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扎!新平縣公安局的這波貼心服務

2019-04-30     民眼看天下

作者:粘豆包兒

「平常不管幾點,只有辦理完最後一位群眾的業務才會下班,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工作常態。」

丨滿臉喜悅的夏雲成

「我的港澳台通行證和護照十多天就辦理出來了,現在公安局的業務辦理速度太快了!」在新平縣公安局(以下簡稱:縣公安局)的便民服務中心,來自戛灑鎮的夏雲成將手中的護照翻來覆去地摩挲,不住地感嘆。

為了更好地服務像夏雲成這樣來自新平縣各鄉鎮的群眾,縣公安局結合轄區少數民族較多的實際,積極推出便民利民新舉措,平日裡就將基層便民服務工作做到了家。

丨新平縣公安局

「除了在全縣警務窗口推行『雙語』服務、實行『5+2』延時錯時便民服務、周六全天服務、各鄉鎮派出所窗口在群眾趕集日當天提供服務外,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車輛管理所每月還會定期、不定期開展摩托車駕駛證『送考下鄉』和流動檢測活動。」在基層窗口為群眾辦理業務的治安管理大隊大隊長趙南宏向我們介紹,「平常不管幾點,只有辦理完最後一位群眾的業務才會下班,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工作常態。」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族群眾對於摩托車駕駛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考慮到新平縣區域面積大、山區少數民族群眾多,來縣城一趟不容易的實際情況,從2006年開始,縣公安局主動將摩托車駕駛證培訓業務帶到各鄉鎮。

丨車管所雙語窗口為群眾辦理業務

從報名、培訓再到考試,均在各鄉鎮直接進行。「每月至少兩次的『上門服務』,減少了群眾的時間和路費成本。人數最多的一年我們培訓了8000多人,按一人500元計算的話,能直接為鄉鎮群眾節省不少費用呢!」談起群眾的切實受益,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車輛管理所中隊中隊長劉振明藏不住心底的自豪。

為了使更多的群眾獲益,對於對口幫扶聯繫點——水塘鎮大口村,縣公安局2018年先後投入15萬餘元開展了寒冬送溫暖活動。協調太安保安公司爆破開挖林果路4公里;全警捐款14萬餘元,並為當地學校捐贈文體用品、生活用品。同時,動員廣大民警到大口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這些看得見的幫扶得到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高度讚揚。

丨普法宣傳

群眾的認可是公安機關前進的動力,考慮到新平縣少數民族人口眾多的實際,就如何進一步拉近公安機關與少數民族群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及有效溝通,縣公安局在民族幹部配置上打起了「親情牌」,將占比56%的130餘名少數民族幹部相應安置在少數民族群眾較多的鄉鎮,依託民族元素,用少數民族語言向群眾發放和介紹相關宣傳資料。

「戛灑鎮傣族群眾居多,我們便更多地安排傣族民警,而在彝族群眾居多的老廠鄉,我們則更多地安排彝族民警。像我們的傣族民警李鑒洲,在傣族群眾較多的地區,一個人帶領4個協警就把他所轄範圍的社區管理得井井有條,群眾滿意度也相當高。」縣公安局政工室主任郭好說道。

丨「關愛生命 關注交通安全」活動現場

此外,每逢花腰傣沐浴節、花腰傣民族服飾節、彝族火把節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在做好安保工作的同時,責任區民警也會主動走訪少數民族群眾,主動融入到群眾中間去。這種以心換心的方式,無形中使各族群眾緊密團結在了一起。

「除了一如既往地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宗旨外,我們還將在細節上下功夫,比如窗口的微笑服務。更好地為各族群眾服務,真正讓群眾認可與理解公安機關的工作。」對於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郭好信心十足。

丨新平縣舉行組建「平安志願者」啟動儀式

由於基層服務工作與管理工作紮實,2018年縣公安局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595起,化解573起,調解率達到96.3%,沒有發生因處置不當而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擴大、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於2018年底被新平縣委、縣人民政府授予「新平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榮譽稱號。

放下「大蓋帽」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打造上門服務的貼心理念。行動背後是觀念的轉變,觀念轉變根本動因時代變遷。摸準時代脈搏,及時轉變觀念和行為,不僅有利於個體成長,也有利於機構、組織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NC5L2wB8g2yegNDMv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