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萬青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528篇原創文章
一個人的境界,可以從他的言語中感受出來。
提問:你一位朋友,在微信上激動地對你說,"你知道嗎,美元對人民幣已經破7了"。
而這則消息,你昨天就知道了。
你會怎麼回答?
下面的三種回答,代表了三種境界。
這麼回答時,你內心的BGM大概是這樣的:朋友圈昨天都已經刷完屏了,你今天才知道啊?
這也太晚了吧!
這時,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跳出自己,在半空中旁觀自己。
你會看到一個略帶優越感的自己。
你會忍不住脫口而出:我早知道了。
這句"我早知道了",背後是一種你可能藏在底層潛意識裡,你的上層意識沒有識別到的情緒:怎麼樣?我比你消息靈通吧?我比你優秀吧?
這句話一說出口,你的小小的"自我"(ego),就閃了一下光,輕輕地刺了一下你朋友的眼睛,刺了一下他的好意。
這句話的境界,就比「我早知道了」高一個檔次。
為什麼?
因為如果你站在半空,你會看到順著這句話飄到你朋友那裡的信息流,不是「我比你聰明」,而是「你是對的」。
不要小看這句話。能說出這句話,說明你已經掙脫了小小的ego的束縛,能夠把心思放在別人身上。
所謂的教養,就是讓別人覺得舒服。
如果你被ego束縛,強行讓別人舒服的代價,就是自己不舒服。
你會覺得:他不知道我比他早知道,這太虧了。
我要讓他知道。
算了算了。
為了他舒服,我忍住不說吧。
這不是教養。這是假裝的教養。
你讓他舒服後,你也很開心,這才是教養。
能做到這點的前提是,你已經掙脫了自己的ego。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能發自內心說出這句話,段位高一個檔次。
但,這不是最高級的。
最高級的表達,是說:收到,謝謝。
為什麼?
因為這時,你關心的已經不是他說的話本身,而是他說這話背後的動機,和情緒。
他為什麼要告訴你「匯率破7」了?因為他關心你。
他覺得你有必要知道。
他怕你不知道。
你如果把心思放在他的動機和情緒上,就會滿懷感激。
這時,你是不是更早知道,還重要嗎?
一點都不重要。
表現自己聰明重要嘛?一點都不重要。
還很傻。
你應該由衷地謝謝他。你應該鼓勵他。
這樣他才會在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會想起來,你應該知道,會想起來告訴你,而不用擔心:會不會他已經知道了?
所以你怎麼回答?
我知道了,但還是謝謝你。
這麼表達進步很大,但還是會讓他有些沮喪。
你要說:收到,謝謝。
你不用說:要不是你告訴我,我還不知道呢。
你不用這麼說。這麼說是撒謊。
但你可以忽略你已經知道這個情節。
因為它不重要。
「收到,謝謝」是情緒,是鼓勵,是事實。
今天為什麼要寫這篇文字?
很多人說,「利他,是最偉大的商業模式」。
但我想說,真正的利他,不僅僅是我帶你分錢。
真正的利他,源自一種根植心中的價值觀,一種在細微處都能開花的修養。
你的員工,你的合作夥伴,你的客戶,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喜歡和你在一起。
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就有一種吸引力。
這種吸引力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突破了自己那點ego之後的修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