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路43弄金梅園小區15號樓,一大早就熱鬧起來了。加裝電梯的工作從2018年底就啟動,樓里12戶居民等了盼了一年半,4月8日早晨,樓門前終於掛起了開工復產的紅色橫幅。再過4個月,居民就可以用上電梯了。
位於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的金梅園小區經過多期建設,裡面既有老公房,又有商品房,但共同的特點是:沒有電梯。近些年,隨著入住居民年齡的增長,加裝電梯的呼聲越來越大。最先動起來的,就是15號樓的樓組長陳素梅阿姨。
「有一回我看到樓里一個80多歲的阿姨抱著一袋中藥爬樓梯,走兩步喘三下,我就想到這個電梯的事情。別的老舊小區可以有,我們為什麼不能有。」
陳素梅的想法從一開始就得到了樓里601和302兩戶居民的支持。三家人家各取所長,分工明確:樓組長陳素梅以及601戶和樓里鄰居熟悉程度高,負責挨家挨戶說和,302戶居民學建築出身,負責找合適的加梯公司。就這樣,沒多長時間,12戶居民就達成了按樓層由高到低集資費用依次遞減10%的方案,就連加裝電梯中最難統一意見的一層2戶,也鬆了口。到2019年5月,居民與加梯公司簽下合同,68萬,完成一部電梯的加裝。
然而好事多磨,合同簽定後,雙方卻發現了新問題。老樓涉及煤氣管道、電線遷移。這可不是個小工程,動起來不光涉及電力公司、燃氣公司、加梯公司多方,額外遷移費用算下來也不得了。「這很打擊我們的信心。畢竟起先各方已經談好了費用,再加一筆,居民們心理上不是滋味。」陳素梅說。
為這事,曹楊新村街道自治辦工作人員王欣里里外外跑了好幾回。「了解下來,這筆費用是居民和加梯公司之前未談妥的。要讓加梯公司掏,成本增加利潤更薄,人家不願意;要讓老百姓掏,意味著前期達成的共識要推翻重來,極有可能這個工程就此做不下去了。」幾番盤算,事情就延到了去年年底。
2019年11月,一份上海市各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為15號樓加裝電梯提供了一個突破口。王欣說,按照這份《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若干意見》,相關配套單位在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低壓電網改造、通信管線遷移、雨污混接改造等項目時候,應統籌考慮加裝電梯的配套需要。「指導意見明確,像15號遇到的煤氣管道、電線遷移問題,可以納入到綜合改造工程中一起完成,這樣老百姓可以少出錢,電梯工程可以早落地。」今年年初,通過曹楊新村街道自治辦、管理辦搭建聯席會議平台,多方參與協商溝通,最終形成了解決管線問題的施工方案。然而疫情來了,原定正月初八施工的加裝電梯項目再次擱淺。
進入4月後,隨著街道各項工作開始有序推進,加梯項目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金梅園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陳金蘭說:「為了加梯項目的能順利開工,街道組織召開了多次專題會,相關部門、施工單位、居民區共同商量完善了疫情期間入小區施工的工作方案。最終明確,項目即日開工,4個月後竣工,居民就可以用上電梯了。」
電梯開工,居民在樓上高興地搖起了小紅旗。
在施工現場,街道各方工作人員、加梯公司施工人員、居民代表共同揮鍬,挖下基坑的第一抔土。而這也為隔壁17號樓的居民種下希望。陳金蘭說,實際上在15號樓居民為加裝電梯事宜奔波的同時,17號樓的居民也在醞釀著共識,只是遲遲未取得全民同意。隨著15號樓電梯的落地,小區居民成功加裝電梯的信心更足了,居委會也會盡力服務對接好居民的需要。」
資料來源:上觀新聞
編輯:朱翼
舊小區綜合修繕何時再開工?普陀這裡盼到了
企業創業遇困難?他們為你使出十八般武藝
好消息!普陀這個服務中心恢復對外開放了
疫情期間,家長如何陪伴學齡前兒童?
這所特色民辦學校,將向全市招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