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糖友趙女士,54歲,體型偏胖,發現高血糖5年,平時口服二甲雙胍及格列本脲治療,無「三多一少」現象,自我感覺良好。偶然情況下會感到一陣頭暈、無力、出汗和呼吸不暢,於是開始進行血糖監測,這一測不打緊,發現空腹血糖值基本正常,餐後再測,血糖槓槓地上去了,再過兩三小時,血糖居然嘎嘎地低得嚇人。血糖耍起了猴性忽上忽下,趙女士嘴上倒不怎麼在乎,「我這吃著藥,也沒啥大毛病,不是挺好嗎?」家人卻開始擔心了,拉著她去找相熟的醫生。了解情況後,醫生對趙女士好一番教育,又對她的藥物進行了調整,對生活飲食做了一番交代。這以後,趙女士的血糖慢慢穩定,不再猴性了,不適的感覺也逐漸不再出現,她和家人也感到更安心了。
什麼是血糖的「猴性」
像趙女士這樣血糖「猴性」的糖友其實不在少數,這是一種血糖波動過大的情形,在醫學上屬於血糖的非穩態,是血糖震盪導致的血糖變異,即血糖峰值、低谷與平均血糖之間的差異過大。血糖波動的定義還包括了波動的幅度、頻率和持續時間。換句話說吧,你的血糖到底有沒有「猴性」、猴性有多大,一看這猴最高躥多高、最低探多深,二看它隔多久蹦躂一次,三看它每次蹦躂多長時間。
人活在世上,一年有四季,一日分早晚,時動而時靜,三餐各不同……各種環境因素時時都在變化,導致身體內環境也處於時刻變化之中,血糖水平自然也會隨之發生波動。拿正常情況來說,一天之內的血糖波動幅度小於2~3mmol/L,每天波動3~5次以內,天與天之間的平均血糖波動幅度在0.8mmol/L以內。咱所說的血糖「猴性」,是指一天之內血糖波動(最高和最低血糖之差)達到5mmol/L或更多,天與天的平均血糖波動達2mmol/L或更多。
血糖猴性讓身體很受傷
血糖有了猴性,對身體是有嚴重影響的。而且,猴性越大,身體就越受傷。
危害來源於高血糖和波動性這兩個方面。高血糖,對人造成的是慢性、持續性的影響,其危害眾所周知;波動性,是指血糖突然躥高躥低,對人造成的是一個急性的「應激」事件。研究表明,這種急性應激事件對人體的危害更甚於持續高血糖。尤其是2型糖友,多為中老年人,機體器官組織存在一定的退行性改變,血糖波動過大,更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異常,增加氧化應激,導致血管內皮受損,使炎症過程被激活、凝血機制活化,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基礎研究證實,如果血糖長期穩定,哪怕偏高,機體還是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的。倒是血糖的反覆波動過大更讓人吃不消,會導致機體適應能力下降,促使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及凋亡,引起血管併發症。血糖波動性越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越高、預後越差。臨床研究還發現,血糖反覆波動還容易導致治療過程中頻繁發生低血糖反應。注射胰島素的糖友更容易發生夜間低血糖,由於不易發現,極易誘發心梗,危害更大。
血糖猴性為哪般
血糖水平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血糖猴性,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飲食:飲食是引起血糖猴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不注意飲食控制,不管藥物有多好,都很難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穩定。
- 藥物:如果用藥不當,包括病情與藥物種類和劑量不符、配伍不當、濫用復方藥物等,會導致血糖失控而波動過大。
- 運動:研究證明,科學合理的三種運動(有氧、抗阻和拉伸)有利於控制血糖。但運動過於劇烈,可能會因身體消耗過大而引起血糖驟降,也可能因應激反應而導致血糖急劇升高。
- 情緒:情緒發生變化時體內激素水平會有波動,如當人們生氣、激怒、悲傷時,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從而導致血糖波動大。
- 環境:長途或商務旅行、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天氣或季節的改變等都是導致應激性血糖波動的重要因素。
- 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利於血糖的穩定。很多糖友不注意勞逸結合,經常熬夜,影響睡眠時間和質量,也會導致血糖波動大。
- 合併症:假如糖友有某些合併症,例如急性感染、發生外傷等,可由於應激反應而導致血糖波動大。
- 重要臟器功能:糖友若病程長,長期血糖控制差,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慢性併發症,導致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例如肝、腎功能不全,也會使血糖波動過大。
壓制猴性的「五指山」
《西遊記》中的孫猴子本性頑劣,上天入地無所不鬧其極,被如來佛五指山壓制五百年,後隨三藏法師西天取經終成正果。
猴性血糖,也得拿「五指山」壓一壓才是正理。
首先是加強血糖監測,這是最重要的一條管理血糖波動途徑,通過它能了解血糖波動的特徵和程度。目前常用的血糖監測方法有2種:動態血糖監測(CGM)和自我血糖監測(SMBG),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CGM對血糖波動的特徵、程度反映更加精準和全面,是目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研究的一種方法,但監測的成本過高,操作複雜,不易普及。SMBG靈活、簡易,監測費用較低,通過每天幾次手指血糖就能對血糖波動進行分析評估。
其次是找出血糖猴性的原因。前文中已經說到了血糖波動大的常見原因,糖友可對照自身具體情況,並諮詢醫師、營養師、運動專家、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如果有條件的話,讓你的血糖管理團隊給你幫幫忙,找找原因。
然後是 「對症下藥」。根據所找到的具體原因,採取相應措施來控制血糖的波動。比如是飲食因素引起的,糖友應積極配合營養師,採取更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飲食方案,有飲酒習慣的應減少飲酒量,尤其是不要空腹飲酒。比如是藥物因素引起的,應定期諮詢專科醫師,並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針對國人較為普遍的餐後血糖波動大的特點,選擇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等藥物,控制血糖波動的效果較好。
另外是改善控糖條件。若條件允許,升級一下自己的「裝備」,包括硬體和軟體。比如在硬體方面,對於使用胰島素的糖友,由於傳統給藥方式與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不同,從而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就可以考慮使用胰島素泵,因為胰島素泵是模擬正常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不僅能很好地控制血糖達標,還能防止血糖波動過大;此外有些幫助血糖管理的智能穿戴設備等,糖友亦可選用。在軟體方面,除了依靠醫院的醫療資源,還可藉助院外血糖管理系統,從而實現多對一管理,在家構建測量資料庫,並讓院外管理團隊完整、及時了解綜合情況,有依據地給予指導和幫助,促進血糖平穩達標。
此外是用科學武裝自己。要防止血糖猴性,不是拿藥一吃就完事了。建議糖友多和相關的專業人士、機構進行溝通交流,多閱讀言之有物的科普文章,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科學的指導下,對血糖進行綜合、有計劃的管理,改變認知和行為模式,不再把糖尿病當作一種負擔,而是把平穩控糖當作一項終身的奮鬥事業,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一份坦然的恬淡心境。
參考文獻:
[1] Krinsley JS.Glycemic variability:a strong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2008,36(11):3008-3013.
[2] 趙大坤,呂肖鋒,高宇,等.血糖波動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475-1478.
[3] 王亞雙,呂肖鋒,彭永,等. 血糖波動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J]. 新醫學,2015,46(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