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一本書,《幸福的尤剛》。
這是一部鄉土科幻,或者說,民生科幻——它關心的不是假設中的人生困境,而是已經侵入生活的生老病死。少見而難得。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說,這個科幻故事講述了生物技術與鄉村倫理的遭遇,是一次很有價值的思想實驗,為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鄉土題材吹進了新鮮的空氣。
「在《紅高粱》和《白鹿原》里,我們能夠看到,戰爭、革命等外部元素是如何打破鄉村生活原有的秩序的。如果這些可以,那麼『基因技術』同樣可以。」
吳楚的這部《幸福的尤剛》,是我們從前很少讀到過的一類科幻小說,甚至它是否屬於科幻小說,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是一部故事背景設置於中國底層鄉村的的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誕生和發展於城市,提到鄉村主題的本土科幻小說,我們印象中的作品並不多。
像是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它的主角依然是城裡來的一位知識分子。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中的《鄉村教師》,張曉雨/繪
而在王晉康的幾部有著鄉村內容的作品中,鄉村往往是龐大的未來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更多被強調的是其在作品要表達的技術主題中的位置。
王晉康老師鄉村題材的《蟻生》
於此同時,中國有著龐大的農村人口,悠久的農業社會歷史,我們的主流文學中,有著深厚的鄉村社會主題的文學傳統,比如《紅高粱》和《白鹿原》。
電影《紅高粱》《白鹿原》
那種對於特定歷史文化下,中國底層鄉土中複雜的社會倫理和人性主題的書寫,作為一種烙印,深刻地記錄在中國人心裡。
即使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經濟技術高度發展,越來越科幻化的未來社會,這種烙印依然無法忘懷。
吳楚的這部《幸福的尤剛》,代表的正是科幻文學傳統與這種鄉村文學傳統的碰撞和融合。
在這部作品出現之前,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兩種傳統的碰撞和融合,居然可以發生。
01
在中國西北農村煽動翅膀的「蝴蝶」
《幸福的尤剛》講述的,是未來基因編輯技術,入侵中國西北一個底層鄉村的故事。
在故事所發生的近未來世界,這個底層鄉村「尤村」,跟我們在影視作品中所見到的現在或者過去的鄉村,並沒有什麼不同。
《白鹿原》中典型的陝西鄉村
村民尤二由於其遺傳性生理缺陷,與妻子紅梅生下的頭兩個孩子都因為肛門缺失而夭折。
城裡的醫生告訴他們,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誕生,通過用其它正常人的基因,把胎兒身上的問題基因替換掉,能夠將問題解決掉。
尤二夫婦費勁了力氣,在醫生和老村長尤濟世的各種打比方的解說中,終於勉強並帶著各種誤解地,聽懂了這個技術的原理,咬牙花2萬元做了基因矯正治療,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嬰兒——尤剛。
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現代觀念的城市,也許已經圓滿結束,然而對於極其看重血緣倫理的鄉村社會,一場腥風血雨的變故才剛剛開始……
如果按照科幻小說的邏輯,這個基因技術也許會發展出相當大的問題和麻煩,比如接受過改造的孩子們,可能會變異出新的能力,可能會形成新的階級、種族和文化,改變社會形態,就像影片《X戰警》或《千鈞一髮》中那樣。
但這一切在小說中沒有發生,尤剛始終是個正常的孩子,除了身世,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作者深諳蝴蝶效應的威力,他只是將這樣一個變量,導入到了原本看似正常,卻又複雜無比的鄉村生活秩序中去,沒有進一步安排任何超出現實技術的變化,只是靜待這隻蝴蝶的翅膀,掀起滔天的風暴。
在《紅高粱》和《白鹿原》里,我們能夠看到,外部的元素,比如戰爭、動亂和革命,是如何打破鄉村生活原有的秩序的。
如果這些可以,那麼基因技術同樣可以。
這個叫做尤村的地方,從來都不平靜,有老實巴交的農民,也有豪橫的潑皮無賴,有做生意富起來的暴發戶,也有缺少生計賣身求生的窮人。
作為全書核心人物的村民尤二,本身社會關係複雜,又娶了一位漂亮老婆,早已成為了村中流言蜚語的話題中心。
而尤剛的身世,則是往這個中心裡扔了一顆炸彈。
作者深諳底層社會中不懂得技術原理的平民,對於技術的看法是怎樣的。
他們能夠看到技術的效果,但是對其原理,只能用自己所熟悉和能理解的方式,進行各種比擬和猜測。
尤二和妻子紅梅,從來都不曾真正懂得基因技術,不了解醫生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作為賭徒的尤二隻能大致聽懂一個關於「換牌」的比喻。
而當孩子尤剛遭遇車禍,醫生提出父子兩人血型不合時,尤剛先是懷疑妻子偷人。
在醫生講述了基因矯正的原理後,尤剛又認為,醫生當初將其它男人的基因導入胎兒體中,相當於孩子身上有別的男人的種,相當於妻子對自己不忠,這是他的傳統觀念所難以承受的。
更大的壓力來自外界,尤剛的身世觸發了本來村中就有的各種矛盾。
尤剛被村民稱之為「雜種」,尤二成了全村被嘲諷的對象。
於是,孩子不得不承受成長過程中莫名的壓力,而尤二在內心的羞憤和外部的刺激下,必然會採取更加激烈的行動……
蝴蝶的翅膀已經扇動,一切都在朝著更加混亂的方向發展。
02
當「科幻」遇上「鄉土」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鄉土文學的傳統重新興起,它的受眾定位其實就一直是城市居民。
鄉土文學的作者們學習了西方現當代文學的某些技巧,將中國傳統的鄉土主題進行再發現,將其描述為一個混沌的、交織著原始熱情和複雜文化傳統、人際關係的文化集合,描述給城市讀者去看,令其驚訝地發現,原來中國的底層鄉村居然可以有這麼多的故事。
而今天,吳楚在這部作品中,以科幻的形式,復現了這一過程。
當基因技術進入中國底層鄉村,它所遭遇的絕不是什麼懵懵懂懂的無知村民,或是對知識和技術抱有渴望的被教育者。
它所遭遇的,是一個本身自我封閉的,有著獨特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地方社群。
這些人們對於其所不了解的技術,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理解方式和價值判斷。
技術也許不會新建或破壞掉原有的人際關係,而是讓原有的人際關係發生變化,讓其更加複雜,變成一種誰也沒有見過的鄉土文化形態。
如果故事僅僅如此,那么小說對傳統的科幻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失望:
技術似乎在這裡只是情節的一個扳機,它依賴人們的觀念去產生影響,而沒有實際地去影響和創造新的東西。
蝴蝶掀起的風暴雖然猛烈,但總有平息的一天,這些跟蝴蝶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一點,早在作者的考慮之中,當小說進程到了一半左右,他將另一隻蝴蝶放進了故事之中,更多地強調了故事科幻元素所製造的情節性:
用技術去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人際關係。
當村民尤二羞憤之中,離開村子進城打工時,無意中遇到了經營賭場的富豪老闆夏天成。
夏天成雖然富甲一方,卻因為獨生子數年前車禍身亡,自己也沒有了生育能力而苦惱。
他調查發現,自己的獨生子去世前做過基因捐獻,而這份基因正是被剪輯到了尤二的兒子,尤剛身上。
也就是說,尤剛身上有著這位富豪後代的血脈,儘管比例很少,只占總基因的8%,尤剛有兩位生物學上的父親!
這個情節的設置,讓小說向著更有戲劇感和可讀性的方向上大大邁進了一步。
城市富豪對於後代血脈繼承者的執著,其實是小說前半部分鄉村血緣倫理有著共同的源頭,圍繞著對這一身份信息的隱瞞與揭示,調查與爭執,新的情節和人物關係不斷鋪開,而幾位主要人物也必須去重新認識自己在血緣關係中的地位。
富豪夏天成不知道自己是否應當把這位有自己少量基因的孩子看作親人,而一直擔心自己被戴綠帽子的尤剛,得知孩子的基因來源是對自己恩重如山的老闆後,也開始以孩子的「雜種」身份為榮。
以財富和血緣的名義,當初對不起尤剛一家的村中「仇人」們開始被「清洗」,而這一切,隨著富豪的財富後來在公安嚴打中被沒收,情況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03
底層民生,對宏大技術主題的消解
作者在小說的後半部分,應用了不少其所熟悉的科幻小說技巧,人物們突然發現,因為新技術造成的原因,自己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血緣關係的相互定位。
在小說前半部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已經塑造地非常成熟飽滿的基礎上,這種定位、思考和心理掙扎就顯得尤為真實,於是其所做出的各種選擇,也就非常令人信服。
小說前期進行文化鋪設的慢節奏,隨著情節的進展,在後半部分越來越快,逐漸將閱讀體驗引入佳境。
而在這些文化闡釋和科幻情節設計之外,作者對於人物的把握能力是非常令人稱道的,展現出了其極強的通俗文學創作能力。
男主尤二本是村中潑皮無賴,猜忌心強,其對於技術的茫然和各種誤解固然有其愚昧之處,但本身又對生命充滿熱情,行動力強,重情重義,經過一番磨難後,終於對人生大徹大悟。
妻子紅梅勤勞堅韌,常年忍受外界流言蜚語,為了養活兒子不惜出賣身體,最後為求清白不惜一死。
老村長尤濟世是鄉土文化中理性的象徵,他學過一點醫學知識,在自身也不是很懂的情況下,不斷地嘗試去講真相講明,對村民進行某種「啟蒙」,自己卻深陷漩渦之中……
這些形象並非是為了科幻小說情節所生造的人物,而是背後有無數活生生的現實人物的基礎。
作者所打造的是一個被技術變革所影響的科幻故事的世界,但無論這個世界在被技術影響前還是影響後,它都具備著一種能夠被讀者指認為「真實」,足以令其將情感投入其中的能力。
作者吳楚在電視台工作,曾經從事過記者職業多年,對社會各界底層人物的生活經歷、所思所想非常熟悉。
雖然從事科幻創作時間不長,但他已經出版了多部科幻長篇小說,如《長生》中,關注社會各界人士對於永生技術的態度,又如《記憶偏離》中,圍繞著一個社會被分割成擁有兩個平行世界的記憶的人群,講述各種背景的城市居民們對於選擇哪種記憶來生活的價值選擇。
從吳楚的這些創作中,可以看出,他所關注的科幻話題,極具現實主義色彩,尤其關注社會底層民生。
所謂生老病死,愛恨情仇,對於普通平民來說,是天一般大的事情,而科幻小說中常見的宏大主題和技術設計,在這些人的眼中,即使不是陌生和遙遠的,也往往是以一種我們所意想不到的方式去消化和理解的。
科學和技術,會怎樣改變世界,對於知識精英跟底層民眾來說,也許會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幸福的尤剛》即是如此,在這個故事裡,醫院和知識階層在進行基因手術的介紹時,確實以自己的語言向村民們進行了解釋,但是受眾是否能夠聽懂,技術是否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心理問題、社會變化和對傳統觀念的挑戰,這一切還需要我們提供更多的關注。
在這一點上,《幸福的尤剛》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們更加理解了鄉村社會,也讓我們更加理解了技術和我們自身。
作者
宇鐳
關於這本小說,他們說
一本讓你懷疑是否被錯歸入「科幻」門類的科幻小說,折射出深刻的科學人文反思。
——周浩暉(作家、編劇)
前沿的基因科技碰上愚昧的世俗觀念,增加了故事的張力,也具倫理的深刻,作品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王晉康(科幻作家)
這個科幻故事講述了生物技術與鄉村倫理的遭遇,是一次很有價值的思想試驗,為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鄉土題材吹進了新鮮的空氣。
——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即便技術完善風險可控,基因修復的癥結是人類無法迴避的倫理困境。幾年前的一樁公案使這部小說富有現實意義,荒誕的劇情背後是真實的人性與人倫悖論。
——蔣昕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N6MoXMBd8y1i3sJT1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