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婆婆,何愁兒媳不孝順?

2019-09-14     淅爸育兒記

在中國式家庭裡面,大都是大家庭模式,即父母、兒子兒媳、孫輩的組合模式,在一個家庭中有兩段直接關係: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在這中間還夾雜著一段間接關係:婆媳關係。

本就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女性,因為一個男人,而變得如同親母女一般,這在中國式家庭裡面顯得那麼難得。

到底要怎麼維護好婆媳關係?相信各位寶媽們都思考過這個問題。

有一對婆媳,對此作出了很好的示範:

這天的午餐,有魚有肉,但丈夫在品嘗了一口之後,很嫌棄地向媽媽和妻子質問道:「今天這菜誰做的?!」

妻子反應道:「是我做的呀,是不是不好吃啊?」

丈夫生氣道:「什麼不好吃啊!簡直難以下咽!」

本就辛苦做飯的妻子,還要被丈夫嫌棄,夫妻大戰眼看一觸即發,這時婆婆也來「和稀泥」了。

婆婆接著兒子的話茬,用更加嫌棄的語氣對兒媳說道:

「兒子說的對」

「真的好難吃!」

「我早就受夠了!」

「你以後不要燒啊!」

而面對婆婆的嫌棄,兒媳從一開始憤怒地看著婆婆,到後來低頭不語,自己的委屈只有自己知道呀!

說著,婆婆還誇獎起兒子來:「兒子,我還是喜歡你做的菜,要是你來做就好了!」

得到了媽媽支持的兒子,瞬間自信爆棚,拍胸脯向媽媽保證以後就他來做飯,表示以後家裡所有的菜他全包辦了,保證頓頓讓大家滿意。

話閘子打開了,婆婆也沒打算收住嘴,繼續嫌棄起兒媳沒用來:

「桌子也髒兮兮的」

「那地上也不幹凈」

「衣服也洗不幹凈」

「我看你能做個啥子!」

末了還不忘誇起自己的兒子來:「家裡面還是只有靠男人!」

而兒媳面對婆婆說出的「事實」,恨不得找個坑把頭埋進去。

要說,這丈夫也確實不懂事,也沒幫自己的妻子好言幾句,任由妻子被媽媽數落。不但如此,他對媽媽剛剛對他的支持表示「投桃報李」,表示自己才是家裡的頂樑柱。

可接下來一瞬間,兒子就懵圈了!

就在兒子話音剛落,對面的一老一嫩兩個女人就歡呼起來,剛剛還勢如水火的婆媳兩瞬間擊起掌來!媽媽還說道:「你看!還是這招管用吧!」

原來,這婆媳兩之間的關係和諧的不得了,婆婆見不得辛苦的兒媳被兒子嫌棄,這才出了這齣「鴻門宴」來讓兒子乖乖承擔家務。

有人說這是一個段子,現實中並沒有這樣的婆婆或者兒媳,淅爸必須舉四肢反對,在我們家就是這樣的情況,我總是那個受害者。

在我們家裡,媽媽總是「看不慣」我,即便是開玩笑也是向著妻子,老人家總是向外邊的人說:「兒子是生來揍的,不打不成才,兒媳是娶進來疼的。」

其實多數婆媳矛盾的本質,是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失衡,即婆婆以自己的兒子為第一順位精神寄託,最終所表現出來的,是與兒媳爭搶在兒子心中的地位,到了有孫子的時候,又和兒媳爭搶在孫子心中的地位。

兒子、孫子被搶走了,對於婆婆來說,就是失去了家庭地位,失去了被尊重的權利象徵,從而失去了自我價值、自我存在感。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裡面,彼此之間必然是互相尊重的,夫妻之間,也必然是以夫妻關係為首位,以彼此為第一精神寄託的。

對於老人,或許我們難以改變他們的思維以及生活習慣,但我們完全可以以此為戒,讓我們往後面對自己的兒子兒媳,不再存在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婆媳矛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K5VNm0BJleJMoPMLa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