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而無父老而無子是為孤獨,尼采說,孤獨是我們的天性。
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獨者,見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
人的真實的品性,出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自我的獨立。所以,在細微之處,才能發現本質,獨立的自我,才是外在表象。所以,君子應該以獨立的自我存在,並關注自己的細微之處。細微之處,看似不經意間,卻真正能體現出一個人真實的本心、本性。遵從內心,做自己的主人,是不容易的事情。
孤獨是主觀自覺疏遠,而非客觀被迫脫離
孤獨是出世,是主動遠離世俗。
尋求一方清靜之地,落得耳根清靜;追求一隅淡然之所,所取心靈安寧。
不願隨波逐流,周圍的聲音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大家所認同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時髦的東西累加在自己的身上的結果可能是可笑的。
面對不同的聲音,有辨別的能力,不苟同,也不特例獨行。
主觀選擇適合自己的,在對的時間點做正確的事情,迎合,但不趨附。
用出世的心態去看待,入世的方式去生活。
遠離人間煙火不是好的辦法,大家都是飲食男女,沒有人能夠脫離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既然已經一地雞毛,不如就此把它做成雞毛撣子,撣去柜子上的灰,掃凈地上的塵,以沉靜的心態去認真過好自己的日子。
心態出世,相信存在即合理,那些挫折是我們需要渡的劫,那些幸福是為了犒勞我們經歷的苦難。
享受孤獨,不是脫離人群,排斥朋友,而是以出世的心態去看待,以入世的方式去生活。保有自我,不隨波逐流,遵從本心,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不讓無謂的社交消耗了我們的精力
現代人追求生活的豐富多彩,光鮮時尚,但這只能是生活的點綴,不是主體,零食不能代替主食,有營養的東西才能養育出健康的體魄。
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必要的社交能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利,但過多的精力花費在此,就沒有精力去做正經事了。
無謂的社交指的是影響了我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那些可有可無的外事活動。它們看起來讓人忙碌,實際上讓我們什麼實際工作也沒有做出來,反而讓人覺得很累。無益於我們的進步和提升。
享受一個人的孤獨,用具體實際的工作去代替無效社交。一個人反而可以過得更加充實,真實的學習,提升,讓人腳踏實地過真實的日子。
最好的狀態是,孤獨,但不寂寞
孤獨和寂寞不同。孤獨是表面狀態,寂寞是內心感受。孤獨是精神自由,寂寞是內心空虛。
孤獨的人是自己不願意找人說話聊天,寂寞的人通常會到處找人聊天說話。
孤獨是身邊沒人,寂寞是心裡沒人。
最好的狀態是,享受孤獨,精神獨立自由,但不寂寞,因為內心充盈。
精神獨立,不依賴,相信自己,明天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內心充盈,不焦慮,相信自己,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幸運。
用工作和學習去充實自己的頭腦,對於世界越了解,就越能掌握自己的方向,做生活的主人。
用勤奮和聰明去完善自己的能力,對於自己越了解,就越能掌握生活的方向,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