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最新處理結果出爐,李紅良院長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和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同時,李院長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一職。
2020年7月份,一份喝茶可以抗癌的研究被推上熱搜。本來是一份正常的科學研究,實驗過程是以小鼠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茶葉中的茶多酚對小鼠體內腫瘤的影響,從而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效果。
但是,這份研究的主要負責人的身份卻那麼的不合常理,這引發了網友的質疑和討論。
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和實驗人員是兩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的兩名小學生,這份研究是被他們提交參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作品。
有網友質疑,孩子這麼小,是怎麼取出小鼠的心肝脾肺研究?也有網友討論,這些實驗精度要求高,實驗過程嚴謹,小學的孩子縱使天資再怎麼聰慧,也沒法與經驗豐富的實驗研究人員相比。
此外,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針對小鼠的研究成果至少需要幾年的觀察和對比實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在網友的「深入追查」下,發現了小學生背後的李紅良院長。李院長正是兩位小學生的父親,要知道李紅良此前就已被質疑學術不端。從此次被免去職務和主動卸任來看,背後隱藏的真相昭然若揭。
我們自然都會從道德和法律上去譴責和制裁造假者。這對於整個社會是公平性的體現,但這對於我們自身,我們更需要的也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關於說真話?
01 養成追求真相的習慣
追求真相,是一個值得用一生去養成和踐行的好習慣。它不僅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不要說假話那麼簡單。它更是一種思維習慣和生活智慧。
追求真相,追求的是一種對任何事都深入探究的思維習慣。想要追求一件事情的真相,就需要去探尋事件背後的規律和原因。
在探尋事件或者問題背後的同時,孩子的思維會得到擴張和鍛鍊,就如同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會對火車為什麼能動產生興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背後的原因。
雖然他可能最終並不能完全理解背後的原因,但這個探究過程就足夠他形成自己的思維。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抨擊這個浮躁的社會,認為當前的人心浮氣躁,不能夠深入地探究,都停留在表面。所以深入探究的精神和習慣才真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禮物。
追求真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不被生活表面和其他人的謊言所蒙蔽。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在追求一雙「慧眼」。
這裡不是所謂看破紅塵的「慧眼」,而是「慧眼識人」,不活在生活的表面上,不在柴米油鹽中迷失,不在職場中隨波逐流,知身達命,在時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都需要追求真相的習慣和能力作為支撐。
02 學會善意的謊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謊言向來是一個複雜的命題。我們不可能拋棄真相,完全隨波逐流;也不可能固執真相,傷害他人。
在社會上,有人處事圓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人剛直不阿,「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行不通的,譬如一家人一起吃飯,做的飯菜好不好吃的問題?總有不好吃或者不合自己胃口的菜,我們是選擇直言不諱,指出問題,還是閉口不談,默默承受。這個時候善意的謊言就開始產生作用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如果孩子只是在追求真相的路上行走。如果只是培養孩子的智商,那麼能決定孩子另一半命運的情商呢?
這就需要我們善意的謊言來為孩子排憂解難了,謊言也可以有正向的作用,對於任何事物,我們都不能一言以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03 學會分辨真相與謊言
說了這麼多謊言與真相的關係。那麼到底如何分辨謊言和真相呢?如何培養孩子追求真相的能力?如何培養孩子善意謊言的情商?
其實,開頭的事例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萬物都是互相聯繫的,至少在人類社會中沒有單獨存在的事情。
能寫出一份漂亮的研究報告,背後肯定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作為支撐,而實驗數據的背後離不開實驗研究人員的幸勤勞動。
步步深入,邏輯嚴密,自然能探究出真相。同樣的,善意的謊言的本意來自於謊言背後的善意。從表面入手,找尋背後的原因,即為真相。從善良入手,處理身邊人的關係,即為謊言。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有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確,作為父母一定要對自己給孩子進行教導。切不可像李紅良一樣,給孩子的人生蒙上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