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年考,9000億城市發力,西安泉州交替領先

2020-07-23   西一安鮮

原標題:經濟半年考,9000億城市發力,西安泉州交替領先

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乃至全年,因為四普終核以及國內外疫情、洪澇等多因素影響,已成為和將成為過去5-10年以來,我國城市GDP排名變化幅度最為起伏的時期,這一點已成為時刻關注城市GDP發展網友的共識。

近日,隨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對外公布2020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以後,熱衷於城市經濟發展的網友們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全國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省會以及部分地區經濟發展強勁的地級市身上,其中尤其是對那些地區生產總值非常接近、差額幾乎可忽略不計的城市的經濟表現尤為關注,例如2019年GDP均達到9000+億元左右的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和西安這7個城市。

隨著以上7個城市中的泉州、西安、合肥、東莞和福州對外公布2020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後,可以說這7個城市的排名競爭再次出現交替呈現白熱化。

今天這篇文章,筆者將帶大家回顧過去2018年、2019年、2020年一季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上述7個城市的經濟數據和全國排名,大家通過過去一年半的經濟發展感受這7個城市之間的經濟角逐。

2018年,西安時隔35年進入全國20強

在2018年實際上有9個城市經濟發展不相上下,除了上述7個城市以外,另一個城市是位於山東半島的煙台市和位於遼東半島的大連市。

彼時9個城市的經濟排序為:泉州市8467.97億元(全國第18位)、南通市8427億元(第19位)、西安市8349.86億元(第20位)、東莞市8278.59億元(第21位)、福州市7856.81億元(第22位)、濟南市7856.56億元(第23位)、煙台市7832.58億元(第24位)、合肥市7822.9億元(第25位)和大連市7668.5億元(第26位)。

2018年的西安迎來了重大利好,2月《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得到發改委的批覆,《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自此我國第九個國家層面批覆發文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確立。

同時2018年也是西安代管西咸新區一年後的考核年,過去一年多時間內西安市「迎進來,走出去」招商引資,組織成立重點項目協調小組,進行「一對一」上門服務,從而迅速加快西咸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項目的落實跟進,2018年西咸新區取得13.3%的GDP增速,在全省各地市中穩居第一

然而西安市這個20名還未坐穩一個月,7個城市的經濟排名又迎來了大反轉。

2019年,濟南合併萊蕪,合肥突飛猛進

就在部分網友因西安時隔多年再次進入全國20強歡欣鼓舞時,2019年1月,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的申請得到批覆,地級市萊蕪市撤銷,設立濟南市萊蕪區。而計入原先萊蕪市約1000億元GDP的濟南市GDP也最終達到了8862億元,一躍升至全國第18位,這也就是為何在2018年全國GDP統計中,排名順序有不同版本的背後原因。

然而2019年真正影響這7個城市GDP排名的卻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2017年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開始籌備;2019年1月開始現場登記工作;6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抽查工作有序開展;11月27日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報告由國家統計局發布,距離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發布過去了5年時間。

根據四普終核數據顯示,煙台和大連GDP數據都有不同幅度的調減,其他7個城市有不同幅度的調增,最終7個城市的排名為:泉州9946.66億元(全國第18位)、東莞9482.5億元(第19位)、濟南9443.3億元(第20位)、合肥9409.4億元(第21位)、福州9392.3億元(第22位)、南通9383.4億元(第23位)、西安9321.19億元(第24位)。

其中合肥因為四普終核以及城市全年經濟發展取得了1586.5億元的全年增量,排名上升了4位,可謂表現格外突出

每5年一次的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能否讓9000+億元俱樂部的7個城市排名穩定下來?答案是——不能,進入2020年一季度因為國內外疫情的影響,其中不過多依賴外貿出口的城市經濟表現又占了上風。

2020年一季度,西安發力奪魁

2020年一季度雖然國內疫情得到顯著控制,但是國際疫情開始迅速傳播,因此如泉州、東莞、福州等臨近港口城市進出口貿易受阻。

例如一季度福州市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就下降了20.7%,分行業來看,製鞋業下降了51.8%、電子行業下降了12.5%、工藝品行業下降了19.6%。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7個城市的GDP排名為:西安2095.65億元(全國第17位)、南通2030.8億元(第18位)、濟南2027億元(第19位)、泉州1997.64億元(第21位)、東莞1923.7億元(第22位)、合肥1882.67億元(第23位)、福州1838.94億元(第24位)。

其中西安取得以上經濟成績的原因源於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取得了顯著成效,位列7個城市前列。

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方面,西安市是7個城市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城市;進出口總額方面,因為中歐班列的優秀表現,也讓西安市進出口總額基本保持在較高水平;而在高技術製造業產值方面西安市一季度取得了28.4%的正向高增長,尤其是在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置製造業方面取得了26.6%的增長值,同比增長了42.5%,拉動了工業總產值增長7.2個百分點。

那麼西安綜合優勢的彰顯,能否讓其坐穩7城首位呢?回答——並沒有!

2020年上半年,泉州回歸首位

我們先來看半年成績單,從已公布的城市排序來看:泉州4668.13億元、西安4575.09億元、合肥4419.70億元、東莞4361.28億元、福州4360.61億元。

泉州再次領先大家並不意外,雖然上半年泉州市經濟同比下降了1.0%,但實際上泉州市經濟基本盤在7個城市中是最為穩固和突出的,2019年全年與排在身後的其他6個城市拉開了600億元的差距。

二季度泉州第二、第三產業均由負轉正,雖然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但是具體到部分國家的出口貿易已經快速增長轉正,其中1-5月對韓國和土耳其出口增長了52.5%;對澳大利亞出口增長了33.1%、對日本、俄羅斯出口增長率也超過了10%。

相較於泉州市,西安市上半年經濟取得了2.8%的正向增長,進入二季度全市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也出現正向增長3.9%,扭負為正。

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繼續發力,同比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全面提升,同比增長12.8%。

進出口方面西安表現最為優異,在2020年國內中歐班列共開行的5122列中,僅西安就占據了1667列,占比中歐班列全國開行率32.55%,在2020年發改委投資2億元支持布局中歐班列樞紐節點的5個城市中,西安依然在列

通過中歐班列的優異表現,上半年西安共實現進出口總值1661.12億元,同比增長2.8%。

縱觀以上四個時間節點,全國9000+億元俱樂部7大城市的經濟表現,我們不難發現其全國經濟排名的複雜化和多變性,真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競爭激烈呈現白熱化,至於最終年底到底有幾個城市能跨入萬億俱樂部行列,我們共同期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