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區後湖街金橋社區地處城鄉結合部,劉娟梅是轄區吉祥谷的網格員,在堅守防疫一線的日日夜夜裡,她服從社區的堅強領導,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守,她認真履行職責, 匯總上報轄區確診、高度疑似病人的資料,不間斷接聽居民們打來的求助電話,完整記錄電話訴求,耐心解答問題、安撫群眾不安的情緒。
封城管理以後,為了解決困難群眾的米、 油、菜、藥等問題,她又按社區分配的任務,組織志願者和 下沉黨員為特殊困難戶聯繫購買渠道、發放生活用品,記錄安排購買物品車輛,有時還與志願者一起深入居戶排憂解難, 不折不扣不推、盡心盡職盡責奮鬥在防疫一線。
吉祥谷小區成立時間不長,有 300 多戶共 1000 多人,小 區以拆遷戶為主,兼居醫院、學校、幹部、社會閒散人群, 人員構成比較複雜,文明素質參差不齊,封城之初,小區居 民情緒不穩,業主群上曾一度有些負面的聲音,給小區居民 的帶來很大的隱患,社區幹部和網格員開展社區體溫排查、 封控管理難度大。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小區的管理慢慢走 上正軌,在社區書記邱金蘭的支持下,她從事無具細的網格員「小兵」到指導下沉黨員和小區志願者工作的最基層「指揮員」。她積極大膽,有條不絮地給黨員和志願者派活,無論是分配黨員開展電話排查、上門排查、網絡排查,還是組織志願者收集困難群眾需求、安排志願者為困難群眾購買生活用品和急需用藥,無論是依靠平台和社會力量為居民組織貨源、 解決生活困難,還是學習其他社區經驗建網格群,吸納下沉黨員以居戶和下沉黨員雙重身份進群,使黨員最短距離接近群眾,發揮黨員和志願者的作用,通過網絡跟蹤、管控輿情, 傳播正能量,發出武漢好聲音,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志願者的現身說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居民以各種方式參與防疫戰鬥,在她努力的工作下,小區居民情緒趨穩,各種管控措施已落實落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吉祥谷是城中改造後拆遷人口比較集中的一個小 區,管理力量相對薄弱,資源較少,社區實行封控管理 以後,居戶的生活就面臨很多困難,如何發揮下沉黨員 在排查、封控、巡查工作中的作用,成為了劉娟梅的首 要任務。
一方面,她積極向社區邱書記反映吉祥谷小區 的情況,請求社區出面為小區聯繫購物渠道,另一方面, 她與小區物業溝通,請物業公司利用就近資源,解決群眾生活的燃眉之急,使封控措施得到有效實施,沒有發 生群眾生活無著落的事件發生。
同時,她還積極調動社會力量,與志願者一道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最初,小 區只志願者只有一名小微企業主戈海雁,在劉娟梅的指 導下,他參與下沉社區幹部在小區門崗位值守,配合物業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承擔社區為困難群眾購買生活物質的分發等工作,哪裡有需要他就出現在哪裡?
不計得 失、不求回報,竭盡所能紓難解困,真心實意幫扶困難 群眾,得到小區群眾的認可和好評。在戈海雁善舉的感 召下,小區的志願者漸漸多起來,有幾名年輕的居戶主動請戰,要求當志願者,表示要幫助困難群眾。
現在居民自發組織生活物資配送購買、領取生活物資井然有序。 針對群眾反映的困難問題,他在安排志願者收集匯總同時,劉娟梅主動擔當作為,每天電話跟蹤回訪,及時調 度處置風險隱患,並對特別困難的居群眾給予特殊關照。小區困難群眾對劉娟梅耐心周到的服務讚不絕口。
事情一個接一個,每天回到家裡,她就說:「我好累」。 她患惡性腫瘤做過手術,家人和朋友擔心她的身體,勸她放 棄工作在家隔離自我保護,而她心裡想著自己熟悉吉祥谷的情況,如果再換一個新人來,不熟悉情況怕誤了事,疫情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啊!
當群眾發簡訊或打電話找她時,她總是義無反顧,有時候為了幫業主買藥,她騎著電動車在後湖片要跑 6 家藥店。一個下沉黨員問她:「你這樣的身體狀況, 每天到處跑不怕嗎?」,她瞪著大眼睛回答:「沒有想那麼多, 只想把這些事情做好!」
沒有宏偉大志、沒有豪言壯語,一 個電瓶車、一件黃色的雨衣伴隨我風裡來、雨里去。這句最普實的話是對她在群眾有需要時敢於擔當負責最真實的詮 釋,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劉娟梅如同一朵鏗鏘玫瑰! 用她最平凡的堅守書寫一名社區網格員的傳奇!
網格員是社會管理體系中最小的群體,劉娟梅的一言一 行是我市社區工作者的一個縮影,她說:「社區工作離不開每個網格員的全心付出,只要我們每個網格員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團結大家,以真誠的心對待居民,沒有過不去的坎,也沒有打嬴的戰疫。
責編:劉艷萍
融媒體記者:陳海東
通訊員:劉春艷
編輯: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