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器人炒菜的餐廳,虧光了我100萬」

2020-06-16   維小維生素

原標題:「用機器人炒菜的餐廳,虧光了我100萬」

前陣子,我跟一個投資人朋友吃飯,他說最近自己掏腰包投資了一家餐廳。

我興趣來了,這疫情,你還投資餐廳?什麼邏輯呢?

原來這家餐廳可不是一般的餐廳。

它的所有菜品都是機器做出來的,也就是說,這個餐廳沒有廚師!

「喏」,他指著我正在啃的燒雞腿說:「你正在吃的這種菜,可以說是最容易用機器做的了。」

哇,我頓時驚覺一個從未發現的事實:哪怕咱們在五星級酒店吃的菜,可能都不是人手做的了!

那些大廚帶著高高的廚師帽,正兒八經精心炮製的場面,以後都成了我們腦海的YY。

可是,機器做的菜,多少總會有點差別吧?

不好意思,真的不會。

據說一台自動炒菜機,只要設定時間、程序,提前將主菜、配料、調味品放到機器里,根本就不用人工看管。

按兩下按鈕,它會自動熱油、翻炒,控制火候,封閉立體加熱,定時,自動攪拌。

我不禁哀嘆,那以後可能真沒我們人什麼事了,人工智慧遲早把我們拍死在沙灘上。

「你又錯了!」他無奈地放下了筷子。

「我開始也跟你一樣的想法,以為有了節省成本的高科技,這事兒就成了……

沒想到,這事兒竟然就是敗在沒有人。最後,我虧光了100萬。

我再次被燃起了好奇心,那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餐廳沒有了廚師,餐廳的老闆就誤以為運營只需要請個店長,事業就可以持續擴張,壓根不用管了。

投資人也誤以為,無廚師的連鎖餐廳只要標準化,未來前景不可限量。

但是,店長並不是餐廳的股東,他能夠盡職盡責把運營做好嗎?

這裡就涉及非常複雜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

  • 既要從招聘開始,就找到跟餐廳老闆「想在一塊兒」的人;
  • 又要有,合理的KPI,讓店長努力墊墊腳去爭取;
  • 再要有,公平的內部分錢制度,讓服務員們能積極工作;
  • 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職責邊界,不能讓內部人打架。

這不,這些事兒,都涉及人。既然必須要人,管理就必須跟上。

那個誤以為可以當甩手掌柜的老闆,轉眼就被啪啪打臉。

店長控不住場面,傳菜的和菜品準備的吵架,上菜的和傳菜的吵架,洗碗的和掃地的吵架,整個餐廳的管理亂成一團。

雖然帶著「全自動做菜」的光環,這個餐廳因為沒做好人的工作,最終準備關門大吉。

最後,他帶著一絲嘆息的口吻說:

我們都以為,要賺錢,抓重點就夠了。

但是原來, 「抓對」重點,才是成敗的關鍵。

聽著他篤定的總結,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知名的金句: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就用我最熟悉的房產投資這件事來說。

表面看,賺不賺錢,在於一個人到底有沒有選對樓盤,那個樓盤有沒有升值潛力。

實質上,更根本的在於你是否選對了投資時點。

再有升值潛力的樓盤,買的價格不對,背負的利息過重,你也不可能獲利。

更往深層次上說,怎樣才能選對時點?

那就是基於你對規律的摸索,能真正看懂大環境和資金趨勢。

所以,在買房投資這件事上,對規律的總結摸索才是成敗的關鍵。

再說我也深有體會的另一件事,時間管理。

我們都會以為,把時間用到極致,每一個小時的顆粒度都塞滿了安排,那叫做成功的時間管理。

實質上,時間管理的關鍵不在於用盡,而是匹配。

你要把自己最適合的時間,分配給最適合的事情。

所以,把頭腦最好的清晨時光用于思考冥想,把靈感最好的深夜用於藝術創作,把精神最為渙散的午後填上提神醒腦的會議,才是更有效的時間管理。

再跑回餐廳的案例,用機器來做菜,老闆肯定認為節省人力成本是餐廳經營的關鍵。

但是,消費者跑到餐廳里吃飯,吃的要不是味道,要不是環境,要不就是有特色的服務。

這就註定了餐廳經營裡面,特色菜運營、環境裝修、人員服務提升都是重點。

這些都沒做好,光把後廚人力成本節省了,那是註定要跑偏。

做成了一件事,並不叫成功,深知做成這件事的關鍵點在哪裡才是。

如果你糊裡糊塗做成功了一件事——買對了女朋友喜歡的禮物、做對了一份領導肯定的報告、到街頭擺攤賺了一些小錢……

但到頭來,還是不知道女朋友到底喜歡什麼,領導想看怎樣的報告,擺攤賺錢當中的要訣,那你真的算不上做成功。

下一次,你依然不知道該怎麼做。

你的一次做對,並不能複製。

你這種做成,叫做運氣,而不是有效的努力。

一個人最大的誤會,就是錯把運氣當成就。

我想起自己剛剛創業那會,只有一個助理,在一個共創中心租了兩張桌子,就吭哧吭哧開干。

那陣子,一切只以節省成本為最大的原則。

用人,請實習生,電腦,買最便宜的。

本質上,那就是抓錯重點。

事實上,後來我發現,人才不足是團隊發展最大的制約,電腦不好使也嚴重影響了同事們的工作效率。

新媒體運營成功的關鍵在於人,團隊是否優質,他們是不是高效,能決定你的事業能否持續做大。

從一開始就找對人,哪怕貴一點但是有相當經驗的人,才是這件事裡面的關鍵點。

在選擇這件事上,我們常常都有點自以為是了。

把常識誤以為是正確的認知,甚至把努力的重點,都放在無關重要的旁枝末節。

事實上,正如高科技的噱頭不能做好一個餐廳,每天都忙碌12個小時不代表時間管理得好,只會摳成本永遠做不成好生意。

抓對重點,才是選擇這件事裡頭,最大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