邊的專用剎車塊,更是貼心的配送了世文的撬胎棒等,多說兩句,這個撬胎棒我之前也有在用,真的非常趁手,夠薄,夠硬。
遺憾的是雖然支持真空胎,但是並沒有配送真空氣嘴,僅配備了兩個延長氣嘴和一個氣嘴拆卸工具。
如果你準備裝真空胎,那麼就要提前準備了,也希望廠家在以後可以讓配件豐富起來。
輪組本體有點小驚艷
第一眼感受上就讓人覺得非常走心,每一組都有對應的輻條張力值表,張力值還是比較高的,而且誤差也很小,基本都在10kgf以內,已經屬於主流輪組的中上游水準。實測部分下邊會有詳解。
氣嘴孔正對靜藤中國,從這個角度看別有一番趣味
亮點:碳殼花鼓加大法蘭(檔次高)(實測達到了23mm),使用2:1的編法並對非驅動側花鼓和車圈做了優化,包括輻條孔角度,以及軸承放置的位置。
剎車邊採用卡夫拉和碳纖維混合編制的方式,聲稱可以提高剎車性能,後邊會有使用感受。
表面是3K紋路加上啞光漆的效果,搭配亮光黑的VP-VIAE的logo,低調但是不失格調。
車圈的基本規格,外部最寬27.6mm,剎車邊處輪框寬度26.2mm,內寬17.2mm,屬於標準的小胖圈,也是目前最為主流的設計,既不像最初的胖圈做的那麼誇張,又比早先的深V結構的剛性和氣動性能更好,並且還可以改善輪胎的吸震性。
值得稱讚的是內部為無輻條孔設計,雖然增加了裝配難度,尤其是碳纖維,如果內部不夠光滑,想讓條帽服服帖帖的走到孔位上並出來,還是很困難的。
但是,無輻條孔設計,增加了輪框的一體性,提高了輪框的強度和剛性。而且也不用費勁去貼真空胎墊,不管你用什麼輪胎,直接安裝就可以,非常省心。輪框內部摸起來很光滑,官方說是做了打蠟處理,但是不管是什麼吧,實際使用效果很好。
我這邊搭配的是世文的pro one真空胎使用的。輪胎會比較容易的達到預定輪框鉤位置。雖然有輪胎的功勞,但是表面塗層的幫助也是很大的。另一點好處就是補胎液乾涸以後,很容易從內框上清理,不會死死的粘上去。
從外往內,說完車圈說說輻條。輻條是協達最新款的超輕破風輻條Wing20,直接對標sapim的CX-ray和DT的aerolite。相較於原來1420的純扁平造型,這次的wing20使用了寶劍的造型,中間帶有脊,兩側為刀鋒造型,看起來就非常具有進攻性,破風感十足。
而且在直拉頭的附近做了2.2mm的變徑處理,保證強度的同時極大的增加了輻條的強度。
做工為手工編織,美中不足的是輻條帽因為調試而有不同程度的掉漆。不過尚可接受,手工拉高張力的情況下,難免留下痕跡。
前後花鼓中心均為碳纖維材質,兩側為鋁合金材質,雖說不一定會減重多少,但是確實很美觀。
花鼓殼體上印有靜藤中國的字樣,看到這裡,讓我不由得還有點自豪感。花鼓的驅動側為2X等效編法,有效法蘭直徑為23mm,算是中等水平。塔基為鋁塔基,防水性做的非常不錯,一會後邊拆解中會詳細談到。
靜態檢測
前輪張力值使用前後對比:
後輪張力值使用前後對比:
前後輪偏擺跳動使用前後對比
實際新輪到手和使用一個多月後的左右偏擺並沒有變化。輻條的張力也基本無變化,說明輪組在出廠前是做了非常到位的應力釋放的,而且每一根輻條的角度也都基本一致,並沒有出現有些品牌輪組上的輻條角度不一致的問題。某些品牌不僅指小品牌,對於一些大牌也存在這一問題。
實稱重量:前輪:655g;後輪:823g。合計:1478g。比標稱的1440g重了78g,誤差略大。
前後輪的拆解
前輪拆解比較簡單,但是有一個問題比較麻煩。就是前輪的軸承如果需要更換的話,需要先拆卸下輻條才可以更換。這一點希望在以後的輪組上可以有所改進。
後輪同樣簡單,非驅動側使用了預壓鎖緊環,兩側頂蓋為對鎖固定,無論拆開哪一側,軸心上都有開槽,方便玩家固定後拆除另一側頂蓋。這樣的設計也是簡單粗暴,可能和成本考慮有關係,不過好處就是相較於軸心中心再次設計內六方孔的設計,更為牢靠,不易損壞。
兩側端蓋拆卸後,塔基依然無法拔下,這是因為在塔基周圍有一個非常厚實的橡膠密封圈,這也是為什麼說它防水效果好的原因。
因為塔基進水是非常常見的一個故障,這個厚實的密封圈可以大大的降低故障發生的幾率。塔基內部為傳統棘齒棘爪結構。
內部有3個棘爪,30個棘齒,響應角度為12度。對於公路車輪組來說,這樣的齒密度和響應角度完全夠用,也是一個最佳的範圍,既不會產生過多的摩擦力,也不會影響滑行後的繼續踩踏。至於多數玩家關心的響聲問題,大家大可放心,輪子的聲音清脆悅耳,保證十里八鄉的車友都知道你來了。
在一個多月的使用後,塔基內部的原廠油依然非常乾淨,這說明塔基的密封性能還是很好的,不過非驅動側有些發黑,看來兩側端蓋的密封性還有待加強了。
有別於常見輪組的設計是非驅動側的軸承會更加靠內,我認為這樣設計的原因是為了儘量減少輻條的拉力對軸承的影響,並且也可以為驅動側的主軸承分擔更多的載荷。
使用感受
我拿到的這對輪組是C40版本,C代表Carbon,而40所代表就是輪框高度40mm了。C40這個型號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氣動和輕量之間的甜蜜點。而且在ENVE的相關研究中也說到,當輪框高度在35mm以上時,輪組就會對空氣的流動有所影響和改善,而如果更高的輪組,就要在氣動和重量之間做出抉擇。
當然,了解我的人是應該知道的,我體重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對輪組的剛性要求也比較高,就像以前節目裡提到過的一對輪組,因為過輕,所以平時騎行時都會感到輪子在抖動。
實際使用中我使用的是pro one的真空胎,正好也享受一下簡單快速的安裝。整個安裝過程非常方便,不用裝胎神器都可以徒手安裝上,不過就是打氣必須要使用氣泵才可以,如果是在家使用真空胎的車友就要注意了,要做好準備。由於內寬達到了17.2mm,實際25c的輪胎也達到了28mm。胎壓上我選擇的是前輪85後輪90psi,實際路感上非常的柔和,在一些不平整的路面上沒有尖銳的顛簸,速度也不會明顯下降。
這一方面得易於輪胎的吸震,另一方面,協達的wing20也有一定的功勞,整體的第一感受非常好。
巡航上以我的個人能力而言,速度維持在34,35時就可感受到40框高帶來的氣動效果,速度也較為好維持,雖然不如那些60和80的大高框,不過還是感覺這個40mm的高度有些超出我的感受的,有種更高框的感覺。但是這也給繞圈騎行需要不斷加速的情況帶來了便利。
40mm的框高加速還是比較輕快的,簡單幾個搖車動作就可以把速度拉到30以上(別笑我,我就這水平,而且應該我也可以代表大多數玩家的水平吧,也許吧)。
爬坡表現中規中矩,加上也不是我個人的強項,所以爬坡中並沒有讓我有特別的驚艷,可能這對綜合輪組更多的把精力都放在了氣動表現上吧。
但是下坡的表現就很滿意了,像我這樣的95公斤胖子車手,在下坡過彎中,可以用剎車遊刃有餘的控制速度,看來凱夫拉的剎車邊確實還是很有效果的。20公里長的彎道下坡實測下來,剎車邊溫度沒有明顯上升,只是有些微微發熱。
好吧,關於靜藤個這款C40,我能想到的大概就這些。整體表現還是非常對得起它的售價的,無論是從做工還是使用感受上來說。不得不說這些年國產輪組真的越做越好了,一掃過去山寨的陰霾,不僅有自己的創新設計,也有了更為全面的保障,說到保障需要著重說一下,靜藤個輪組提供終身質保服務,對質量沒有信心豈敢如此猖狂?現在這款輪組已經成了我日常通勤、出行、夜騎的常用輪組,幾乎可以應對有所路況,雖然不是樣樣出眾,但是貴在均衡,也是很多成功產品具有必備要素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單車基械匠,每天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