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品中,作家神秘、沉靜、深邃,像神一樣從容不迫。
躲在《人間喜劇》背後的巴爾扎克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他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整個社會,俯視著各形各色的人。他那支非凡的筆一針見血地剝開他見到的任何人的衣服,指揮棒一樣出色地調動著我們的情感。
如果說,假如巴爾扎克生活在網絡時代,那麼他一定是一個高明的網上騙子,讀者們會不會很幻滅?
「巴爾扎克當時是特別地,非常惹眼地面目醜陋,雖然小眼睛裡時常眨出點聰明。一副低矮肥碩的體型,亂蓬蓬的頭髮,骨架粗大的臉,一張大嘴裡儘是參差不齊的牙齒。」
他慣於熱情洋溢、誇誇其談、花言巧語、謊話連篇;他舉止粗俗,動作笨拙,說話吐沫星子亂濺,嘴裡總有一種不佳的氣味。
不只如此!他是一個財迷,終生想著發大財,從事任何一項事業他首先想到的都是牟利。他極度虛榮,假造自己的貴族身份,一心想得到一個貴族頭銜。在他眼裡,十個作家的身份也抵不上一個男爵的稱號。他熱衷於和貴婦人上床,不在乎她們的美醜。他說謊成性,習慣於用花言巧語欺騙女人,缺少道德感,做事不擇手段。他終生改不了揮霍浪費,不斷債台高築。
這些都不算,最讓人驚訝的是,這個在作品中洞察一切的人,生活中卻是這樣缺乏自知之明。他不能給自己在生活中定位,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如此不自信,以至於六年時間,他把自己的才華浪費到寫三流小說和投機生意之中。他的那些不朽的作品,大部分是在債務的壓力下榨出來的。
如果命運讓他早早發了大財,給了他想獲得的奢侈的生活,世界上就不會有作家巴爾扎克了。
1
巴爾扎克的文學動機非常不純: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出人頭地而已。
通過文學和通過商業或者政界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小官僚家庭出身讓他的理想很庸俗也很實在,他只是想擠入上流社會。他盤算過自己的前途——只有寫作,能使人一夜成名,獲得拿破崙式的成功。
文學青年巴爾扎克二十歲那年心血來潮,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掉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他說他再也不能忍受早九晚五的機械工作,再也不能忍受默默無聞的卑微生活。他要當作家,一個大作家,發大財揚大名!
作家的名聲那時還沒有現在這樣黯淡,甚至可以說如日中天。可是他的父母有充分的理由大發雷霆:且不說律師是個多麼讓人羨慕的工作,關鍵是他巴爾扎克從小到大寫作課成績都是一塌糊塗,從來沒有在哪怕地方小報上發表過一個鉛字,根本沒有文學天賦。從小他又懶又笨不討人喜歡,能安安分分做一個律師是他們對他的最大期望了。作家是說當就當的嗎?
可是一直都挺聽話的巴爾扎克這回卻一反常態,說什麼也不回去工作。他的父母只好策略性地讓步:他們同意給巴爾扎克兩年時間,讓他去胡鬧。兩年之後,如果他還沒有成為「作家」,那就乖乖地回去做他的律師。
於是,文學青年巴爾扎克拿著家裡給的幾百法郎,跑到巴黎,租了間四處漏風的房子,做起了作家夢。
2
巴爾扎克故居
巴爾扎克抱著獻身理想的悲壯拋棄了工作,懷著創業的激情粉刷了骯髒的牆壁,堵了窗子上的漏洞,安置了簡陋的床鋪和桌子,買來了紙、筆和蠟燭。他很滿意這間房子的寒磣:這使他的創業有了個戲劇性的開端。歷史將會記住這裡。精美的稿紙堆成了精緻的一疊,筆削得光滑整齊,臉上長滿青春痘的巴爾扎克以想像中的大作家的姿勢鄭重地坐到了桌子前,這時他想起了一個讓他有點恐慌的問題:寫什麼呢?是做一個詩人、劇作家還是小說家甚至是哲學家呢?自打立志寫作以來,他頭一回苦惱了。
作為一個文學青年,他只讀過沒寫過。他的興趣很駁雜。他試著寫了一首名叫《聖路易》的押韻長詩,僅僅開了個頭就放棄了。他開始想寫一部悲劇後來又想寫一部喜劇,列了個大綱後就失去了信心。他又計劃寫一部書信體小說,不久又否定了這個計劃。他一度起草了一部滑稽歌劇,可是寫完了覺得無法卒讀。最後,他終於決定,寫一部最流行的歷史劇,迎合法蘭西劇院的口味,一旦公演,他就會名聲遠揚!
著名的巴爾扎克式的工作方式從那時起就確立了:他把自己像個囚徒似的關起來,每天都寫十四個小時,偶爾出去一次,只是為了補充一下麵包和咖啡。天寒地凍,他的小屋連個火爐也沒有,他就一連幾天躲在床上,不間斷地進行他那史無前例的創作。如果說這個人身上有什麼地方與其他文學青年不同,那就是這種可怕的戰鬥力了。
經過八個月的奮戰,「問題孩子」巴爾扎克帶著厚厚的一摞稿子忐忑不安地回到家裡等待裁決。全家人聽完了他那費時三個小時的朗誦,達成了一個共識:他們無法判定這個稿子是部傑作還是垃圾。他們一致決定,請一位著名教授來做裁決。教授的意見很委婉:「我認為他能夠比寫作悲劇和喜劇更好地利用他的時間。」
巴爾扎克把這部作品鎖進了書櫃,發誓再也不瞧它一眼。兩年的期限還沒到,他絕不向父母和命運屈服。他轉變了方向。
他開始寫最流行的最庸俗的爛通俗小說。巴爾扎克墮落得比現在任何一個文學流氓都厲害,天生的發財欲讓他為了幾百個法郎去寫黃色小說。他毫不猶豫地剽竊別人的作品,為了能掙錢,他什麼都寫,從防詐騙的小冊子到如何騙人的技巧。他勤奮忘我,一天寫三十頁四十頁甚至一章。錢財滾滾而來,他拋棄了一個文學家的夢想,一心想著如何過上體面的上流社會生活。
3
不管怎樣,外貌像杜爾蘭酒商的巴爾扎克已經不幸被上帝選中,註定要成為作家。上帝知道,巴爾扎克有個不幸的、被忽視的童年,有著分裂的、多維的、極度複雜的個性,有著熾熱的、可以灼傷世界的慾望,有著兒童式的狡猾和天真。另外,他還有野牛一樣可怕的、不知疲倦的精力。
夠了,這些足夠了。他知道,一旦他把狂熱的虛榮和不切實際的慾望像籠頭一樣套在這個人身上時,這個天真的人就會像一個強大的馬達開動起來,去追逐那虛幻的水中月鏡中花,在給世界留下無數驚人作品的同時,把自己的生命也製作成令人唏噓的行為藝術。上帝永遠是最偉大的創意者。
轉眼而立之年,傷痕累累的巴爾扎克退回到了書房。他那張肥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沮喪。這個不可救藥的樂天主義者把生意上的失敗當成了上帝對自己的啟示:他的才能在寫作方面。他長出了一口氣,今後他終於可以專心致志於作家夢,不再受林林總總的誘惑了。
世界在他的想像中仍然是萬分美好的。他把一座拿破崙的小雕像放到書桌前,以此來激勵自己。他在雕像上寫了一行字:他用劍沒有完成的事業,我將用我的筆來完成。他堅信他將用筆征服這個世界,唯一的理由是他知道自己意志堅強。他相信寫作能給他帶來夢寐以求的東西:財富和女人。
債務的壓力和慾望的驅動啟動了這顆能量巨大的頭腦。天才的閘門艱難地、緩緩地打開了,巴爾扎克竭盡全力,從裡面汲取一勺勺靈感,注入他的原料。然後,他使出全身的力氣,反覆熬煉,大汗淋漓。
4
半夜十二點,巴黎安靜下來了。巴爾扎克被僕人叫醒。他穿上那件有名的僧袍式的寬大袍子,坐在書桌旁。終於,腦力的閘門緩緩打開,他在紙上寫下了第一行字。於是,文字像流水一樣迅速不斷地從他的筆下淌出來,他一刻不停地寫著,生怕趕不上自己飛奔的思緒。直到寫到手指痙攣才停下來甩甩手。
天開始亮了,窗簾已經發白,巴爾扎克卻渾然不覺。他的巨大頭顱緊張地貼近桌子,一直沒有抬起來。終於,在連續工作六個小時之後,他的眼睛開始流淚,他的手指開始麻木,太陽穴劇烈地跳動,頭昏眼花。他必須藉助外力來推動自己。他從椅子裡站起來,走到那張放有咖啡的桌子邊。
咖啡是他唯一必需的東西,他需要這種黑色的液體來刺激已經麻木的大腦。晚飯之後,他就像一隻累折了腰的狗一樣爬上床,幾秒鐘之內就睡著了。半夜,他的僕人又一次進來,費力地把睡了五個小時的他搖醒。
巴爾扎克手稿
一連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巴爾扎克保持這種工作日程不變。一開始,他是為了金錢和女人而投入寫作的,然而,一旦沉浸進去,他就忘掉了最初的目的。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怎麼樣把自己的藝術品製作得更加完美,如何把自己的天才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如何把自己的潛力利用到最大程度。一旦進入藝術的領地,那個貪婪的財迷、虛榮的小市民、女性面前的騙子不見了,巴爾扎克忘記一切,只剩下一個超越功利的、專心致志的靈魂。
只要是處於寫作狀態,任何事情也不能打破他的日程。他瘋狂地工作,出發點本是為了贏得心愛的女人。而當這些女人試圖與他共度良辰時,他卻在信中預先通知她們,絕不可能在下午五點以前見到他。只有當他在做完當天殘酷無情的十二到十五小時工作以後,他才能把自己剩餘的時間用來與朝思暮想的女人共享:他為了女人去追求事業,到頭來,他卻發現事業更讓他心醉神迷,更讓他心甘情願地為之服役。
5
有時候,上帝是陰險而殘酷的。他讓凡·高一生不斷失業,不斷失戀,不斷品嘗濃黑的痛苦,是為了從他身上榨取幾十幅畫作。同樣,為了從巴爾扎克身上榨取《人間喜劇》,他賦予了巴爾扎克一個終生不改的惡習:鋪張。
發表了《驢皮記》《私生活舞台》的他成了歐洲最有名望的作家之一,報紙雜誌競相向他約稿,財富源源而來。雖然還不能稱得上巨富,但是如果他保持不斷地工作,一年還是可以收入兩萬法郎,過上穩定、豐裕的中產階級生活。
然而,虛榮這個惡魔控制了巴爾扎克。從懂事開始,這個出身平民的人就一心想爬入上流社會。他對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心醉神迷。現在,他終於有資格出席那些豪華的舞會,進出那些法蘭西最古老最高貴的客廳了。他花了自己不能承受的價格買了豪宅,雇了僕人,買了豪華馬車,塗上厚厚的頭油,穿上帶金扣子的鏤花禮服,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蹩腳的暴發戶,四處招搖。招搖的結果是引起了全巴黎的嘲笑和又一次巨額的債務。
債務迫使他投入寫作。他的許多傑出作品都是在債務纏身的情況下寫出來的。為了躲債,他喬裝打扮,四處躲藏。為了還債,他制訂了一部又一部寫作計劃。
只有在窮困潦倒中,他才能徹底關閉自己永遠沸騰的慾望閘門,打起全部精力投入寫作。在壓力最大的時候,他寫出的往往都是精品。他自己對此也深有體會:
「我所有的最優秀的靈感都來自最為悲慘最為憂愁的時候。」
在一個月內,他撰寫了兩部完全不同的書,《尋找伊阿布索里》和《高老頭》。後者在六周之內發表在一本雜誌上,在那期間他總共只睡了八十個小時。「我盡我所有的力量寫作,每天工作十五小時。除了黑咖啡之外,不吃任何東西。」
《高老頭》中的高里奧先生 (查理·華爾德 插圖)
然而,再辛勤的勞動也趕不上他揮霍的速度。終其一生,巴爾扎克就在這個惡性循環中度過。在三十歲那年,他欠債五萬法郎。為此,他投入了辛勤的勞動,寫出了三十部小說,然而,他的債務卻變為以前的兩倍。因為黑咖啡和過度勞作,他得了頭痛病和胃病,頭上已長出許多白髮。
他再一次躲入了朋友家,以防被法院執行吏捕獲。他終日不出,創作出了他最好的一部小說《幻滅》。然而,一旦他的債務稍有緩解,他又一次放縱自己奢侈浪費的本能,購置大量無用的古董珠寶。而一旦手裡有了自己的錢,他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投機本能,他投資十萬法郎用於房地產生意,甚至打算開一個銀礦。這些商業活動都失敗得極慘,它們積累的債務,他至死都沒有還凈。
負債越多,他寫出來的作品越好。也許在下意識中,他了解了自己只有在巨大的壓力下才能迸發出創造的激情,只有巨大的壓力才能迫使他從一個連自己都討厭的粗俗的巴爾扎克變成一個創造世界的聖潔的巴爾扎克。
在長達二十年的過度勞動中,他喝掉了五萬杯黑咖啡,寫出了近百部小說。他每一天都充滿熱情地幻想著自己能夠發財。為了將來,他出賣了現在。他不分晝夜、毫無樂趣地拚命,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掙脫金錢的枷鎖,獲得絕對的自由,縱情享樂。
6
在他四十二歲時,他那動力強勁的大腦已經生產了一百部作品,創造了大約兩千個人物,其中許多都是不朽的流傳。一個完整的世界已經被他創造出來,而他卻沒有從這個冷酷的現實世界中得到任何東西:金錢和女人,都落了空。勞動嚴重損壞了他野牛一樣強壯的身體,四十多歲起,他不斷感嘆身體的衰弱:
我陷入了昏睡不醒的泥潭中。我的意志已經指揮不動我的體力了。它要求休息。咖啡也不再能刺激它。我喝了許多咖啡,希望刺激它為我完成《謙虛的朱昂》,但是跟喝水一樣,任何效果也沒有產生。
我進入了一個可怕的神經痛苦的階段,由於過度喝咖啡而生了胃病。我必須進行完全的休息。三天來我一直被這前所未有的痛苦所苦惱。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否可以把他比作為人類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或者偉大的伽利略呢?終生苦役的結果是為人類留下了《人間喜劇》。
本文摘選自《歷史的局外人》
刪改較多,更多內容請查閱原著
《歷史的局外人:在文學與歷史之間遊蕩》
張宏傑 著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作者張宏傑新作
聽張宏傑講他如何從文學青年變成歷史中年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者張宏傑的文化散文合集,作者親自梳理自己從寫作初期開始的全部作品,結集為一冊,這些作品圍繞著文學與歷史兩條線索。文學如酒,歷史如茶,都是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文字書寫歷史,通過歷史探究人生。
本書的第一部分「大家們」,是啟蒙作者寫作的文學家與歷史學家,如魯迅、黃仁宇等,這些大家們的寫作風格與思考方式至今影響著作者。
第二部分「我的文學青年生涯」,記錄作者如何從一名文學愛好者成為一位「職業作家」。
第三部分「我與歷史寫作」,則闡述了作者如何走向專業史學研究之路,並且記錄這一路指導與**他的老師們,包括戴逸、葛劍雄、秦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