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蚊子吸血過程這麼複雜?真是漲知識了!

2020-05-25     考拉阿絲

原標題:原來蚊子吸血過程這麼複雜?真是漲知識了!

夏天已經過去一多半,藍星人和蚊子的戰爭卻遠未結束。被咬得滿身包就已經足夠煩人,蚊媒疾病的困擾更是要命。不過,在忙著趕走蚊子的同時,你有沒有好奇過,它們到底是怎麼叮人的?

在不少人眼中,吸血的雌蚊子似乎就是一個個飛行的迷你注射器——它們用自己的小針管扎向血管,打點壞東西進去,再吸走血液。不過事實上,蚊子的吃飯傢伙可遠沒那麼簡單。

蚊子嘴常被人描繪成「一根鋼針」

蚊子嘴:劍鞘藏著六把「劍」

蚊子的口器可不是簡單的一根管,如果把它解剖一下,就會發現裡面其實還藏著更多結構,這樣的結構一共有6條。

剖開蚊子嘴,裡面另有乾坤

這一條條的東西都是啥?這要從昆蟲的發育說起。

無論看起來多麼奇葩的口器,它們其實都遵循相同的發育規律。節肢動物的每一個體節有一對附肢,而昆蟲的頭部則是若干壓縮在一起的體節,原本每一節自帶的附肢就變形成為了觸角和口器的各個部分。和所有昆蟲綱成員一樣,蚊子的口器也由一系列高度特化的附肢組成:上唇(labrum)、上顎(mandible)、下顎(maxilla)、下唇(labium),再加上可能起源於上顎體節的舌(hypopharynx)。

蚊子口器詳解。

從上面的示意圖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蚊子口器的各個部分。最外面紫色的是蚊子的下唇,平時人們見到的「蚊子嘴」其實也是它。下唇就像劍鞘一樣,包裹著內部的其他結構,只有吸血時才會「亮劍出鞘」。而下唇的功能又不只是這麼簡單,在口器其他部分刺入皮膚時,它會摺疊起來,但前端始終緊貼著皮膚,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這就像是往木頭裡釘釘子時用手扶住釘子那樣。

看到摺疊的下唇了嗎?它也是其他部分的引導與輔助裝置。

在刀鞘裡面,上顎和下顎是蚊子刺入皮膚的主要工具。上顎細長尖銳如同西洋劍,下顎的末端長有「刀片」和倒鉤,它既可以切割組織,也可以防止口器在深入「鑽探」的過程中打滑。除了鋒利之外,這些「長劍」還有驚人的柔韌度。蚊子並沒有百分百命中血管的超能力,它往往需要一番摸索才能找到血管所在。但是和新手護士不同,蚊子找血管不一定需要反覆進針。蚊子的上下顎可以在皮肉間自由地彎曲遊走,尋找合適的毛細血管。我們習慣把蚊子的進攻稱作「叮」,不過人家可是在刀刀到肉地咬呢,只是由於口器太細長了,從外表一點也看不出來。

人家才不是鋼針!看我多靈活。一隻甘比亞瘧蚊在小鼠皮下摸索著血管。

一旦找到了血管,占據了口器中心位置的一對主要輸送管道——上唇和舌就會開始工作。這兩根管道的流向是相反的,上唇負責吸取,而舌負責「注射」。舌將蚊子的唾液從唾液腺中導出,注入人體。這也是蚊子叮人時真正有危險的一步——如果蚊子體內攜帶者瘧原蟲、寨卡病毒之類的蚊媒病原體,那病原體也會隨著唾液混入人體內。

蚊子的唾液含有抗凝血和麻醉成分,這可以讓它們在吸血的時候不那麼容易被發現,也不用擔心血液凝固的問題。而負責把新鮮血液從我們的血管送進蚊子的肚子,這就是口器的最後一部分——上唇的工作了。

蚊子吸血中。吸血和「注射」是通過兩條不同的管道完成的。

所以說,蚊子吸血的時候,並不是用一根針在戳你,而是用好幾對靈巧的附肢在做微創解剖、注射和抽血啊……

由此可見,蚊子的進化也很「先進」!而我們人類也不甘示弱,為了抵抗蚊子,電蚊香、驅蚊水齊上陣,還展開了神秘的東方結界——蚊帳!

市面上那麼多的驅蚊產品,是該如何選擇呢?

據調查,相比於電蚊香與蚊帳,人們更願意選擇驅蚊噴霧。驅蚊噴霧更加便捷,不需要電,更類似於移動的「蚊帳」。

選擇驅蚊噴霧,要看兩個方便:

一:效果!噴了是否可以真的驅蚊,別噴了無任何用處,蚊子依然我行我素的咬你。

二:安全!有的驅蚊噴霧,有效果,但是非常的不安全,內含驅蚊胺,有害化學成分。噴洒到皮膚或貼身衣物上,很容易發生過敏性皮膚病,甚至嚴重時會致癌!

Along Nature延續自然|尤加利精油驅蚊噴霧,效果持久長達4h,尤加利精油配方,嬰幼兒老人、敏感肌放心使用!

它採用的是澳洲獨有的小葉桉為原料,每一滴尤加利(桉樹)精油都是濃縮的精華。

桉樹在澳洲當地是天然的驅蟲植物。「桉樹林中為蚊蟲」。

尤加利(桉樹)精油作為驅蚊配方是當之無愧的。可想而知,效果極佳!

純植物精油配方,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放心又安全!

出門前噴洒在身上,猶如移動的蚊帳。帶給你無敵的體驗感!

睡前噴洒床周,蚊子聞風喪膽!直呼say by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EhuUXIBiuFnsJQVTQ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