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北齊陳朝三足鼎立,陳宣帝為何要攻北齊而不是北周?

2019-08-12     獨行客地圖帝

太建北伐,是南朝陳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時也改變了南北朝歷史的格局。首先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情況。公元534年,強大的北魏分裂為權臣高歡控制的東魏,權臣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同時南方還有梁武帝蕭衍控制的梁朝。

東魏占據黃河以東、淮河以北地區,西魏占據黃河以西、秦嶺以北地區。梁朝則占據整個南方,也就是淮河——秦嶺以南,和南宋的北線差不多,但要比南宋大。畢竟梁朝還控制著南宋沒有控制過的雲南和交趾(越南北部)。

​公元547年,84歲的梁武帝蕭衍不顧群臣反對,接納東魏叛將侯景。侯景是個災星,南下之後,就爆發了對南朝來說災難性的侯景之亂。公元549年,老糊塗的梁武帝餓死台城,南方局勢迅速崩潰。在各方的努力下,雖然撲滅了侯景之亂,但南朝的疆域則大大縮水。

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被公元550年取代東魏的北齊占據。西魏則趁梁朝之亂,占據了肥沃的四川盆地和南中。公元555年,西魏軍在梁朝宗室蕭詧的配合下,攻克當時的梁朝國都江陵,殺梁元帝蕭繹。

梁朝大亂,北方二強趁機吃進大量地盤,其中西魏占的便宜最大。西魏最盛時,還占領了長江南岸的湘州(今湖南)。公元557年,梁朝大將陳霸先廢掉梁敬帝蕭方智稱帝時,地方非常的小。陳朝之初,北不過長江,西不過湘州,有些類似三國東吳在沒有奪取荊州的控制範圍。

​好在陳朝出了一個英武的陳文帝陳蒨(陳霸先之侄,與韓子高斷袖愛情故事的男主角)。陳蒨善用兵,即位後,於陳天嘉二年(公元561年)奪回湘州。收復湘州對陳朝來說堪稱救命,湘州土地肥沃,又有豐富的戰爭資源。陳朝拿下湘州,還能將湘州作為嶺南與江東的戰略屏障。

但是陳朝始終有一個巨大的心病:北齊勢力就在長江以北。陳朝的國都是江蘇南京,位於長江南岸。北齊兵在江北,隨時都有可能渡江。再說,北齊兵不是沒渡過長江,公元556年,北齊兵就殺到長江南岸,在蕪湖、馬鞍山一帶給南京的殘梁朝廷構成了致命威脅。幸虧陳霸先是軍事天才,大敗齊軍,才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江南局勢。可北齊兵在江北,就如同美國駐重兵於烏克蘭,這是俄羅斯絕對不能接受的,陳朝也如此。

​可陳蒨命短,在位七年,天康元年(公元566年)駕崩,太子陳伯宗即位。公元568年,小皇帝的位子就被其強悍的叔叔、安成王陳頊取代,也就是陳宣帝。不久,陳頊把兄長陳蒨託付給自己的侄子陳伯宗殺掉了,年僅19歲。

陳宣帝得位不正,要堵住別人的嘴,最好開疆擴土,宋太宗趙光義就是如此。北方有北周和北齊,伐誰?這其實是一個不用考慮的問題,只能是北齊。

北周有雄武的周武帝宇文邕控制(除掉權臣、堂兄宇文護),北周君臣上下一心,兵強馬壯。以陳朝相對弱的實力伐周,是幾乎沒有勝算的。北齊則不同,到了北齊後主高緯這一代,北齊出現了明顯的敗象。高緯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他的折騰下,殺柱石級大將斛律光,把周武帝宇文扈興奮到大赦天下。北齊的國力已不如北周,對陳朝來說,伐周不如伐齊。

更何況,北齊就在長江以北,與陳朝國都南京只隔一條大江,實在太不安全。所以陳宣帝必然要伐齊的,先不考慮滅齊,至少也要奪回淮南。自古定都南京者,其防禦戰略都是守江必先守淮。沒有淮河防線,長江防線根本守不住。比如五代十國的南唐,就是被後周奪走淮南地區,導致長江無險可守,最終被北宋滅掉。

​淮南地區有三座對南朝來說非常重要的軍事重鎮。淮河南岸是壽陽(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淮河與長江之間是合肥,長江以北是廣陵(江蘇省揚州市)。陳朝如果能收復淮南,布兵於此三重鎮,至少南京是可以高枕無憂了。

再者,陳宣帝看出:北周已取得對北齊的戰略優勢,或許用不了幾年,北周就將滅齊。北周滅齊後,下一步肯定是要大舉進攻陳朝。如果周兵陳兵於江北的瓜步、廣陵,南京還有何安全可言?所以陳宣帝要搶先一步行動,絕不能坐視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從指縫中溜走。而且北周為了分散北齊的兵力,也希望陳頊能出兵伐齊。

北周與陳朝的合作,類似於三國蜀漢與東吳的結盟合作。蜀使鄧芝說得清清楚楚:吳、蜀滅魏之後,會進行戰爭,而不是孫權所說的二主並治,沒有這個可能。周、陳也是如此,雙方本就是競爭關係,只不過暫時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滅齊之後,周與陳是肯定要大打出手的,這也為後來的歷史所證明。

​陳頊已經做出伐齊的決定,雖有很多大臣勸諫,但陳頊北伐的意志極為堅決。好在大將吳明徹支持皇帝的北伐,而家在江北的吳明徹因熟悉江北的情況,被選為北伐軍主將。

陳太建五年(公元573年)三月,吳明徹率十萬陳軍渡過長江,正式開始了對北齊淮南地區的進攻。陳朝在周、齊、陳三國並立的格局中,實力最弱。陳頊能拿出十萬之眾,幾乎是掏家底了。此次的太建北伐,也是南朝(包括東晉)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北伐。

北伐過程相對比較順利。一是因為吳明徹擅用兵,二也是北齊當時的重心在黃河流域,全力對付北周,對於淮南北齊的態度比較搖擺。北齊的主流觀點是:淮南本就為南朝所有,今日還給南朝也沒啥大不了的。

​陳軍占了這個便宜,用兵頗順。當年年底陳軍就攻克淮南重鎮壽陽,從而實現了陳頊「守江必先守淮」的戰略。只是可惜的是,陳頊進取心不足,只想收回淮南,並沒有滅齊與北周宇文氏爭衡天下的打算。在北周滅齊的過程中,陳朝幾乎就是作壁上觀,白白浪費了機會。

公元577年,北周滅齊後,陳頊才想起來要與北周爭徐州、兗州之地。此時的形勢,北周占據絕對的優勢,陳朝在此時攻周是非常不明智的。很多人都勸,陳頊就是不聽。結果呂梁慘敗,陳軍全軍覆沒,吳明徹被俘。北伐軍的失利,幾乎喪送了陳朝的精銳,此後再無力與北方王朝(北周、隋)相抗衡了。直到589年,隋軍過江,滅陳。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eJN1mwBJleJMoPMUciG.html