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莫飛
股民們還沒走出舊案的陰影,如今又要遭遇新的重擊:剛剛才滿心歡喜買下頭頂各類題材概念的熱門股,卻不想還是踩中了大雷。
8月7日晚間,科融環境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披違規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而僅在兩個月前,公司因實控人貓膩收購而收到監管的罰單。
8月8日,科融環境股價開盤一字跌停。截至當日午盤收盤,股價報收3.29元,超23萬手賣單死死封在漲停板上。
實際上,在二級市場上,科融環境的標籤非常多,除了燃料電池、垃圾分類等環保題材之外,公司還因住址和名稱的變更而搭上了「雄安概念」。因此,科融環境的股票曾出現數次大漲,並迎來市場資金和遊資的幾番炒作。
如今,公司再次遭遇調查,有股民直言:現在故事講完了,調查也來了。
涉嫌信披違規被調查
潮水褪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而熱門題材概念的餓消散,竟會迎來監管調查,上市公司的雷果然仍未停歇。
8月7日晚間,科融環境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目前來,上述公告未披露此次被查的原因,但已有投資人從公司過往的情況來梳理科融環境近期存在的部分問題。
一方面,公司此前連續三年財務報告存在問題。今年6月,今年6月,科融環境公布了「2015年度及2016年度會計差錯更正專項說明的鑑證報告」,並發布了更新後的2015年及2016年年度報告。在上述兩項鑑證報告中,公司分別補計提2015年及2016年本期應收帳款壞帳金額1765.9萬元和318.3萬元,並公布了更正後的資產負債表及合併利潤表等。
而2017年,科融環境科融環境通過規避計提壞帳準備、規避結算已完工項目並結轉成本、錯誤劃分應收帳款帳齡等方式虛增歸母凈利潤共計6867.02萬元,虛增凈資產1.3億元。2019年1月,江蘇證監局對上述虛增利潤行為對公司下發了責令改正的行政處罰。
另一方面,科融環境可能牽涉重大訴訟並未披露。據新京報報道,徐州科融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被太原市小店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但公司並未對上述訴訟進行披露。彼時,公司回應稱「已經達成和解準備撤回失信信息。」
不過,據中國執行公開信息網顯示,科融環境控股股東徐州科融環境資源公司仍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之中,執行法院為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立案日期為7月9日,而目前公司也尚未對涉訴情況進行公告。
對於此次立案調查,科融環境在公告中表示,「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調查工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狀況正常」。
熱門股要熄火?
對於投資者而言,科融環境頭頂各類熱門概念和題材,近期受到不少資金追捧,其股價也因出現過數次大漲的情況,並被遊資進行過幾番炒作。
今年6月底,住建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而7月1日開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上海將成為全國第一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一時之間,資本市場垃圾分類概念股出席大漲行情。
而主營以大氣治理為主的科融環境由於「環境」兩字被市場炒作資金追捧。從6月11日開始,科融環境股價就開始走出一波上漲行情,6月21日,科融環境更是在當日午後出現了強勢漲停盤面。統計顯示,從6月11日至21日從3.62元漲至5.34元,短短九個交易日,科融環境股價上漲50%,市值大增13億。
而在6月21日,科融環境也因交易異動而登上龍虎榜。從當天信息看,前5名買入總計5397.05萬元,占當天總成交金額8.22%。前5名賣出總計3138.30萬元,占當天總成交金額4.77%。在成交席位中,多數均是浙商證券杭州蕭山永久路證券營業部、國泰君安杭州蕭山市心中路證券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等知名遊資機構。
如果說垃圾分類還只是接著環保行業風口起飛的話,那麼科融環境近期的動作變化,則更是將目標瞄向了一直未曾淡去的「雄安概念」。
7月16日晚間,科融環境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完成工商變更,公司名稱將正式變更為「雄安科融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科融環境」及證券代碼「300152」保持不變。科融環境的經營範圍增加了氫能源領域內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服務。此前,科融環境官網上,也掛出了公司董事長考察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的動態,似乎明確了公司在氫燃料能源布局方面的決心。
從大氣治理到雄安區域的環境治理、其能源領域的研發,科融環境的此番調整,無疑也打開了市場資金的想像空間。不少投資論壇中留言的股民坦言,正是看中了科融環境未來在雄安區域的布局,選擇重倉持股買入,但萬萬沒想到,買入後不久,卻遭遇如此驚雷。
對於此次立案調查,多數投資者已經感覺「心灰意冷」,擔心股價受到調查影響會出現大筆資金出貨的情況,未來也有可能過上「數跌停板的日子」。更有股民直言:「故事講完了,調查也就來了。」
曾因實控人貓膩收購遭罰
實際上,這並非科融環境首次遭遇證監會調查了。
早在兩個月多前,孔融環境實控人毛鳳麗旗下關聯方公司天津豐利收購科融環境原控股股東傑能科技股權一事,由於存在資金來源造假、虛假陳述等問題,而被證監會處罰。
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6年6月28日,科融環境控股股東徐州傑能科技(原名「徐州豐利」)的37名股東將傑能科技91.96%股權以8.5億元價格轉讓給天津豐利。轉讓後,天津豐利成為科融環境的控股股東,天津豐利實控人毛鳳麗正式入主科融環境。
但隨後監管部門就發現,科融環境股東在6月24日就已經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傑能科技部分股權股權轉讓給天津豐利並確認轉讓款。根據上述協議約定,傑能科技37名自然人股東轉讓股權數量100%,總價款9.24億元。
這也意味著原本100%股權轉讓卻披露稱成了91.96%,總價款也從9.24億元變為8.5億元。由此,證監會認定,天津豐利收購傑能科技股權數量及總價款存在虛假記載。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還發現,在這次股權轉讓過程中,天津豐利要支付的8.5億元,除了6000多萬自有資金之外,其他款項一部分是7億元的借款,另一部分來自賣方傑能科技。
據調查,毛鳳麗與原科融環境董事長及股東賈紅生商定,將傑能科技減持科融環境的所得資金中的1.3695億元匯入天津豐利銀行帳戶。而這筆資金也成為支付股權轉讓的款項組成部分之一。換句話說,賣方傑能科技股東以結款方式給買方,買方天津豐利及實控人毛鳳麗藉助高達13倍的槓桿,再將原股東傑能科技出讓的股權買下。
由此,證監會認定,天津豐利、傑能科技的上述操作屬於違法行為,公司所披露信息有虛假記載行為,同時,科融環境現實控人毛鳳麗、科融環境原董事長賈紅生,被證監會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和15萬元的罰款。而股權轉讓雙方天津豐利和傑能科技也被證監會警告,並分別處以60萬元和40萬元的罰款。
公司業績屢屢未見起色
除了控股股東違規行為受處罰之外,公司業績始終未見起色,子公司連年虧損、大客戶凱迪生態財務危機牽連公司踩雷。
從2016年開始新股東入主科融環境之後,公司的業績表現就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轉變。據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凈利潤虧損3.6億元。2017年就扭虧,盈利272萬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仍是虧損8258萬元。據科融環境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營業收入5.26億元,同比下降20.45%;凈利潤虧損5.09億元。
在今年年初發布的業績預告中曾就業績預計虧損說明,科融環境表示,公司大客戶凱迪系公司出現財務危機、控股子公司藍天環保出現應收款項收回可能性較小,公司管理層出於審慎性考慮,根據相關會計準則,經初步測算,對大客戶凱迪系公司、控股子公司藍天環保的應收款項計提壞帳準備約為19695萬元。
5月22日,科融環境對4月26日發布的2018年報做了個更正,2016年至2018年,凈利潤分別是-1.32億元、0.1032億元和-4.76億元,審計報告是帶有強調事項的審計意見,強調事項包括:控股股東關聯方占用公司資金,以及公司根據江蘇證監局的要求完成整改,對2017年度進行了追溯調整事項。
6月4日,科融環境再度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其控股股東徐州豐利所持公司股票被全部司法凍結,其中97%已質押,已觸及協議約定的平倉線,所有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均已違約,如被強制執行,公司可能存在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風險。
此外,科融環境在今年開始,頻頻發布公告,準備將旗下子公司藍天環保、武漢燃控的持有股權進行轉讓,出售資產計劃持續推進之中。
在此番監管調查的衝擊下,科融環境會面臨怎樣的危局,仍需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科融環境的風波仍將持續,超6萬股民仍將面臨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