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這三方面不能「逼」,越逼,孩子越叛逆

2019-05-30     菜菜談教兒育女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也就是說,不能孩子想幹啥就幹啥,一定要給其約束和糾正。孩子不想練琴,我們心疼孩子,就答應孩子,交了一學期的學費打了水漂;上了兩節的跆拳道,孩子嫌太辛苦,又打退堂鼓,看著孩子上課時疼的淚在眼眶打轉,又不忍心讓孩子吃苦,結果,中途又退學。

很多時候,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刻意逃避困難,嚮往舒適。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逼孩子一下,孩子很難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也很難形成堅毅的個性,長大後,逆商就很低。

那麼,是不是在任何方面都要逼孩子呢?當然不是!過度的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干預,或者沒有用對方法,教育就變成了控制。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孩子就成了我們控制的對象,教育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以下三個方面,不能逼孩子,越逼孩子越叛逆。

【1】吃飯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媽媽或者是家裡的老人端著碗,追著孩子,喂孩子吃飯,最後累得筋疲力盡,孩子也沒吃幾口。有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多吃飯,甚至跟孩子說:「只要把這碗飯吃完,給你兩塊錢。」

其實,這樣的方法我也用過,當時就是看到孩子吃的太少,擔心他餓著,擔心他不長個,擔心他抵抗能力差,可以說使出渾身解數讓他多吃點。但是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對孩子的身體是一種損傷。

因為,孩子沒有餓病的,都是撐病的。現在孩子生病,基本上都是吃的太多,腸胃消化不了,嗓子發炎,最後引起發燒。

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天三頓飯在幼兒園吃,幼兒園一般下午五點吃飯。那時,幼兒園的伙食還是不錯的,但我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家裡吃晚飯的時候,我總逼著女兒再吃些,每次孩子發燒都是因為積食引起的,現在想想真後悔。

【2】作業

說起給孩子輔導作業,相信沒有一位家長可以做到永遠的心平氣和。網上也流傳了一些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一些段子,相信都是真實寫照。

對於作業,只有孩子願意寫,願意學,他才能記到心裡。僅靠父母一遍一遍的提醒和一次一次的催促,孩子很難愛上學習,愛上寫作業。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太過於迫切,當孩子好不容易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後,又拿起自己給孩子布置的作業給孩子「開小灶」。父母的想法是:多做一些題,多見一些題型,考試的時候就熟練一些,勝算多一些。

其實,即使孩子心不甘情不願的在你威逼利誘下寫了一部分,根本沒有收穫,因為他的心也不在作業上,只是應付給你看的。長期下去,他就會厭惡寫作業。

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複習當天學過的內容,給孩子提問學過的知識點,或者讓孩子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一味的刷題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多大幫助,能讓孩子對每一種題型舉一反三,比什麼都重要。

【3】服從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容易用強權去壓孩子,「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就應該聽我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父母越這樣做,孩子長大後就越叛逆。

也許他當時還小,反抗不了你,一旦到了青春期,他就有力量和你對抗,到時候所有對你的不滿就會一下子爆發出來。如果你對他的教育方法還是那麼強勢,他就會逃避,逃避的最好方法就是離家出走。

我們要明白,無論我們什麼身份,在人格上我們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我們是父母,我們就認為所說的話都是真理,孩子應該無條件服從。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我們不得不佩服猶太人的教育方法。猶太人一直給孩子營造民主、尊重的家庭氛圍,他們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大膽發言,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即使有時候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只要在他們的可控範圍之內,他們可以眼睜睜的看孩子犯錯而不去制止。因為,只有孩子親身體會到自己所犯的錯,他才能記一輩子。

心靈感悟:

教育如同放風箏,線握的太緊,風箏永遠飛不高。只有適當的放鬆,它才會迎著風,越飛越高,越飛越快活。一個孩子,必須在他孩提時代做他該做的事。放肆的瘋玩,適當地情緒化,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敢於說不。否則,他無論長到多大,內心都有一個沒有被滿足、脆弱的、一直受委屈的內在小孩。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uERCGwBmyVoG_1Z6c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