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後浪》引發了強烈的反對?因為年輕一代根本不幸福

2020-05-13     第一心理

原標題:為什麼《後浪》引發了強烈的反對?因為年輕一代根本不幸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後浪》中有句話: 「不用活成我們想像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的想像力,不足以想像你們的未來。」

多麼振奮人心的言詞,又是在五四青年節的這天。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我特別認同。

我非常亢奮,那一刻我認為我們這一代正在感受世界、擁抱世界、發展世界。

隨後一位長輩話改變了我的想法,她認為在以前那個物資匱乏、文化缺失、交通障礙、科技落後的年代,他們沒有想到,也無法想像現今社會的發展是如此迅速:豐富的物質基礎、義務教育的文化學習、交通的便捷、發達的科技。

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人們每天追求的不再僅限於溫飽,而是更高精神層面的事物。

她作為那個年代的人是如此羨慕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社會。她們認為我們正享受著這一切,沒有煩惱、沒有吃不飽飯的壓力。

聽著她這樣說,我的亢奮隨之而消失了。

我們這一代生活的真有那麼好嗎?

趕上「好時代」的我們真的幸福嗎?

很多人說現在的小孩趕上了好時代,想學什麼就能學什麼。

除了在學校的學習,周末還可以參加興趣班。可是興趣班真的是孩子自己的興趣班嗎?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讓孩子上課外補習班,提高學習成績。每天嚴格督促孩子學習,孩子本該有的周末也沒有了。

正是因為孩子生活在所謂的「好時代」,所以家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他們認為正是因為有這麼好的時代,這麼好的資源,更要牢牢抓住。

殊不知他們這麼做可能把孩子「榨乾」了,給孩子造成了巨大壓力,讓孩子在本該幸福的社會感到不幸福。

也有很多人說,現代的年輕人趕上了好時代,有手機有電腦,有飛機有高鐵。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到哪裡。

可是事情都有兩面性,生活變好了,那社會競爭也就變大了。

大學不好考了、工作不好找了、房子不好買了、伴侶不好找了、工資也不好掙了。

現在的時代,「996」的工作遍地都是,仿佛人都是工具人,多少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房價也漲得越來越厲害,多少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只能一輩子租房或者和父母擠在一起。

選擇多了,又有多少適齡的人沒有婚配?

好時代的到來伴隨的是壓力的到來,每年有多少因為各種壓力而輕生的年輕人,又有多少因為壓力而患抑鬱症的人?

所以在父輩們抨擊《後浪》時,有很多年輕人不贊同。

因為他們認為父輩們只看到了他們自認為年輕人可以得到的東西,卻忽視了年輕人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在「好時代」中怎樣可以活得更輕鬆?

1、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做好自己。

當別人甚至是親人朋友對自己有誤解時,該說的說完之後,不要過於有壓力,胡思亂想。

不要給自己心理施壓,做好自己該做的,做到自己滿意就可以了,不要過多的在意別人的想法。

2、有計劃的堅持鍛鍊身體。

心理學上表明,運動可以緩解壓力。即使只是慢跑,也可以堅持每天進行,先少後多。

就像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幾十年如一日的跑步,從不間斷。他正是通過跑步這樣的方式發泄壓力。

因為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臟功能、降低心率,它們使壓力發生轉移,並提供了一個「宣洩」的渠道。

3、與人傾訴。

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有壓力的時候可以找他們傾訴,不要自己憋在心裡,可以給他們訴說你的壓力,這也是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

如果你覺得有些話不想身邊人知道,又想得到專業的諮詢,你也可以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諮詢。

《後浪》本意想傳遞的是一種面對未來開放,積極,正面的力量,讓公眾重新認知大多數年輕人,同時也喚醒公眾的共鳴。

儘管不同年代的人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們也應該正面的去看待這個社會,正面的看待自己,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幸福的生活下去。

- The End -

作者 | 翩鴻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j7sD3IBiuFnsJQVUn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