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鼠年的這個春節長假的確有點長,若是在平時,大家定能欣喜,但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面前,很多人表示很無奈,宅在家裡久了,感慨:還不如上班呢!對於大家來說,這個突如其來的「延遲假期」,很多人並沒有當成福利!
信息技術發達,看著手機上不斷更新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不斷飆升,大家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不在意?恐慌,擔心?平常心?怨天尤人?或是五味雜陳?
各種狀態,真的很難說清!畢竟在不斷上升的確診數據之前,對生命,多數人表示敬畏!
大過年的,為什麼會爆發疫情?追蹤原因,或和很多人的這個嗜好有關!
這個嗜好還不改?它或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別再重蹈覆轍
什麼嗜好?那就是一個字「吃」,真應該引起重視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好吃」、「貪吃」,而是吃得很「離奇」!
2003年的非典,很多人還不寒而慄,因為一些人食用野味「果子狸」,導致病毒由野生果子狸傳染給人,再引發人和人的共傳,13年的光景,或讓很多人淡忘了,在「野味」面前,禁不住好奇心,依然鋌而走險,有個人原因,也有傳統文化原因!
逢年過節,南方人講究討個好彩頭,走鴻運,傳統文化里蝙蝠中的「蝠」與「福」諧音,有著象徵添福之意,所以那些追求新奇之人在大魚大肉吃膩了之後,瞄準了「蝙蝠」,希望一年能有個好「福氣」,沒想到這個「吃野味」的嗜好不但牽連了自己,導致病毒的傳播,影響了一座城市,甚至大半個國家,多麼慘痛的教訓!
出售野味的那個「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也因此映入了公眾的眼帘,蝙蝠是野味的代表,不僅僅是吃蝙蝠本身,其他野味一樣,野味以稀「為貴」!但並非「安全」!
常見的野味有,動物如:果子狸、蛇、蝙蝠、穿山甲、野貓、山雞、野鴨、野豬、野兔、竹鼠、河蚌、刺蝟、黃鱔、泥鰍、青蛙、田螺、螻蛄等等;當然野味也包括野生菌類,山野菜等。
有需求就有市場,因為有這些「嗜好」,也就推動了市場交易,人類在食用一些野生動物以後,不但破壞了物種平衡,同時諸如「非典」和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算不算是野生動物對人類的警告呢?
畢竟,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太複雜,它所接觸到的食物是否有毒,作為普通人很難預測,人和野生動物共患疾病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個「嗜好」如果不改的話,下次的警告或更嚴峻!別再重蹈覆轍了!
事已至此,如若你有這個嗜好,請您及時修正,如果您沒有,請您依然保留原有飲食習慣,莫要獵奇,代價不堪設想!
老胡最後嘮叨:媒體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您知道了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那就像專家所倡導的,安心地呆在家中,避免人和人的接觸導致的交叉感染,出門佩戴口罩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是對他人的負責!
末了,做個問卷調查:您吃過野味嗎?吃過什麼野味呢?今後還會繼續吃野味嗎?歡迎留下您的回答,和大家一起交流!
疫情面前,莫要恐慌,相信我們的國家,全體國民同心,醫療人員努力,疫情終將過去!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GqaB3ABjYh_GJGV4O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