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河村民爭做「喇的帕」

2020-02-01     保山新聞網

又是一年新春到,走進騰衝市中和鎮桃樹河村,村口「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不忘共產黨」等標語格外顯眼,傈僳族村民們正載歌載舞,頌黨恩、迎新春。寓意「福祿」的兩個金色大葫蘆屹立在村頭,村裡村外,屋新路凈,民風淳樸,一群年輕人正在進行傳統的弓弩射擊比賽,男子穿著喜鵲服,女子纏著花布頭巾,慶祝著新年的到來。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桃樹河村民小組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於2016年整體搬遷至中和鎮新街社區郭家營大水板。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大家積極行動,勤勞智慧建新家,處處展現新氣象。村裡成立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種養產業,鼓勵發展糧食、果蔬及茯苓、重樓等中藥材種植。種植禿杉10000餘畝,撫育管護人工和天然林共14000餘畝,種植泡核桃3000餘畝、紅花油茶3000餘畝、草果2000餘畝,年產值50餘萬元。

原村黨支部書記餘生林說,之前桃樹河自然村山高谷深,道路晴通雨阻,地質災害頻發,村民生活十分困苦。在政府的幫扶下,全村易地扶貧搬遷,現在都住上了新房子,通過外出務工,發展特色農業,村民人均純收入從搬遷前的2280元增長到11281元。「習近平總書記佳節前夕到騰衝考察,我們全體村民坐在一起觀看電視,十分受鼓舞,一定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要求落實到位,維護好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做好興邊富民的規劃,做好傈僳同胞的團結工作,建設民族文化特色村,持續發揚傈僳族傳統文化,人人爭做『喇的帕』(帶頭做事的人)。」

走進村民曹生亮家裡,圍欄上晾曬著很多的臘肉,紅辣椒一串串的掛著,也代表著現在紅火的日子。曹生亮是建檔立卡戶,通過種植重樓、三七等草藥,養殖小耳朵豬,一年增收近10萬元。

桃樹河村將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寫入村規民約,創新村域管理機制,定期將群眾需要辦理的事項集中匯總上報,變群眾跑為黨員跑,讓管理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強化民族文化傳承,組建了桃樹河刀杆文化表演隊,讓「上刀杆下火海」「跳嘎」等傳統民族技藝持續傳承。注重發展特色鄉村旅遊,不斷豐富旅遊服務和產品業態,打造濃郁的傈僳風情旅遊景點,讓民俗旅遊、特色鄉村旅遊逐步發展成為村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KxXAHABgx9BqZZII9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