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擔當,書畫鑑賞、個性簽名、篆刻藝術中都有它

2019-10-16     嫻娛有話說

書法、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必不可少的存在,很多時候,人們在鑑賞一幅書畫作品時,除了從風格、細節去判斷這個作品的創作年代、真偽與否,還會藉助一些比較特別的符號去斟酌。

這些符號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們沒有固定的規格、尺寸,甚至每一個的形狀、紋路、顏色都不會相同,可以說是絕對個性的私人訂製,因為每個符號都代表著一個書畫作者、收藏者,這些獨特的符號就是——印章。

疏荷沙鳥圖頁-宋代

從印章誕生之初,它獨具的符號印記功能始終沒變,隨著時間的遞進與印載媒介的轉變,印章也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擔當。

一開始印章是用來做什麼的?

  • 用來表明身份

戰國,是現在有據可考的印章最早出現的年代,那時候印章叫做「鉩」(xǐ),材質為銅、玉兩種,印章上文字的雕刻為陰、陽文並用,使用上有官鉩、私鉩的區分,官鉩是作為官吏衣飾佩戴以及形式權利所使用的,通常會刻上官職名稱,例如「司馬之鉩」,有的地方官還會在官職前面加上地名,如「溝城郡丞」。私鉩就是私人使用的印章,印章上的內容通常為攜帶者的姓名、單字或者個人喜好的閒文。

齊國銅鼻鈕「司馬敀鉩」-戰國時期-銅質

秦國統一天下後,鉩的使用和名稱有了較為完善的規定。當時只有帝、後使用的稱為「璽」(xǐ)或「寶」,官員、百姓使用的統稱為「印」,再往下還細分為將軍用的印稱為「章」,私人用的叫「印信」。印章上的文字雕刻以小篆陰文(陰文也叫「白文」,是將文字、花紋雕刻為凹陷狀態的手法)為主,印章上還要雕出田字形的界格,形狀以正方形為主。

銅瓦紐「南宮尚浴」-秦國-銅質

兩漢的時候,印章不再需要田字格,但是材質與紐式(璽、印頂部凸起的地方)的使用有了更細緻的劃分,皇帝通常用白玉質地的螭(chī)虎紐,諸侯用金質的龜紐,官職為二千石到千石的用銀質的龜紐,官職在千石以下的用銅質的鼻紐。印文除了文字,也出現了動物、人物形象的圖案樣式。

白玉龜鈕「績平」印-漢代

  • 作為公文的封印標記

印章出現的戰國、先秦時期,紙還沒有發明,那時候簡牘(也就是竹簡)是主要的公文記錄載體,為了防止簡牘被人私自拆啟,人們會用繩子將捲起的簡牘捆綁好,然後用濕黏土封蓋住繩結,再蓋上印章作為標記。這與後來用蠟、火漆搭配圖章作為信件的封口方法類似。

但是這種方法隨著紙帛的出現漸漸被廢棄,後世也只在少部分物品上使用,唐代大明宮遺址出土的一些文物中,就有「白泥赤印」的封泥情況。

簡牘

印章何時成為個性簽名、書畫鑑賞、篆刻藝術的符號擔當?

  • 個性簽名、書畫鑑賞:起於唐宋盛於元代以後

唐宋時期,人們開始把印章蓋在書畫作品上作為鑑藏印記,但是尚未形成風氣,現在很多宋代以前書畫作品上的印章,都是後人印上的鑑藏印。

元代以後,印章逐漸成為書畫作品鑑賞、收藏的題識,相當現在私人的個性簽名,甚至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創作的形式和風氣。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很喜歡在古籍、字畫上,鈐蓋各種私章以表達自己對畫作的喜愛。

乾隆帝田黃三聯璽-清代

收藏、鑑賞的印章上常見的字樣有:收藏、珍藏、珍玩、珍賞、閱過、過眼、眼福,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吉語印、成語印這類根據個人喜好刻成的印文。

  • 篆刻藝術:元代至今

也是從元代起,印章開始成為一種藝術品供人鑑賞,關於印章價值的鑑別講究也逐漸形成下面幾點:

印文的篆刻。文字是印章藝術鑑賞的重要部分,從秦朝規定使用小篆為印章字樣開始,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變動。明清的時候,印章篆刻開始從專業的工匠製作發展為文人、書畫家甚至士大夫們鍾情的一項消遣技藝,人們開始利用雕刻技法,在一方小印上進行創作,逐漸形成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講究。篆法講求刀中見筆、筆中有刀,二者相輔為佳;章法要求印章整體布局做到朱白勻稱有序;刀法在體現個人風格之餘,還要線條流暢自然。三者運用得當才是篆刻藝術的最高境界。

《蘭亭序》篆刻組章,青田石質-明代

明清時期,印章篆刻名家輩出,尤其乾隆年間浙江派的代表「西泠八家」,善用秦漢之法、切刀博彩眾家之長,對後來的印章篆刻風格影響深遠。

印章的材質。印章從最初的銅、玉質地,發展到後來多以石料為主,玉石、瑪瑙、水晶材質都能刻印,但是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以及福建的壽山石最受人喜歡。少部分竹根、木頭也能刻印,但都沒有石頭耐用。

青田石里「白果凍」「蘭花凍」「松皮凍」較為名貴,遇到色青質瑩的更是制印的上品。

昌化石里質地略顯透明,而且有鮮紅色斑塊、雜質較少的「雞血石」為佳。

壽山石的品種最多,「白芙蓉」「紅芙蓉」「魚腦凍」算得上其中的精品,但是真正的極品「田黃石」卻十分稀少,至今也不過五百公斤,因此,田黃石印章大多為不規則的橢圓形,很少有人捨得將原石打磨成方形。

鄧文原章草書急就章卷-元代(部分印章為後人鈐印)

印章的造型。除了印章本身的方形、柱形之外,印紐(多為螭、龜、羅漢、獸等具有裝飾作用的形象)以及系在印紐上的印綬(shòu)和裝印章的印匣,這一系列都是構成印章鑑賞的部分。

從最初的實用工具,到後來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擔當,印章也逐漸成為篆刻藝術的載體與展現,這個古老的「字法美」你想擁有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s4U720BMH2_cNUgnSH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