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正在摧毀著無數的中國女性

2019-07-19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2017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國內通過整容改善容貌的女性相比2016年增加了42%,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正在成為整容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女性正在成為最大的整容群體。

這是一個顏值至上的時代,是一個看臉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試圖通過整容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她們現在都怎樣了呢?

在訪談類節目《和陌生人說話》中,整容紅人吳曉辰曾這樣回應王諾諾的質疑:

在我生病發胖的那段時間,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被老師嫌棄、被男友拋棄,我決心整容。整容可以讓別人多看自己幾眼,我會因為別人的誇讚變得更自信。

整容上癮

那麼,整容真的可以讓人重拾自信嗎?其實,只有少部分人在整容成功後能及時收手,大部分人則會陷入越整越不滿意、越整越不自信的怪圈。吳曉辰累計整容20次以上,花費超過400萬。

既然選擇了整容,那麼一定是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滿意,或者是因為外貌產生了自卑感,進而引發了嚴重的心理疾病。譬如「身體變形障礙」與「體象障礙」,哪怕已經整容到讓外人艷羨的地步,仍會因為不夠完美而自我否定,導致反覆整容,最終悲劇收場。

那些通過整容逆襲的人,後來都哭了

「人類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從整容紅人吳曉辰到風靡世界的麥可·傑克遜,從台灣第一美女蕭薔到骨感美少女神田留美,都是反覆整容的典型,有的在整容道路上越走越遠,有的不堪重負自殺身亡。

另一方面,大眾審美觀也在不斷變化,整容者們難道要緊跟時代潮流?時代審美觀的變化其實從側面體現了國人對美的欣賞逐漸從模式化的長相過渡到自然、有特色的長相。所以,何必作賤自己只為過不了幾年便衰老的皮相,到頭來收穫的只有極大的落差感和各種的心理疾病。

臉不是萬能工具

所謂顏值即正義,不過是暈輪效應的產物和各大整形醫院的噱頭。的確,暈輪效應下,人們偏愛顏值高的人,但這是從局部擴散而得的整體印象,也就是說這種現象的存留很短暫。

在與一個人深入交流、探討問題、學習工作後,對這個人的認識也會不局限對方的那張臉,而會更關注其內心品質和辦事效率。特別是在高水平圈子中,內在的學識和涵養顯得更為重要。

所謂通過整容取得逆襲不過是比原來更好看,被更多人喜歡了,可她們在事業和能力上並沒有獲得明顯的優勢。對於女性而言,與其過度整容,不如提升自己的身心氣質,散發香味的花哪怕再不炫目,也會有蜜蜂為其傳粉就是這個道理。

從心理學上講,整容前後帶來的各種不良情緒,形成的各種不良心理體驗,會擾亂人的心智,給人以虛榮浮躁之感以至於讓人陷入惡循環的泥潭。試圖用玻尿酸填充自信,才是自卑的表現,通過整容逆襲的人,不一定能得償所願,可能只是收穫短暫的慰藉。

吹噓女人通過整容可以逆襲的,都是想從你身上獲取利益的機構而已。不好看的面孔也有其閃光之處,以色事人只會顯得低級乏味。關於整容,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心理學導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864LWwB8g2yegNDY1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