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是國慶,一群營銷人是不是又在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追熱點,借著國慶這個超級熱點,為自家帶來更多的流量。
本文主要從電商行業出發,分析電商行業在國慶這個熱點面前,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借勢營銷。
對於電商行業來說,借勢營銷無非就是就是兩個,第一是借勢營銷,帶來更多的流量,促成用戶轉化,從而提升GMV。第二就是品牌宣傳,借勢營銷,傳遞產品的核心價值,占領用戶心智。
一個是可量化的核心指標,另外一個是不可量化的軟性指標,但是無論如何,最終都是需要回到用戶購買付費這個環節上來。
如何讓用戶買買買,如何讓用戶買更多,這是電商行業的核心。
我們都知道,電商最經典的公式:GMV=UV*購買轉化率*客單價,利用大眾都關心的節點和品牌產生關聯,增加品牌流量。再加上營銷信息的助力,最終促成用戶轉化。
一、什麼樣的產品適合追國慶熱點
對於國慶來說,無非就是2個核心重要的元素:第一是7天長假,第二是建國70周年。和絕大部分人相關的元素就是7天小長假了。
假期意味著什麼呢?無非就是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也就是說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都可以和國慶這個假期相結合。比如說,周黑鴨可能會說,:國慶出門擠成渣,不如在家叫個鴨。並且奉送上送上30元的優惠券,你說你心動嗎?畢竟宅在家,追劇看書來個周黑鴨小零食,讓自己精神一下吧。
這就是典型的吃的場景。這個吃,可能是零食,可能是外出聚餐,吃飯!結合國慶假期噱頭,並且給出足夠的利益點,那麼就很容易促成用戶轉化,刺激用戶購買,甚至是刺激用戶購買的更多。
對於建國70周年這個元素,又該如何去做結合呢?
無非就是建國70周年,普天同慶,全場滿多少減多少。這樣的噱頭和利益點,無非是有點硬蹭熱點的意味在這裡邊。對於蹭熱點來說,最好的姿態還是創造一個合適的用戶場景,利用不同的玩法刺激用戶購買。
所以綜上所述,對於國慶這個熱點來說,基本上所有的電商品牌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場景去切入。但是,怎麼切入,怎麼去玩,還得結合產品特性以及用戶在國慶這個場景下如何使用產品進行切入,會讓用戶覺得更加合情合理。給用戶一個買買買的理由,也是給用戶提供一個在國慶使用產品更好的契機。
將節點和產品結合,為用戶塑造一個場景,是國慶常用的營銷方法。這個場景可能是最舒服的場景,也有可能是最痛心的場景,抓住消費者的痛點/G點,就有可能促成轉化。
二、電商行業,國慶熱點應該如何追?
對於電商行業來說,活動=噱頭+利益點,噱頭是告訴用戶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也是給用戶買買買的一個理由。
電商行業,最擅長的就是創造節日,將熱點節日和購物街相關聯,刺激用戶購買。天貓雙十一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從光棍節演變成為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淘寶的功勞給功不可沒,變成了是全民購物狂歡的熱點。
對於國慶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國慶放假全民購物狂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京東2017年國慶期間開展「沸騰國慶」活動,主打家電產品,9月30 日至10月8日放送億元禮券,同時,部分商品直接降價銷售。
1、如何製造噱頭
前面,我們提到噱頭無非就是給用戶一個買買買的理由,也是給商家一個促銷的好理由。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製造一個用戶滿意的消費場景,從而更好地促進用戶購買。
如網易考拉曾經雙十一做的這個「雙十一不代購」這個視頻,就很好的契合了海外旅遊的用戶的痛點。外出到了一個旅遊景點,發張照片,卻受到很多朋友代購的需求。這個時候,這個視頻能夠很好地表達這部分用戶的心聲,如果再加上一個優惠促銷信息,比代購更便宜的優惠價格,那麼這時候用戶也是很容易促成用戶轉化的。
前面,我們提到和絕大部分都相關的是國慶假期,國慶假期=吃喝玩樂,有人選擇在家吃喝玩樂,也有人選擇外出旅遊吃喝玩樂,也有人選擇國慶假期宅在家看書。所以說,國慶這個全名假期的狂歡節可以和很多品牌發生關聯。
2、如何確定利益點
噱頭思考好之後,就是打造出足夠吸引用戶的利益點了。對於用戶來說,如果你的噱頭很充足,營造的用戶場景和國慶結合非常貼切,但是沒有足夠的利益點,也很難刺激用戶下單購買。
對於利益點來說,無非就是各種各種促銷方式的使用,一般來說,促銷=促銷的目的+用戶能夠獲得的利益+用戶能夠獲得的額外利益,整個促銷流程滿足只要xx,就能xx,還能xx。促銷的方式千差萬別,但是促銷方式越簡單,用戶越容易促成轉化。總的來說,電商行業用的促銷方式大概有如下幾種:
1)滿送:滿xx元,送xx
滿xx元,送xx元無門檻優惠券,或者送某些實物獎品。滿送的核心是用戶需要達到的金額不高,同時又可以獲得一個「高價值」的禮品。注意,我這裡的高價值是加了一個引號,並非是真正高價值的東西,而是讓用戶感覺到禮品的高價值。
2)滿減:滿xx元,立減xx
這種是很常用的促銷方式,滿xx元,立減xx元,這是一個提高用戶客單價的促銷方式。
原本店鋪的客單價可能是100元,你就可以設置一個滿120元減20元的優惠券。一般來說,滿減達到的金額一般在客單價的1.2-1.5倍,這樣既能提高客單價,又能夠促成轉化。
滿減的金額一般根據自己的利潤來定,根據自己產品的實際利潤來確定讓利的價格。
3)滿返:滿xx元,返xx元無門檻優惠券
將滿返做的極致的當屬拼多多了,能夠更好地促成用戶轉化,畢竟返會的優惠券都是沒有門檻的,對於用戶來說,能夠獲得實際的利益。滿xx元,返xx元現金,由商家承擔滿返金額。
4)加xx元,送xx禮品
這種促銷方式是一個提高客單價的好方法。喜馬拉雅就用這種促銷方式,將自己的會員卡將藍牙音箱組合進行售賣。會員年卡198元,只要加1元,便可以獲得喜馬拉雅藍牙音箱。
為提高會員的付費率,各家可以說是想盡辦法吸引用戶付費,從聯合會員到買一得二,買一得三,甚至到加1元就送實物這種,來刺激用戶付費。
5)抽獎,全場滿xx元可參與抽獎
抽獎這種方式,更多的是能夠增加店鋪流量和粉絲,但是促成店鋪轉化沒有太大的幫助。不過如果能有目標用戶心儀的超級獎品作為支撐,那效果也還是不錯的。
6)秒殺
限量秒殺以及限時秒殺是秒殺的基本形式。不過既然是秒殺,一定是超級折扣,讓用戶享受到超級折扣。如每天前100份限量秒殺,超過xx份之後則回復原價,刺激用戶購買。還有種就是在某個時間段提供超級折扣。
7) 直接折扣,全場xx折扣
全場xx折,是常用的促銷方式,這也是最吸引用戶的一種方式,畢竟直接打折的方式會讓用戶得到實實惠惠的便宜。舉個例子,原本50元的商品,直接5折,現在25元就可以購買到,這不是很划算嗎?
對於利益點來說,無非就是各種促銷方式的使用。只要能夠讓用戶享受到價值,甚至是額外的價值,那麼作為用戶來說是非常容易買單的。
在國慶這個全民狂歡的節日,只要找到合適的用戶場景去進行進行切入,將吸引人的優惠信息傳遞給用戶,這個時候也是很容易促成用戶轉化。
不過對於電商行業來說,假期的流量並不是那麼可觀,假期流量普遍只會有平時流量的80%,但是如果將這部分流量承接好,也是可以很好地促成用戶轉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