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之光·點亮徽州」
第十四屆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
於11月8日正式開幕啦!
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是歙縣唯一一個經省政府審批保留的節慶活動,已連續舉辦了十三屆,今年是第十四屆。為進一步打響「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品牌影響力,展示和活化徽文化,培育古城新IP, 2019年11月8日至16日在歙縣徽州古城舉辦第十四屆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本次活動主題為「民俗之光.點亮徽州」,以傳統民俗活動展示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豐富歙縣旅遊業態,將品牌向消費轉化,不斷形成市場化、外向化、產品化、常態化、產業化,實現文化旅遊產業真正融合,加快推進歙縣又好又快地發展。
本次活動以「點亮」確定為今年文化節的主題的關鍵詞,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具體舉措,是基於打造徽州古城夜經濟,發展夜間文旅經濟創建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活動期間融合現代光影技術與古老的城牆體驗模式,打造夜遊新模式,在民俗節目的選調上,更加傾向於以「點亮」為主題的民俗活動。
(攝影:吳劍暉)
夜經濟來襲,古城不打烊。
徽州古城景區於2019年8月啟動夜遊古城旅遊項目,乘坐搖櫓船,沿途欣賞連江兩岸夜景,走進古城看古城牆等古建築,吃毛豆腐,喝大碗茶,聽徽州故事及民歌;各鄉村旅遊點的「板凳龍」、「舞大刀」、「嬉漁燈」等民俗活動會在元宵、端午、中秋、國慶、春節期間及重大活動期間上演,不斷豐富了夜遊新產品。同時,歙縣加大夜間設施投入,在古城及周邊增加夜間照明設備、燈光設計,修建漫步道,深入打造夜遊新風景。以「夜宿」為主題,古城民宿不定期開展書畫創作、剪紙、插花等體驗,大禮堂播放經典老電影,為旅遊者提供全新的夜遊體驗。練江新夜市開場迎客,夜間熱鬧非凡,更是外地遊客來歙縣品嘗美食的首選地。
(攝影:潘立昇)
民俗+旅遊,添彩文旅融合。
歙縣各種民俗文化異彩紛呈,為景區增添了內涵和趣味。此次民俗文化節內容豐富多彩,有開幕式民俗活動展演、舞龍舞獅主題之夜、許村民俗之夜(板凳龍、舞大燈)等主題活動;有徽州古城10檔演藝節目從早到晚不間斷,民歌演唱、徽劇、目連戲與民俗活動互動精彩紛呈;更有徽州文創工藝市集、徽州古城網紅打卡點等內容使景區文化生活內涵得以提升;更有抖音短視頻大賽,使民俗年輕化。旅遊與民俗的融合,互動與體驗的交織,遊客不再拘於常規觀光游。
(攝影:宋善忠)
免費游歙縣,共享全域旅遊紅利。
為進一步宣傳推廣歙縣旅遊形象,展示徽州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以舉辦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為媒,特出台了兩大惠民政策,分別是:
1、關注「歙縣發布」微信公眾號,按照打開的文章留言操作,可領取由縣文旅體局市場推廣中心印製的民俗文化節專用紀念券,於11月8日——11月16日免費暢遊歙縣所有A級旅遊景區(含徽商大宅院),不含景區交通和其他消費,一個帳號只享受一次活動。
2、【穿漢服免費游歙縣】11月1日-11月30日,身穿漢服即可免票遊覽歙縣所有A級旅遊景區(含徽商大宅院),不含景區交通和其他消費。
歙縣文旅概況
歙縣山水秀麗,風光旖旎。古老的歙縣縣城,五峰拱秀、六水回瀾、山光水色、楚楚動人。徽州古城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徽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古城內山光水色,楚楚動人,古民居布局典雅,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壩、古牌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
(網絡配圖)
棠越牌坊群為中國唯一的牌坊組群,明清七座石坊在村水口弧形排列,蔚為壯觀,忠孝節義,天下無雙,見證了鮑氏家族四百餘年的榮光。
(網絡配圖)
中國最大的私家園林鮑家花園,集山水石林、青磚小徑、風雨長廊、亭台樓閣、徽派盆景、四季花木於一體,兼容並蓄,收蘇派、川派、湘派盆景造型精華於一園,被譽為「東方園林之母」,盆景愛好者之「麥加」。
(網絡配圖)
新安江山水畫廊一水如帶,碧波蕩漾,兩岸青山相擁,村落處處,粉牆黛瓦,自成一幅天然畫卷,點落出歙縣的靈秀氣質。而雄村景區是一座以教育發達、人才輩出著稱的古村落。
(網絡配圖)
更有石潭、坡山、陽產、三陽等高山古村,常年雲霧繚繞,宛如世外桃源,是休閒度假、戶外徒步、攝影寫生的好地方。
(網絡配圖)
歙縣旅遊產品豐富,依託文化、生態資源,結合「四季」打造適合每位遊客的旅遊產品,春季「賞花踏青」、夏季「避暑親水」、秋季「賞葉摘果」、冬季「觀冬雪、賞民俗」。
(網絡配圖)
歙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歙縣秦始置縣,至今已有2237年歷史,其中府(郡)縣同城1400餘年。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自隋至清末,一直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稱雄中國商界三百餘年的徽商故里。
(網絡配圖)
歙縣是徽文化的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州雕刻、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盆景、徽劇、徽菜影響深遠,是「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
(網絡配圖)
.
全縣現存地面文物3785處,名鎮、名村、名街星光璀璨,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星羅棋布,堪稱「古建築博物館」。徽文化與藏文化、敦煌文化並稱我國三大地方文化,素有「東南鄒魯」、「文化之邦」和「無學不成派、無商不成幫、無徽不成鎮」的美譽。
(網絡配圖)
歙縣物產豐富,美食眾多。歙縣月月有花,季季有果。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貢菊、三潭枇杷、三口蜜桔、上豐雪梨、宋村葡萄、三坑核桃等享有盛譽。
(網絡配圖)
歙縣是徽墨、歙硯的發源地和盛產地,被譽為「中國徽墨之都」和「中國歙硯之鄉」。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發祥於南宋,起源於歙縣,以烹制山珍野味而顯其特色。臭鱖魚、深渡毛豆腐、火腿燉甲魚、燒餅等眾多美食,是吃貨的天堂。
(網絡配圖)
歙縣區位優越,交通方便。歙縣位於安徽南部,東鄰杭州,南連千島湖,為黃山—千島湖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徽杭高速、黃績高速、合銅黃高速直達縣境,新安江水路直通千島湖,有兩座高鐵站,京福高鐵、杭黃高鐵穿境而過,歙縣區位優勢日益明顯。
(網絡配圖)
(來源:歙縣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