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說:孩子最近老是偷偷地拿著我的粉底,在臉上擦來擦去,臭美得不得了,甚至用口紅在臉上花老虎,讓人哭笑不得,說她幾句還委屈化妝品好貴的撒。我聽後安慰她,這是到了孩子
「審美敏感期」
啦!不要打擾她。
什麼是審美敏感期呢?
它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
「最美」
的一個環節,通常在2.5歲到 5歲之間,產生審美行為趨向,這個時期寶寶會有一套自己的審美標準。女孩尤為明顯,會對自己的穿著、打扮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這個階段會變得挑剔、敏感,如果不符合娃要求,或者是被人破壞了物體的形式,就會不依不饒地發脾氣、哭鬧。比如:媽媽給了一個蘋果,咬了一口或者是切開,娃就不滿意甚至會丟掉它。
心理學家班杜拉
認為,
兒童通過觀察生活中人物的行為,獲得社會行為後自助轉化成模仿行為
。
媽媽會發現在化妝時、穿衣打扮時,身邊總跟著一條
「小尾巴」
,你在哪她在哪,還會偷偷拿著口紅,學著媽媽的動作塗抹在自己嘴上,照鏡子
「臭美」
! 這些行為,均是敏感期最初的表現。
如何
引導寶寶
「
美起來
」?
《蒙台梭利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其敏感期
並
沒有按照敏感性的「指揮」行事,將會永遠失去這種天賦力量。
當孩子進入「審美敏感期」後,父母要理解娃這種追求美的熱情,不要阻止,要支持。即使寶寶夏天穿棉襖冬天穿裙子,腳上穿上媽媽的高跟鞋「踢踏踢踏」走路時,也不要用「不正常」的眼光,「怪異」的詞彙評價孩子,因為這是成長需要,是在感受美的過程,至於是否合適,就讓她自己慢慢摸索吧!
1、天然的教材庫。
大自然是絢麗多彩的,帶寶寶欣賞美麗的風景,紅玫瑰、白牡丹、清澈的小溪,鬱鬱蔥蔥的大樹,星星點點的夜空,讓孩子在接觸大自然的同時去看、去想,鍛鍊不同審美感官的敏銳度!
2、圖畫和繪本。
給孩子買些色彩鮮明的冊子,閱讀時跟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逐漸找到到自己審美意識的樂趣。
3、家庭環境。
在孩子房間掛些卡通畫,裝扮窗簾可以選用小動物或者水果類小飾品、掛件等,冬天換上暖色調床單,夏天則用冷色調床上用品,加強娃對色彩的敏感度。
4、美的行為。
當寶寶將自己玩過的玩具,整理起來,擺到原來位置,媽媽也要夸一夸:
「我家寶貝懂得保持房間的整潔了,是個愛美的寶寶。」
當娃逐漸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念,慢慢沉澱後會更客觀地評價、判斷事物美與丑。
正面引導,培養孩子的審美觀
正確合理的審美觀,家長要鼓勵孩子多接觸,多探索,但有許多當下的「審美」,並不合理,還需要家長,進行正面引導。
別人都在做的行為跟風做,無關乎對與錯。身邊真實案例:閨蜜家女兒上初二,大眼睛丹鳳眼,小模樣特別水靈,這次放寒假在家,卻吵著讓閨蜜帶她去做雙眼皮。嘴裡還振振有詞,班級中有32個女生,28個同學都做雙眼皮了,我要是不做,她們會說我老土,跟不上時代,不和我一起玩的!
難道是家長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了?不做雙眼皮還成「異類」了。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先認同,現在微整容很流行,可以讓自己變得比之前漂亮。但寶貝,你在媽媽眼中是最美的,單眼皮很迷人呀,對自己不自信的人才會通過改變外貌填充自己的自信心!
在學校寄宿的侄子跟打來電話,姑姑,我想換個新手機,可我媽就是不讓!嫂子也委屈:手機用得好好的,看別的同學換新手機功能好,他也想換,其實根本用不到。
家長可以先詢問孩子,你要換手機可以的,先告訴家長換過手機後,用它做什麼?現在的電話做不到嗎?如果可以的話為什麼要換呢?反問的形式讓孩子自己思考有沒有必要。畢竟,學生還是要以學習為主。
戚薇在節目中說,發現lucky在她化妝的時候也喜歡塗塗抹抹,於是給女兒買了一套兒童化妝品,還說愛美是女生的天性,不應該被否定。我認為她做的很對,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而非一味打擊,這才是科學育兒的真諦。
媽媽來叨叨:
審美敏感期的寶寶,對一切事物要求完美,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對孩子的
「不當行為」
批評,讓TA充分的體會成長的美好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你家娃小時候有哪些「臭美」的趣事呢?分享一下吧!
一位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張靜靜遺體告別儀式,5歲女兒痛哭,我們該如何教孩子面對死亡?
家長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會毀了孩子,你中招了沒?
孩子睡眠真的需要訓練嗎?從奶睡到一覺天亮,做對這些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