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夢嬌
有人說,無錫的剛需越來越少,改善時代已經崛起。
但是,為什麼每次開盤賣的最快的,都是那些89㎡的小三房?
為什麼大部分改善盤的銷售速度,遠遠趕不上剛需盤?
實際上,無錫的剛需並沒有消失,仍然是購房主力,他們依舊是無錫房地產市場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01
上周90平以下小戶型成交量墊底,不到1萬平!
無錫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數據顯示:上周無錫建築面積約90-120㎡面積段的戶型,及建築面積約120-144㎡面積段的戶型備案成交量都超過3萬方,領先剩下各面積段戶型的備案成交量。
而建築面積約90㎡以下面積段的戶型備案成交量最低,僅0.5萬㎡。
時間再往前推,90㎡以下面積段的小戶型成交量同樣很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無錫樓市的剛需用戶消失。
克爾瑞數據顯示:從9月成交的結構來看,戶型面積多集中在100-120㎡,剛改型面積段房源依舊是樓市成交中的主力面積段。
調查顯示,購買這個面積段的客戶群體多為剛需、改善和自住型客戶,剛需剛改仍是市場主流產品。
不能說無錫的剛需正在消失,只能說現在無錫市面上的小戶型(住宅)產品越來越少,我相信早有很多人感覺到了。
前些年,大家對小戶型面積的概念是40-70㎡的房子,比如老新村和安置房的一室一廳。
之後是90㎡以下的房子被稱之為小戶型。
而現在,隨著消費升級,小戶型的起步面積發生了變化,恐怕只能把面積在100㎡左右的房子定義為小戶型了。
我在去踩盤的時候經常會問一個問題,「你們家有小戶型面積段的嗎?」
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100㎡左右的,甚至連100㎡左右面積段的戶型也沒有。
銷售經理往往對我笑道,小戶型是好賣,但現在大多數樓盤都是針對改善的購房者。
「你想想,現在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要求在慢慢提高,需求變了,當然了開發商對應的產品就會改變,未來開發商多會做偏改善的產品的。」
比如,惠山區劉潭的碧桂園都薈項目將首開建築面積約95㎡、115㎡、125㎡的高層,小戶型較少,產品偏改善。
碧桂園都薈規劃圖
濱湖區山水城板塊的信義山水嘉庭將首開帶裝修洋房,建築面積約116㎡、128㎡、141㎡、143㎡(預計總價315-700萬/套)。
信義山水嘉庭售樓處實景
由碧桂園和弘陽共同打造的錫山羊尖純新盤鉑悅銘邸,產品業態有洋房和小高層,面積段為105、115、128㎡(目前對外報價15000元/平左右)。
鉑悅銘邸沙盤圖
還有10月將推新的一些樓盤(除公寓),基本面積段都是100㎡以上,可見小戶型房源的供應量確實在減少。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濱湖區的聖芭芭拉項目,將推出三期小面積花園洋房產品,以76㎡兩房、88㎡三房為主力,感興趣的買房人可以去了解下。
聖芭芭拉沙盤圖
02
小戶型減少的原因
既然小戶型房源好賣,開發商為什麼不多建一些呢?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開發商成本
作為開發商來說,現在的地價並不便宜。隨著土地成本的增加,那麼只有從面積上賺回來。
一塊地要求容積率不超過3.0,那麼開發商絕不會只建容積率2.0的小區,小戶型在修建上浪費的空間會比較大,而且如果梯戶比太高的話,也會使購房者不滿意。
所以,多修大一點的戶型,不僅總價賣得高,在梯戶比上也能滿足購房者的需求。
· 二胎政策放開,換房客戶多
隨著房價的走高,其實大部分剛需家庭都還是想要買小戶型節省買房成本的。
但是二胎政策放開後,很多家庭成員結構發生變化,讓剛需購房者不得不選擇大一點的戶型。
· 改善、投資客戶的確增多
有很多網友和我聊天的時候說,他們覺得剛需客就是購房者中相對「窮」的那一部分。這部分人幾乎是壓上全部積蓄,去買一套房子。
所以想買小戶型的房子,但是在買房的時候很謹慎,畢竟不是一筆小錢,往往「追漲殺跌」。
房價上漲時,恐慌性購買,就怕漲到自己買不起;房價下跌時,又猶豫不決,總覺得以後還能遇到更便宜的房子。
因為總是持幣觀望,所以往往房子被別人搶走。
而改善客就不一樣了,這兩年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出現了很大的漲幅,無錫亦是如此,這對有2、3套小戶型房的人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事。
對居住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改善客來說,他們將其中一兩套賣掉後,將錢拿去換一個改善的大戶型,所以近幾年改善型的客戶也的確增多了不少。
總結下來,無錫樓市的剛需用戶並沒有消失,而是改善需求在增長,大戶型可能是未來樓市發展的一個方向。
但剛需需求也並沒有減少,無錫也需要品質小戶型,讓更多的城市建設者們買得起房,住得上一個被稱之為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