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農村的避親稱呼

2020-04-23   大潮汕灣視點

潮州人對父母的稱呼,除城市外,廣大農村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很少稱呼為「爸爸、媽媽」的,絕大多數叫「阿叔」、「阿伯」、「阿嬸」或「阿姨」。這在外地人聽來會感到奇怪或誤會,而在潮州農村中已成為一種風俗習慣。直至現在,農村人大多還是按舊習慣稱呼。

  這一變相稱呼為什麼這麼普遍?原因有二:

  一是父母為了保住孩子不夭折,避開親熱的稱呼,從小就教孩子這麼叫;有的是因為迷信,認為孩子應移房過祖,不然不利,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送人,就只好在稱呼上改變。少時對父母這麼稱呼,長大了還是這麼稱呼,習慣成自然。

  二是「爸爸、媽媽」過去是城市及有學識家庭中子女對父母的稱呼,也有將父母稱「阿爹、阿娘」的,農村百姓就很少用這樣的詞語,還是隨俗稱呼。有的僑屬兒子,稱呼父母為「阿爸、阿媽」,是「爸爸、媽媽」的變音。潮人對父母的稱呼雖然避親變相,但當父母逝世,哭靈時仍以「父呀!母呀!」哭訴。潮語有一句俗話叫「哭父哭母」,指的就是哭靈時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