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如何調節血糖?與這些器官有關,醫生告訴您高血糖背後的秘密

2020-08-07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人體如何調節血糖?與這些器官有關,醫生告訴您高血糖背後的秘密

人的血糖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變化,大多數人可能知道飲食、運動、睡眠對血糖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實際上除了這些外,血糖水平還受到人體多個臟器的平衡或者調控,因為人體是一個精密結構,之所以能夠調控血糖,這是跟我們肝、腎、胰腺、激素、肌肉的功能密不可分的,在整體的調控下,讓血糖的產生和消耗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正是因為這些器官對於血糖的調控穩定有其各自獨特的作用,所以一旦這些臟器出現異常,那麼就可能導致血糖失衡,出現糖尿病等問題,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在高血糖背後,我們的胰臟、肝臟、腎臟都有哪些「秘密」呢?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有什麼對策呢?

什麼原因導致高血糖水平?

說到高血糖,最普遍的想法就是吃的糖太多了,其實這個看法並不準確,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10%,有一億多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只有少部分是1型糖尿病或者其他類型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原因主要跟遺傳有關,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胰腺細胞導致胰臟功能受損而發病;2型糖尿病則跟眾多因素有關,比如遺傳、體重、體脂、運動情況,甚至跟種族相關;而妊娠糖尿病則與懷孕情況有關,其他類型的可能跟服藥、疾病影響相關。

當然,不可否認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確實存在飲食攝入糖、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因素,所以一旦發病應該考慮對糖分的攝入加以控制,因為人體是靠胰島素來調控血糖,它能夠將血中的葡萄糖引入細胞內轉化為能量,但2型糖尿病患者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來調控血糖,從而增加胰腺的負擔,長期高負運轉,最終導致人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保持血糖水平穩定。

糖的含義並不相同

雖然我們在說糖尿病、高血糖的時候總是提到糖,但這個糖跟我們日常說的白砂糖等等並不相同,糖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具有不同的含義。

比如,當醫生們談論血液中的糖時,他們說的糖其實是「葡萄糖」,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碳水化合物,也被稱為單糖,顧名思義,就是這種糖是非常簡單無法再水解,而它溶解在血液中就被稱為了血糖。而蔗糖、果糖等等這些是我們常說的食品中的糖分,這些糖分要比葡萄糖更複雜,如果它們要被人體利用的話,就必須轉化為葡萄糖。

持續的高血糖會出現相關併發症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糖尿病是無法完全治癒的,如果患者長期不注意控制血糖,隨著時間的流逝,高血糖狀態幾乎可以損害人體的每個器官、系統等,這是因為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導致血管、神經受損,從而引發全身性或者局部性的病變。

其中引發的急性併發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乳酸性酸中毒等,主要是體內激素紊亂導致血糖過高,引發了身體中的代謝失調、紊亂,出現電解質、水、酸鹼度的異常,嚴重的可能會致命。

而引發的慢性併發症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糖尿病性腦血管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慢性併發症是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結果,糖尿病併發症超過百種,而且一旦發病10年以上,有3成以上的患者可能就會出現一種併發症,而且藥物治療很難逆轉,所以早期的預防非常重要。

高血糖與胰臟關係密切

人們談到高血糖、糖尿病的時候,首先要開始考慮的就是胰腺。這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胰腺有兩個主要功能,分別是內分泌和外分泌兩種,其中外分泌功能是製造消化酶,用來分解我們人體攝入的各種營養;而內分泌功能就是製造胰島素了,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激素,。

那麼胰腺是如何產生胰島素呢?

其實這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但我們可以挑簡單的說下,就是當人吃飯後,食物通過胃消化排空後進入腸道,這對於腸道的細胞來說是一種良性刺激,那麼這些細胞就會分泌一種被稱為胰高血糖素樣肽-1(簡稱GLP-1)的物質,這種物質會抑制胰臟的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並且會刺激胰腺中β細胞產生胰島素。所以,如果這個過程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升高。

此外,如果出現胰島素抵抗的話,也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這是人體肥胖,有較多脂肪的原因,導致胰島素不再能夠有效的被人體利用。結果,只能讓胰腺增加分泌胰島素,但這種工作超出了胰腺的負擔,會導致β細胞疲勞,長期如此,β細胞會受到損傷失去一部分功能,將無法再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結果只能導致高血糖或糖尿病。

胰臟出現異常,我們該怎麼辦?

在針對於糖尿病的藥物中,其中有一些藥物專門作用於胰腺來降低血糖。

磺脲類藥物

可以通過刺激胰腺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這時候有人會說這樣不是會加速胰腺功能衰竭嗎?其實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說是成立的,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磺脲類藥物會促使胰腺β細胞超負荷運轉,按理說是會加快胰腺β細胞功能的衰竭。但美國對此進行過一項研究發現,應用磺脲類藥物和胰島素後,胰腺的功能並沒有顯著的衰竭,而是血糖控制不佳反而加快胰腺功能衰竭。所以,需要服用磺脲類藥物的患者,可千萬不要聽信傳言自行停藥啊!

DPP-4抑制劑

此類藥物,可以阻斷二肽基肽酶4,增加體內GLP1的含量,促進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同時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有傳言稱這種藥物有提高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風險,但目前並沒有確定的證據,但對有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的患者應該在醫囑下使用。

GLP-1受體激動劑

這類藥物會有類似於激素GLP-1的作用,從而刺激胰腺在進食後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並降低胰高血糖素。而且這類藥物還可以幫助減肥,因為服用這類藥物會有較長時間的飽腹感,並且能減緩胃排空,讓血糖升高速度減緩。

胰島素

這個不用太多解釋了,胰島素是能夠控制血糖非常有力的藥物。不過,在大多數患者眼裡,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終極手段,能不用儘量不用,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胰島素和降糖藥選擇上並沒有先後之分,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且有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患病初期就進行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的話(大概在2周到3個月之間),可以迅速控制血糖,並且能在較長的時間內維持胰島功能,保證病情不進展。

肝臟儲存糖分,脂肪肝促進胰島素抵抗

相對於其他人體器官來說,肝臟算是較大的了,而且其功能也比較多,解毒、代謝,甚至還有儲存糖分,人體的每個系統都需要肝臟來提供高質量燃料,也就是糖元,當血糖濃度升高後,人體會通過肝臟調節,將較多的糖儲存在肝臟內,以便在未來需要的時候使用。

不過,當肝臟中富含脂肪的時候這會讓人體對胰島素的抵抗增加,而胰島素抵抗又會促使肝臟進一步加重脂肪肝,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血糖升高,所以肝臟的情況及功能跟糖尿病也有著較為緊密的關係。

哪些藥物可以作用於肝臟來控制血糖?

雙胍類藥物(最常見的藥物是二甲雙胍)

雙胍類的藥物,能夠抑制肝臟釋放葡萄糖,並且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產生飽腹感及胃腸反應,從而限制腸道吸收過多的糖分,由於副作用小的緣故,二甲雙胍通常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

格列酮類藥物

此類藥物能夠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肝臟內源性葡萄糖的產生,並且通過減少循環中的脂肪酸含量降低胰島素抵抗,因此讓人們可以優先消耗葡萄糖來作為能量來源。不過,這可能會導致患者體重增加。

腎臟有助於調節血糖,但容易受血糖損傷

腎臟是人類主要的代謝器官之一,它能夠調節人體的酸鹼平衡、電解質,以及過量的廢物,並將其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此外,它還能夠調節血糖。一旦人體血液中血糖濃度過高,那麼腎臟就可能濾過血糖,幫助人體降低血糖濃度,這也是尿糖提升的原因之一。並且,腎臟和肝臟進行糖異生,將糖分重新釋放在血液中,以便提高血糖給人體提供能量。

不過,當血糖持續升高,這可能會導致腎臟內的腎小球出現問題,導致濾過功能受損,這個過程是無法可逆的,糖尿病會增加腎臟疾病的發展,最終導致腎衰竭。

作用於腎臟的控糖藥物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

這類藥物通過阻斷SGLT2,抑制近端腎小管鈉-葡萄糖重吸收,促進尿糖排泄而降低血糖濃度,此類藥物中的恩格列凈在近年來的研究中有很多突破,研究顯示,除了降糖以外,恩格列凈有較好的護腎效果,能夠降低尿酸水平,並減少尿蛋白排泄,有助於治療糖尿病腎病。

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金標準是糖化血紅蛋白

一般來講,糖化血紅蛋白有助於幫助判斷患者的血糖情況,因為它反映的是最近2-3個月內的血糖情況,同時也能夠通過定期測量糖化血紅蛋白來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

低於5.7%表示血糖水平將處於正常範圍內;

高於5.7%低於6.4%,則提示可能處於糖尿病前期狀態,應該注意生活方式。

高於6.5%低於7%,則表示患有糖尿病,並且血糖控制一般,沒有達到理想程度。

高於7%,則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應該儘快通過降糖來控制,因為此時有較大的患併發症的風險。

對於糖化血紅蛋白,如果血糖控制平穩,可以半年左右測量一次糖化血紅蛋白,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妊娠、服用某些激素類藥物,或者正在調整用藥,則應該考慮三個月就進行檢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ui5zHMBd8y1i3sJLh_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