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大早,派屈克·奈斯便習慣性拿起手機,了解全球疫情。這一天,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逾314萬例。「如何戰勝疫情?正考驗著世界合作的智慧。」奈斯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道。
中新社報道,現年70歲的派屈克·奈斯是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終身榮譽大使、歐盟中國聯合創新中心聯合發起人。
7年前,他告別外交事業,與妻子鄧旻燕一起回到鄧的故鄉——一座銅礦枯竭的城市,被譽為「世界泥石流自然博物館」的雲南東川,建造農莊,探索永續農業。
「一月初,在中國疫情暴發前,我與妻子回到農莊。一直就留在雲南。」奈斯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參加了一次鄰村的葬禮。因鄰村人對他不熟悉,許多工作人員按例檢查他的證件,詢問活動軌跡,反覆測量體溫。
「村民沒有因此區別對待我,還是很歡迎我。」奈斯說,這場葬禮後,當再有人問起他時,村民們都說認識,並稱他為「村裡人」,而非「外國人」。在這裡,奈斯覺得大家「就像一個群體,團結起來保護彼此,一起面對並抵抗疫情」。
奈斯感嘆,在抗擊疫情中,他感受到更多中國智慧、力量與溫度。「在歐洲的家人和朋友關心我們夫婦時,我告訴他們,我們生活在最安全的地方。」
隨著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他們反倒擔心起生活在歐洲的親友。「如今,歐洲許多工作和活動也都被迫中斷了。」奈斯與妻子時常與歐洲的親友分享他們在中國親歷與所見的抗疫經驗。
對於近期國際輿論場上出現借新冠肺炎疫情渲染向中國「追責」「索賠」的聲音,奈斯直言,這讓他「不解與遺憾。」
「這些言論是荒謬的。」奈斯甚至感到沮喪,「這讓我想起19世紀末,部分國家為爭奪世界霸權展開激烈爭奪和相互指責的畫面。如今是21世紀,這個時代要求各國在全球問題上學會合作,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奈斯稱,在經歷中國疫情暴發初期封城、封村的隔離措施,到見證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果,再到中國分享戰「疫」經驗,竭力幫助其他國家抗疫的當下,「中國是最了解疫情,也是對疫情防控最負責任的國家之一。」
奈斯認為,病毒可能來自於任何一個地方,也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暴發,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下,每個國家都是受害者,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當務之急是要妥善處理分歧、停止紛爭、團結合作,探索和構建全球化的抗疫方案。」
在奈斯看來,此次疫情為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藉機泛濫敲響警鐘。
奈斯強調,地球上某個角落的病毒很可能因為某種原因死灰復燃,人類隨時面臨傳染病的威脅,這並非哪國可憑一己之力得以解決。「在面臨人類共同的危機時,共同防範和化解風險方為正解。」奈斯表示,「當下,最要緊的是,世界要學會合作。」
(編輯:李璟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